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憕(?—755年),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出自隴西李氏敦煌房[1][2][3],涼武昭王李暠十一世孫[4]神龍年間右台監察御史李希倩的兒子,安史之亂死節忠臣。

生平

李憕早年很聰明敏達,由明經入官,開元初年擔任咸陽縣縣尉,當時張說紫微令、燕國公外任相州刺史、河北按察使,有個叫劉行的擅長相面,張說問他說:「官員中以後誰會顯貴通達?」劉行稱讚李憕和永和縣鄭岩,張說於是就把女兒嫁給鄭岩,妹夫陰行真的女兒嫁給李憕。等到張說出任并州長史、天兵軍大使,將李憕招納在幕府之中。開元九年(721年),張說回朝擔任宰相,李憕又擔任長安縣尉。當時宇文融擔任御史,檢查全國的田地戶口,上奏推薦知名人士崔希逸咸廙業宇文順于孺卿李宙、李憕為判官,代理監察御史,分路檢查,因為考察合格一起升任監察御史。李憕後歷任兵部郎中、吏部郎中、給事中,他有做官的才幹,通曉文案,很有稱職的名聲[5]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李憕擔任河南少尹,當時蕭炅河南尹,依仗權貴,處理政事多有不法之舉,李憕以公正耿直來糾正他,得到眾人的信賴。又有道士孫甑生以旁門左道謀求錢財,假託修煉功德,來往於嵩山,求請錢財無度,李憕每次都拒絕他。蕭炅和孫甑生憎恨李憕,向朝廷誣陷他。天寶初年,李憕因此被外調為清河郡太守,天寶十一載(752年),數次升遷至河東郡太守、本道採訪,到唐玄宗的行在拜見,改任尚書右丞京兆尹[6]

天寶十四載(755年),李憕轉任光祿卿東京留守,判尚書省事。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造反,人心震懼。唐玄宗派遣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御史大夫為主將,在東京招募人馬抵禦叛軍。李憕與留台御史中丞盧奕河南尹達奚珣安撫將士,修整城池,阻止叛軍進犯。朝廷升李憕為禮部尚書,仍然和以前一樣擔任東京留守。叛軍從范陽出發,到渡過黃河,號令嚴明,唐朝中央的偵查無法探查。叛軍渡過黃河後,攻克陳留郡滎陽郡,殺死張介然崔無詖,幾天之內就攻到東京。李憕、盧奕和採訪使判官蔣清燒斷河陽橋,安祿山大怒,圍攻東京。安祿山統領的叛軍,都是外族和漢族的精兵,久經訓練,而封常清的部下大多是市井平民,開始時都不懂戰事。雙方交戰後,封常清的部隊被叛軍鐵騎衝擊,箭如雨下,都心魂恐懼神色沮喪,看到叛軍就四處逃散了。李憕收攏殘兵數百人,聚集折斷的弓弦和箭矢堅守,可是部下不足以戰鬥。李憕對盧奕說:「我輩身負國家重託,立誓不能逃避死亡,雖然力不能敵,仍然要忠於職守!」盧奕也許願堅守本司。殘兵都在夜間沿著繩索離開城市,離棄李憕潰散而去。李憕獨自坐在東京留守官府中,盧奕獨自守在御史台里。封常清向西撤退時,安祿山率領自己的部眾,擊鼓大呼,進入東京,殺掠數千人,箭頭射到宮門上,然後居住在閒置的馬棚中,命人去捉拿並殺害了李憕、盧奕和蔣清三人,用以威懾眾人。安祿山派段子光將李憕、盧奕、蔣清的人頭送到河北,以震懾河北。段子光走了一夜,到達平原郡,平原郡太守顏真卿把段子光處以腰斬,將李憕他們的人頭洗浴後收斂在木匣中,用蒲草做成身體與頭顱續接,哭祭後將三人埋葬了,又把事情上報給朝廷。唐玄宗追贈李憕為司徒,諡號忠懿;追贈盧奕為兵部尚書,追贈崔無詖為工部尚書;追贈蔣清為吏部郎中。安史之亂平定後,再追贈李憕為太尉,還給他的一個兒子五品官[7][8][9][10][11][12]

