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林維朝故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位於新港鄉中正路上的林維朝故居

林維朝故居坐落於臺灣嘉義縣新港鄉中正路87、89號,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在林維朝過世後,故居則由長子林蘭芽繼承。

建立時期

清嘉慶年間,連年烏水氾濫,笨港及笨港街逐漸沒落。林維朝的祖父林老成隨著移民潮遷居到地勢較高的麻園寮(現今新港)重建家園。由於林維朝父祖兩代單傳,故起初規模格局並不大[1]

1887年(光緒十三年)林維朝考中秀才後開啟改建之路。根據其自傳《勞生略歷》在1891年(光緒十七年)的記事裡,提及將舊屋原有前進三間,花了近三百餘元興建了後進瓦屋三間。1910年前後,林維朝故居正廳前的軒亭為單間,而林維朝故居共有兩座門樓,南門樓門額上題有「西河衍派」,門樓內有一傳達室、三間正屋、兩間右護龍,正屋廳堂前懸掛「怡園」之匾額,明治三十九(1906)年,林維朝在古厝怡園開館授徒[1]

北門樓的門額上題有「紫薇拱照」,門樓為閩南式的建築風格,院子則是女眷居住地,為了隱密性設立了兩扇門屏,正屋及護龍均能看見對聯,例如「蘭桂一庭堪自樂,詩書滿架未爲貧」、「門牆多古意,家世重儒風」[1]

擴建時期

1922年鷇音吟社社員合影於怡園

1925年(大正十四年)至1928年(昭和三年)間正廳的軒亭從單間擴大為三間,其擴建原因應是為了祝賀林維朝六十一大壽[1]

大正十四(1925)年時正身已有七開間,到了昭和三(1928)年時,正屋門窗為了採光與通風,由木窗櫺改為較大的細鐵條窗,但日治後期因戰爭又改為木窗櫺。透過當年的油漆師陳綿豐轉述,林維朝長孫林光烈曾說,軒亭比正廳高聳的原因,來自林維朝為挽救即將破產的嘉義銀行,將原建築架構材料轉售,改建時則依照原廳堂格局建造軒亭[1]

民國七十二(1983)年,林蘭芽第三子林光閭拆掉兩間護龍,建造二間三層洋樓,並利用人工代替機械,保存南面圍牆及南門樓。民國七十九年的馬路拓寬工程,「西河衍派」門樓往北遷移40米至古厝北邊,經過馬路拓寬,庭園內兩排百年松柏遭到破壞[1]

地震及修復時期

1999年9月21日發生地震,古厝的屋瓦受損,軒亭的八根柱子全部向南稍偏東傾斜;梁柱的榫頭幾乎都鬆脫了,有些穿過屋瓦,院子後的圍牆也倒了一半,一個月後的地震造成瓦礫散落,屋頂的正脊斷裂,柱子再度以不同的角度傾斜[1]

九二一周年的前夕,鹿港李奕興介紹匠師邱永春,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邱上嘉教授的指導下開始修護林維朝故居。雖曾做支撐架,不過2014年因白蟻嚴重啃蝕,造成部分屋脊塌陷,為了暫時保住古厝,林維朝曾孫後代林正中、陳素雲夫婦自費100多萬,請專業師傅搶修[1][2]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陳素雲. 林維朝故居百年滄桑史. 新港文教基金會會訊. 
  2. ^ 謝恩得. 林懷民曾祖父 林維朝故居傾塌 後代搶修. 聯合報B1版. 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