跳至內容

查爾斯·巴赫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harles Bachman
查爾斯·巴赫曼
Charles Bachman at the 2012 ACM Turing Centenary Celebration
出生(1924-12-11)1924年12月11日
 美國堪薩斯州曼哈頓
逝世2017年7月13日(2017歲—07—13)(92歲)
 美國麻薩諸塞州萊辛頓
國籍 美國
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
知名於整合資料儲存英語Integrated Data Store(一種資料庫
獎項圖靈獎(1973)
美國國家技術與創新獎章英語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2012)
ACM Fellow英語List of Fellow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2014)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電腦科學
機構陶氏化工
奇異
Cullinet
巴赫曼資訊系統公司

查爾斯·威廉·巴赫曼(英語:Charles William Bachman,1924年11月11日—2017年7月13日),是美國電腦科學家,因其在資料庫領域的工作而聞名。他的主要貢獻在工業界開發實際的產品,而非學術界的教研工作。

簡介

巴赫曼1924年生於堪薩斯州曼哈頓,高中在密西根州東蘭辛度過。二戰爆發後,他加入美國陸軍防空高炮師;從1944年3月至1946年2月,他在西南太平洋戰場待了兩年,到過新幾內亞澳大利亞菲律賓群島等地。在這裡,他首次使用90mm炮彈的火力控制系統。之後,他離開軍隊,進入密西根州立大學學習,並於兩年後獲得了機械工程的學士學位。1950年,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同年,他在沃頓商學院完成了三個季度的學習,取得MBA學位。[1]

巴赫曼的整個職業生涯基本上是在工業界裡,而沒有在學術界裡作過研究或教職工作。1950年他進入位於密西根州米德蘭陶氏化工,任工程師,後來升至資料處理經理;1960年加入奇異,在這裡他開發出了第一代網狀式資料庫管理系統——IDS英語Integrated Data Store,並和韋爾豪澤·朗伯(Weyerhaeuser Lumber)一起開發了第一個用於訪問IDS資料庫的多道程式(multiprogramming);離開GE後,他加入了一家小公司Cullinane資訊系統公司(後改名為Cullinet),該公司為IBM主機提供與IDS類似的資料管理系統IDMS;1983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赫曼資訊系統公司。

巴赫曼也為許多標準化組織工作,他積極推動與促成了資料庫標準的制定,在美國資料系統語言委員會CODASYL下屬的資料庫任務組DBTG提出了網狀式資料庫模型以及資料定義(DDL)和資料操縱語言(DML)規範說明,於1971年推出了第一個正式報告——DBTG報告

1973年,他因「資料庫技術方面的傑出貢獻[2]」而被授予圖靈獎,並做了題為「作為導航員的程式設計師(The Programmer as Navigator)」的演講。1977年因其資料庫系統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被選為英國電腦學會的傑出研究員(Distinguished Fellow)。他也被列入資料庫名人堂。

明尼蘇達大學查爾斯巴貝奇研究所收集了巴赫曼從1951年到2007年的全部論文。[3] 論文集包含了詳細的檔案材料,描述了資料庫軟體的開發,涉及他在陶氏化工(1951年-1960年),奇異(1960年-1970年),霍尼韋爾公司(1970年-1981年),Cullinet(1972年-1986年),巴赫曼資訊系統公司(1982年-1996年),以及一些在其他專業組織的論文。

工作

運籌工作

陶氏化工,巴赫曼作為工程師主要負責運籌方面的問題,在穿孔卡片機上開發投資回報率的計算程式。1957年,他被任命為中央資料處理部門的第一負責人,負責籌備公司的第一台大型數字電腦。巴赫曼主持了一項可行性研究以選擇新機器,並聘請了一些程式設計師分析員。他研究資訊理論,並參與了程式設計以簡化檔案維護和報告生成過程。[4]

通用生產資訊和控制系統

1961年,巴赫曼來到紐約市,任職於奇異,在這裡他提供企業集團內部諮詢服務。他負責了一個涉及GE的所有部門的綜合系統專案,即:使用全新的GE 225電腦,製造一個通用的生產資訊和控制系統(MIACS)。[4]

該MIACS應用系統包含了許多要素,最底層的是生產控制系統。它完成生產計劃,配件擴充,工廠排程,新訂單回饋、處理以及正確變更工廠狀況等許多功能。該系統的底層是整合資料儲存(IDS, Integrated Data Store),是原始的資料庫管理系統,IDS建造在記憶體上的虛擬記憶體系統上,用於檢索動態和靜態的資料。它是奇異IDS、IDS II,Cullinet的IDMS和其他基於巴赫曼網狀模型的資料庫的基礎,也是第一個用於生產的基於磁碟資料庫管理系統。巴赫曼抓住了當時的許多新機會,成就了一個獨特的產品。[1]

資料庫管理系統

CODASYL資料模型的基本結構[5]

1964年,巴赫曼來到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奇異電腦部門。在這裡,他和朗伯一起完成了許多資料庫相關的專案,如 GE 400 IDS、GE 600 IDS、DataBASIC、個人資料儲存系統、以及WEYCOS 1、2等。WEYCOS是一個複雜的線上資料庫管理資訊系統,巴赫曼認為WERCOS 2是第一個能支援多個應用程式並列訪問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他們開發了「dataBasic」這個產品,為使用BASIC語言分時系統使用者提供資料庫介面支援。1960年代末,他還與沃倫·西蒙斯、比爾·奧萊等人在CODASYL資料庫任務組一起工作,他們製作的資料庫標準深受IDS和巴赫曼想法的影響。[4]