李憕通曉《左傳》,產業豐盛,在伊川擁有不少肥沃的土地,上好的水田和旱地,都種上修長的竹子和繁茂的樹木,從城下到闕口,別墅遙遙相望,與吏部侍郎李彭年都有收購土地的癖好。李憕有十二個兒子,兩人出家為僧,與李憕一起遇害,諸子中只有李彭、李深、李沆、李澥、李渭、李汶存活[13][14][15][16]

家族

八世祖

父母

夫人

  • 武威陰氏,陰行真之女[3]

子孫

  • 李江,長子,與父親在洛陽一起遇害[14]
  • 李源
  • 李涵,第三子,與父親在洛陽一起遇害[14]
  • 李渢,華陰丞,與父親在洛陽一起遇害[14]
  • 李瀛,左驍衛兵曹,與父親在洛陽一起遇害[14]
  • 李彭,右補闕,贈給事中[14]
  • 李深,汝州刺史[14]
  • 李沆,硤石丞[14]
  • 李澥,洪州別駕[14]
  • 李渭,洛陽尉、資州刺史[4][14]
    • 李某
      • 李次方,河南府士曹參軍
    • 李寧
  • 李汶,司農主簿[14]

詩文

李憕現存詩歌三首,收錄於《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五》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87下》,出自劉昫舊唐書

