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仁
李福仁(Li Fu-Jen;1901年—1988年),本名弗蘭克·格拉斯(C. Frank Glass),中文名李福仁,生於英國伯明罕,南非共產黨創建者之一,記者,中國托派領導人之一,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領導人之一。[1]
生平
李福仁生於英國伯明罕。10歲時,隨家人遷居南非。1921年,南非共產黨成立,李福仁是創建者之一,隨後當選為該黨四位執行委員(executive officers)之一。1928年,因對黨內史達林分子不滿,並同情托洛茨基,李福仁被南非共產黨清除出黨。[1][2]
1930年,李福仁作為記者到中國上海。[1]到上海後,和史沫特萊成為朋友。經史沫特萊介紹,李福仁結識伊羅生,二人結伴乘船上溯長江直抵重慶、成都等地。此行不僅深入中國內地考察中國社會,而且伊羅生從李福仁處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教育。[2]
後來伊羅生在上海主辦《中國論壇》雜誌。1932年1月3日,伊羅生張貼出《中國論壇》創刊啟事。1932年1月13日,第一期出版。《中國論壇》的部分經費由上海的中共地下黨組織提供,伊羅生也拿出部分薪水作為補貼。中共試圖控制該刊物。伊羅生最初無固定政治立場,同情左派及中共,後受李福仁影響,對史達林及追隨史達林的中共產生懷疑。1932年10月,陳獨秀(中共前最高領導人)等托派分子被國民政府逮捕,並判處長期徒刑之後,中共不許伊羅生寫文章為陳獨秀辯護,卻要求伊羅生寫文章攻擊陳獨秀,伊羅生不肯寫,令中共不快。1933年11月的《中國論壇》上,伊羅生為十月革命16周年紀念日寫的文章裡未提到史達林,導致伊羅生和尊崇史達林的上海中共地下黨組織關係惡化。上海中共地下黨組織停止對《中國論壇》提供經費,伊羅生乃將《中國論壇》移交給李福仁,自己攜妻子維奧拉(Viola)赴北平。1933年11月,李福仁離開上海赴美國,1934年2月回上海。究竟是否為繼續辦刊而對中共不斷讓步,還是停辦而堅持自己意見,李福仁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致信託洛茨基徵求意見。1934年1月29日,托洛茨基回信,但《中國論壇》已在1934年1月13日出版了最後一期。此信是截至1990年已發現的9封托洛茨基致李福仁的信中最早的一封。[2][3]
此後,李福仁參與幫助中國托派重建中央領導機構。[1][4]1934年春,李福仁、伊洛生(伊羅生)二人聯合了劉仁靜(列爾士)及與劉仁靜接近的四個年輕人,試圖重建中國托派的領導機關。他們曾和陳其昌等人商議合作,但由於政見不同(主要是對陳獨秀的態度不同。劉仁靜等人抨擊陳獨秀的「機會主義」及對中國工農紅軍的看法等,陳其昌等人則認為對陳獨秀錯誤的批評早就結束了)而未能實現。1935年1月23日,劉仁靜等人在上海召開了一次會議(劉仁靜本人未列席),選舉劉仁靜、斯朝生、劉家良、扈煥之、王叔本為委員,成立新的中央委員會(此節根據伊洛生1935年8月3日在巴黎向國際書記處所作口頭報告的記錄)。該委員會開除了陳獨秀、陳其昌以及出獄不久的尹寬。同年3月,劉仁靜在北平被捕,不久,四位年輕領導人也在上海被捕。該委員會隨之瓦解。[5]
此後,李福仁與陳其昌等人重新接近,這時王凡西等人刑滿出獄。經過數月商談,決定召集一次上海地區活動分子代表會議,以產生新的臨時中央委員會。1935年12月3日,該會議在李福仁寓所召開,李福仁稱之為「組織重建委員會議」,但當時與會者都稱之為「上海區積極分子代表會議。」出席會議的有王凡西、陳其昌、尹寬、賀希、蔣振東、邵魯、李福仁。會議簽署《為建立第四國際的公開信》;提名陳獨秀作為中國代表參加第四國際總理事會;決定委派一個委員會起草:原則宣言、組織條例(黨章);決定組織的名稱仍用前中委會採用的「中國共產主義同盟(布爾什維克—列寧派)」;會議舉行了常委會選舉和職務分配,李福仁當選書記——司庫,王凡西當選宣委會(包括出版火花)主持人,陳其昌當選《鬥爭》編輯,尹寬當選組織員,這四人組成常委會;會議決定將組織部預算案提交常委會;會議最後決定了第一、第二次常委會會議的召開時間、地點。[5]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李福仁報道了日軍對中國的侵略。1941年,日本占領上海租界,李福仁被迫離開中國,到美國紐約。在紐約,他加入社會主義工人黨,擔任《戰鬥者》的編輯,直到二戰結束。[1]
1944年,李福仁當選為社會主義工人黨全國委員會委員,任職直到1963年。1940年代末,他遷居美國洛杉磯,並在洛杉磯的社會主義工人黨分支機構中活動。他在洛杉磯一直居住到逝世。[1]
1988年,李福仁逝世。[1]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C. Frank Glass, How Roosevelt Provoked Tokyo's Attack On Pearl Harbor, The Militant, Vol.59, no.46, 11 December 1995. [2015-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 ^ 2.0 2.1 2.2 李 輝,伊羅生:卷進中國革命漩渦的美國記者,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於2015-05-01查閱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5-01
- ^ 双山译注,一封新发现的托洛茨基的旧信,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于2015-05-01查阅. [2015-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 ^ 濮清泉,中國托派的產生和滅亡,載 文文資料選輯第71期,中華書局,1980年
- ^ 5.0 5.1 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布尔什维克—列宁派)临时委员会会议记录,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于2015-05-01查阅. [2015-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