三層結構模型

1970年霍尼韋爾收購GE的電腦事務後,巴赫曼來到波士頓,在霍尼韋爾進階研究組從事合併後的運籌工作。仍然從事資料庫方面的工作。他把自己研究資料模型稱之為角色資料模型(role data model)。巴赫曼曾為ISO委員會開發OSI(開放系統互連)[註 1][4]。曾擔任美國國家標準學會-標準規劃和規定委員會(ANSI-SPARC)的DBMS研究組副主席,並嘗試將資料庫管理語言標準化。1971年DBTG小組提出了DBTG報告,描述了網狀式資料庫系統參數介面和協定,以支援與資料無關的概念。報告也確立了現在被稱為「三層模式方法英語Three schema approach」的資料庫模型,即外部,抽象和內部的分層模型[1]。雖然申請美國國家標準失敗,但該模型非常有影響力。1974年,巴赫曼與關聯式資料庫理論的首創者埃德加·科德在參加了一個會議時,就兩者的功過展開了討論[4]

企業資料庫設計

1972年,巴赫曼加入Gullinet資料庫系統公司,一個IDMS軟體的主要供應公司,為行銷提供支援。他主要研究企業資料庫的高層模式建模工具和資料定義的翻譯工具。他也研究夥伴集合資料模型(partnership set data model),是增強型網狀式資料庫模型和抽象模型建模的基礎。同時他也繼續為ISO/OSI委員會工作。[4]

巴赫曼資訊系統

1983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赫曼資訊系統公司,開發了一些電腦輔助軟體工程產品。這些產品的核心的BACHMAN資料分析,提供了建立維護巴赫曼圖英語Bachman Diagrams的圖形支援工具。公司的特色是提供IBM主機上的迴圈再造程式。包括:

  1. 廢舊主機資料庫的逆向工程
  2. 資料建模
  3. 新物理資料庫的預研
  4. 最佳化物理資料庫的效能和DBMS規格

該公司獲得了風險投資,迅速成長,並成功提出了的首次公開招股。儘管公司在資料分析員產品,逆向工程和預研能力上獲得一定的成功,但一直在財務和管理上掙扎。作為IBM的商業夥伴,公司獲得初步成功,但仍命運多舛。最終它與Cadr系統公司合併成Cayenne軟體公司,1998年被Sterling軟體公司收購,接著被CA公司收購。

發表的文章

巴赫曼發表了很多文章和論文,[6]下面列出一部分:

  • 1962年。"Precedence Diagrams: The Key to Production Planning, Scheduling and Control." In: ProCo Features. Supplement No 24, August 24. .
  • 1965年。"Integrated Data Store." in: DPMA Quarterly, January 1965.
  • 1969年。"Software for Random Access Processing." in: Datamation April 1965.
  • 1969年。"Data Structure Diagrams." in: DataBase: A Quarterly Newsletter of SIGBDP. vol. 1, no. 2, Summer 1969.
  • 1972年。"Architecture Definition Technique: Its Objectives, Theory, Process, Facilities, and Practice." co-authored with J. Bouvard. in: Data Description, Access and Control: Proceedings of the 1972 ACM-SIGFIDET Workshop, November 29-December 1, 1972.
  • 1972年。"The Evolution of Storage Structures." I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 15, no. 7, July 1972.
  • 1972-73年。"Set Concept for Data Structure." In: Encyclopedia of Computer Science, 1972-1973.
  • 1973年。"The Programmer as Navigator." I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 16, no. 11, November 1973.
  • 1974年。"Implementation Techniques for Data Structure Sets." In: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s, 1974.
  • 1977年。"Why Restrict the Modeling Capability of Codasyl Data Structure Sets?" In: 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 vol. 46, 1977.
  • 1978年。"Commentary on the CODASYL Systems Committee's Interim Report on Distributed Database Technology." 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 vol. 47, 1978.
  • 1978年。"DDP Will Be Infinitely Affected, So Managers Beware!" in: DM, March 1978.
  • 1980年。"The Impact of Structured Data Throughout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80, 1980.
  • 1980年。"The Role Data Model Approach to Data Structures."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Bases, March 24, 1980.
  • 1982年。"Toward a More Complete Reference Model of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Co-authored with Ronald G. Ross. In: Computers and Standards 1, 1982.
  • 1983年。"The Structuring Capabilities of the Molecular Data Model." In; 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C. G. Davis, S. Jajodia, and R. T. Yeh. eds. June 1983.
  • 1987. "A Case for Adaptable Programming." In: Logic vol. 2, no. 1, Spring 1987.
  • 1989年。"A Personal Chronicle: Creating Better Information Systems, with Some Guiding Principle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vol. 1, no. 1, March 1989.

注釋

  1. ^ OSI在以其精巧的電腦通訊的OSI7層模型而聞名。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Charles W. (Charlie) Bachman (Dec. 11, 1924 - )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4-06-04. at www.computerhistory.org.
  2. ^ "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database technology" ACM Award Citation / Charles W. Bachman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01
  3. ^ Charles W. Bachman papers 1951-2007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12-09.
  4. ^ 4.0 4.1 4.2 4.3 4.4 4.5 Thomas Haigh (2006) Interviewer. "Charles W. Bachman interview: September 25-26, 2004; Tucson, Arizona". Source: ACM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table of contents. Article No. 2, 2006.
  5. ^ Jean-Baptiste Waldner (1992). CIM: Principles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John Wiley & Sons.
  6. ^ Charles W. Bachman Papers, 1951-- at Charles Babbag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Collection contains archival materials detailing database software development. Includes documentation on Dow Chemical (1951-1960), General Electric (1960-1970),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1970-1981), Cullinane Database Systems/Cullinet (1972-1986), Bachman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1982-1996),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 (1971-1982),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1978-1983) as well as sever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s.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