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嘎達索寺
查嘎達索寺 | |
---|---|
藏文轉寫 | |
藏文 | བྲག་དཀར་རྟ་སོ། |
威利轉寫 | brag dkar rta so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吉隆縣 |
座標 | 28°36′45″N 85°15′36″E / 28.6125°N 85.26°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噶舉派 |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
查嘎達索寺 | |
地址 | 日喀則市吉隆縣宗嘎鎮貢村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12世紀後期 |
編號 | 7-55 |
認定時間 | 2017年11月6日 |
地圖 | |
查嘎達索寺 (藏語:བྲག་དཀར་རྟ་སོ།),又稱「查嘎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吉隆縣宗嘎鎮貢村,是一座藏傳佛教噶舉派尼姑寺院。[1][2][3]
歷史
查嘎達索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吉隆縣城(宗嘎)南隅約40公里處的查嘎山山腰上,海拔約4200米。建在已經乾涸的隆達錯山崖頂。據說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修行主要聖地之一。[2]該寺起初為寧瑪派,後來改宗噶舉派。該寺曾有12代堪布,鼎盛時期有僧人百餘人。每年來該寺朝拜的信眾來自吉隆縣各鄉村及康區、尼泊爾等地。[1]
文化大革命初期,該寺即大部分被毀。此前,該寺先後有十二代堪布(拉尊巴·仁增朗傑、喀祖·噶瑪羅桑、熱欽·噶瑪羅桑、追布·赤烈曲丹、朱布曲·益西曲扎、桑達·赤烈堆窮、袞色·曲給旺久、吐色·嘎瑪格烈、歸桑·赤烈嘉措、東色·仁增康巴、噶舉·丹增羅布、嘎瑪·丹逼堅贊)。文化大革命前,該寺有僧人58人。改革開放後,雖然該寺大部分已成為廢墟,但每年朝拜季節仍有大批僧俗及來自康區、尼泊爾的信眾到此朝拜。[1]後來,該寺逐步恢復重建。
2011年,根據組織安排,麗華(女,珞巴族)來到查嘎達索寺擔任查嘎達索寺管委會主任。她和其他駐寺幹部一起履行駐寺幹部教育、管理、服務三大職能。駐寺幹部了解到尼姑阿旺卓瑪的父母年事已高、家境貧寒,便向吉隆縣民政局申請幫助她家解決了低保。查嘎達索寺的尼姑過去飲水只能靠小泉水,駐寺幹部申請了飲水工程項目,2012年底查嘎達索寺通水。駐寺幹部向吉隆縣涉宗部門及有關單位申請資金,籌得20多萬元新建了該寺的會議室和僧舍,尼姑們從陰冷潮濕的舊僧舍遷入新僧舍安居。[3]
2014年度西藏自治區和諧模範寺廟暨愛國守法先進僧尼評選中,查嘎寺16名尼姑被評為愛國守法先進僧尼。[4]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查嘎達索寺大部分房屋出現明顯裂縫。[5]
建築
查嘎達索寺依山而建,占地面積大約8400平方米,主要建築自西向東依次為:曲吉拉尊巴·仁增朗傑拉康袞、拉不讓、哲布絨布切、杜康切姆、甘珠爾拉康、烏瑪卓等等。[1]
- 曲吉拉尊巴·仁增朗傑拉康袞:該寺最早的建築。位於該寺最西側,始建於12世紀末。由阿里王室後裔中的拉尊巴·仁增朗傑創建。該建築全部為木石結構,坐北朝南。門道在西側,沿十多級石砌的台階向上,可進入一露天的小庭院,面積大約16平方米。庭院北側為門廊,其東壁、西壁、北壁繪有壁畫,其中西壁的壁畫保存最完好,繪有龍、獅、虎、象、大鵬、 祥雲、雪山、日月、花卉等圖案。門廊西側為僧舍,面積約16平方米,四壁繪寶輪、法幢、雙魚、寶瓶、法螺、蓮花、寶傘、吉祥結等佛教八寶圖案。[1]
- 拉不讓:寺主拉尊巴·仁增朗傑的居所及附屬建築。位於整座寺院的中部,分為上、下兩層,為木石結構的藏式平頂建築。下層西端有護法神殿,壁畫中除了護法神恰那多傑等神像之外,還繪有豹、狗、倒懸的人頭、裸體人像等等。上層建築主要是申久亞溫、尼維、曲甘夏、貢嘎、門珍康等等。[1]
- 申久亞溫:寺主拉尊巴·仁增朗傑的居所。坐北向南,面積大約10平方米。室內的北壁供奉拉尊巴·仁增朗傑塑像,左側塑有瑪爾巴譯師、米拉日巴泥塑像以及一尊文殊菩薩鍍金像,右側有盛供品用的神櫥一架,放有一尊度母鍍金像。室內的西壁繪有釋迦牟尼、恰那多傑、多吉強、堅熱斯、強巴央、郎巴郎珍等神佛像;南壁繪有次巴麥、釋迦牟尼像;東壁繪有阿嘎扎底等多臂護法神像。室外的牆上繪有四大金剛以及輪寶圖案。
- 尼維:寺主住房。位於申久亞溫的南側,面積大約10平方米,四壁繪有佛教八寶圖案。西側有一露天小明庭,平面呈狹長方形,面積大約5平方米,是寺主乘涼之處。
- 曲甘夏:寺主住房。位於尼維東側,平面略微呈三角形布局。
- 貢嘎:護法神殿。位於申久亞溫東側的北端,平面呈不規則梯形。室內四壁繪護法神像,其中有許多骷髏、人頭骨法器等圖案。
- 門珍康:該寺製作藏藥之處。位於申久亞溫北邊,平面呈正方形。
- 哲布絨布切:是米拉日巴的修行洞。殿堂北壁是利用天然崖壁而興建,南壁則是用石塊壘成。殿堂的門道設在東南方向,寬1米。修行洞長、寬均大約2米,高2.5至3米,外窄內寬。洞北端的祭壇上供奉米拉尼夏、米拉曲協、堅日色·他日江稱等三尊佛像。殿堂北壁繪有米拉日巴傳記壁畫,但大部分都已剝落,壁畫帶有西藏早期壁畫特徵。殿堂南壁繪有壁畫,其中有米拉日巴、瑪爾巴等大師的法像,現已變得模糊不清。南壁東段繪有噶舉派祖師、弟子像8尊,下方是護法神多吉帕姆。該殿東側有印經房一間,面積大約16平方米。[1]
- 杜康切姆:該寺的主殿(措欽大殿)。位於整個寺院建築群的最南端。原來是兩層16柱,現在已坍塌。牆體以片石砌成,殘高10多米。底層平面呈不規則的正方形,面積為63平方米。大殿底層是佛殿,北壁設佛壇,主供強巴佛鍍金銅像,左側有金箔靈塔8尊,還有蓮花生鍍金像1尊。西壁北端供奉瑪爾巴、米拉日巴、塔布絨布切的檀香木像,現在均已無存。殿內的東壁、南壁、西壁上留有壁畫痕跡:東壁及南壁分別繪有護法神甲堅朗退色、多吉速魯撲巴、丹姆覺尤雍尼、卡久瑪及瑪爾巴、次巴麥、度母像,西壁繪佛教八寶圖案及護法神古魯扎布扎、申度瑪等等。[1]
- 甘珠爾拉康:位於杜康切姆東北側,由門廳、正殿組成。門廳面積大約6平方米,正殿的殿堂面積大約29平方米。殿內西壁有木製經櫥,內藏《甘珠爾》經書一套。南壁供奉釋迦牟尼鍍金像,左、右兩側供奉兩弟子鍍金像。東壁的壁面上殘存十六羅漢壁畫。殿內置有經文字母刻版《米拉日巴傳》、《瑪爾巴傳》、《日瓊巴傳》共1913塊,均為後期移入該殿。[1]
- 烏瑪卓:該寺最東端的建築,建在東、南、北三面均為懸崖的一塊山巔平地之上,僅西面有一條小徑可通行至此。該建築有房屋2間,最西端是伙房,面積4平方米,東端是烏瑪卓,面積8平方米(長4米,寬2米)。烏瑪卓的北壁、南壁、西壁繪有壁畫。北壁:上排中央是3尊米拉日巴坐像,其中中間一尊是米拉日巴18歲法像,左右兩尊是米拉日巴開始修行時的尊像;中排繪米拉日巴的姐姐等人到洞中探望米拉日巴,為米拉日巴送來食物、被褥等物的情景;其右上方繪有米拉日巴在洞中向拉瑪熱炯、貢戈塔布等弟子講經,四周有眾弟子環繞而坐;下排繪米拉日巴獲得「風息」(氣息)自在之功能,修成「拙火定」(指可使肚臍間生發出暖氣的修煉之法)後因畏酷熱而沐浴的場面。南壁:繪有米拉日巴傳記故事,其中左端上方繪獵人攜犬打獵,正追趕一隻小羊,路遇米拉日巴在洞中修行,經米拉日巴勸導,獵人覺悟,與獵犬、羊等都皈依佛法;左端下方繪米拉日巴在洞中遇見4個妖怪,米拉日巴用佛法教誨,終於使妖怪們承認自己的惡業而皈依佛法。西壁:主要繪護法神像,上排左端是米拉日巴的保護神次仁堅安,騎獅,左手執法螺,右手執金剛杵,傳說次仁堅安是珠穆朗瑪峰的山神,後被米拉日巴用道法解救,最終皈依米拉日巴;下排左端是查嘎達索寺的保護神達果巴堅貞,戴寬沿帽,身著黃袍,右手執金剛杵,身後有火焰背光,周圍有護法小神像多尊。該壁畫屬西藏晚期壁畫。[1]
離寺廟主殿外不遠處,有兩口泉眼。據說一口是第二世噶瑪巴修行所鑿,另一口是米拉日巴所鑿。兩處泉水清冽可口。[2]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查嘎爾達索寺—日喀則市—西藏寺院,佛教導航,2013年03月2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2.0 2.1 2.2 大山上的查嘎達索寺,中國民族宗教網,2014-11-16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 ^ 3.0 3.1 恪尽职守见忠诚——访吉隆县查嘎达索寺管委会主任丽华,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委员会,2014-12-24. [201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 ^ 2014年度全区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名单,西藏日报,2014-12-23. [201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尼泊尔地震西藏多座寺庙古迹受损 国道山体滑坡,搜狐,2015-04-26. [2015-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