參考資料

  1. ^ 1.0 1.1 高慎濤, 《洛阳新出的<李毂墓志>与李氏家族文学》,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 第05期), 2014年, (2014年 第05期): 123–126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2. ^ 楊作龍,趙水森等編著. 《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 北京市: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年10月: 320–321. ISBN 7-5013-2589-8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3.2 3.3 吳鋼主編;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編;王京陽等點校. 《全唐文补遗 第8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5年6月: 二二一–二二二. ISBN 7-80628-944-5 (中文(繁體)). 
  4. ^ 4.0 4.1 周紹良主編. 《全唐文新编 第4部 第1册》.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0年12月: 九0六五–九0六六. ISBN 7-5013-2589-8 (中文(繁體)). 
  5.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李憕,太原文水人。父希倩,中宗神龍初右台監察御史。憕早聦敏,以明經舉,開元初為咸陽尉,時張說自紫微令、燕國公出為相州刺史、河北按察使,有名州劉行善相人,說問「寮寀後誰貴達?」行乃稱憕及臨河尉鄭岩,說乃以女妻岩,妹壻陰行真女妻於憕。及說為并州長史、天兵軍大使,引憕常在幕下。九年,入為相,憕又為長安尉。屬宇文融為御史,括田戶,奏知名之士崔希逸、咸廙業、宇文順、于孺卿、李宙及憕為判官,攝監察御史,分路檢察,以課並遷監察御史。憕驟歷兵、吏部郎中,給事中。憕有吏干,明於几案,甚有當官之稱。
  6.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二十八年,為河南少尹。時蕭炅為尹,依倚權貴,涖事多不法,憕以公直正之,人用繫賴。又道士孫甑生以左道求進,託以修功德,往來嵩山,求請無度,憕必挫之。炅及甑生患之而構於朝廷,天寶初,出為清河太守。十一載,累轉河東太守、本道採訪。謁於行在所,改尚書右丞、京兆尹。
  7.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十四載,轉光祿卿、東京留守,判尚書省事。其載十一月,安祿山反於范陽,人心震懼。玄宗遣安西節度封常清兼御史大夫為將,召募於東京以御之。憕與留台御史中丞盧奕、河南尹達奚珣,綏輯將士,完繕城郭,遏其侵逼。遷憕禮部尚書,依前留守。自逆徒發范陽,至渡河,令嚴,覘候計絕。及渡河,陷陳留、滎陽二郡,殺張介然、崔無詖,數日間已至都城下。祿山所統,皆蕃漢精兵,訓練已久;常清之眾,多市井之人,初不知戰。及兵交之後,被鐵騎唐突,飛矢如雨,皆魂慴色沮,望賊奔散。憕謂奕曰:「吾曹荷國重寄,誓無避死,雖力不敵,其若官守何!」奕亦便許願守本司。於是憕居留守宅,奕獨居台中。及常清西奔,祿山領其眾,椎鼓大呼,以入都城,殺掠數千人,箭及宮闕。然後往居於閒廄中,令擒憕及奕、判官蔣清等三人害之,以威於眾。祿山傳憕、奕、清三人之首,以徇河北。信宿,至平原,太守顏真卿斬其使,浴其首,殮以木函,祭而瘞之,以聞。玄宗贈憕司徒,仍與一子五品官;奕武部尚書,崔無詖工部尚書,各與一子官;蔣清文部郎中。
  8. ^ 《舊唐書·卷二百上·列傳第一百五十上》:東京留守李憕、中丞盧奕、採訪使判官蔣清燒絕河陽橋。祿山怒,率軍大至。封常清自苑西隤牆使伐樹塞路而奔。祿山入東京,殺李憕、盧奕、蔣清,召河南尹達奚珣,使之蒞事。
  9. ^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六》:安祿山反,玄宗遣封常清募兵東京,憕與留台御史中丞盧弈、河南尹達奚珣繕城壘,綏勵士卒,將遏賊西鋒。帝聞,擢禮部尚書。祿山度河,號令嚴密,候詗不能知。已陷陳留、滎陽,殺張介然、崔無詖,不數日,薄城下。常清兵皆白徒,戰不勝,輒北。憕收殘士數百,裒斷弦折矢堅守,人不堪鬬。憕約弈:「吾曹荷國重寄,雖力不敵,當死官。」部校皆夜縋去,憕坐留守府,弈守台。城陷,祿山鼓而入,殺數千人,矢著闕門,執憕、弈及官屬蔣清,害之。有詔贈司徒,諡曰忠懿。河、洛平,再贈太尉,拜一子五品官。
  10.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七·唐紀三十三》:河南尹達奚珣降於祿山。留守李憕謂御史中丞盧奕曰:「吾曹荷國重任,雖知力不敵,必死之!」奕許諾。憕收殘兵數百,欲戰,皆棄憕潰去;憕獨坐府中。弈先遣妻子懷印間道走長安,朝服坐檯中,左右皆散。祿山屯於閒廄,使人執憕、奕及採訪判官蔣清,皆殺之。奕罵祿山,數其罪,顧賊黨曰:「凡為人當知逆順。我死不失節,夫復何恨!」憕,文水人;奕,懷慎之子;清,欽緒之子也。
  11.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七·唐紀三十三》:顏真卿召募勇士,旬日至萬餘人,諭以舉兵討安祿山,繼以涕泣,士皆感憤。祿山使其黨段子光齎李憕、盧奕、蔣清首徇河北諸郡,至平原,壬寅,真卿執子光,腰斬以徇;取三人首,續以蒲身,棺斂葬之,祭哭受吊。
  12. ^ 《安祿山故事·卷上》:十三曰,陷洛陽,傳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首至,平原太守顏真卿留其首,斬其使者,哭而瘞之。
  13.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憕豐於產業,伊川膏腴,水陸上田,脩竹茂樹,自城及闕口,別業相望,與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鄭岩,天寶中仕至絛郡太守。入為少府監,田產亞於憕。憕有子十餘人,二子為僧,與憕同遇害;二子彭、源,存焉。
  14.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集古錄跋尾·唐李憕碑》:右《李憕碑》,李紓撰。《新唐書》列傳雲「憕十餘子,江、涵、渢、瀛等同被害,惟源、彭免」。據李紓載,憕子見於碑者實十二人,曰右補闕彭、汝州刺史深、華陰丞渢、左驍衛兵曹瀛、硤石丞沆、洪州別駕澥、洛陽尉渭、司農主簿汶。又雲「公之薨也,彭從玄宗南狩,次公而歿。深授任他郡。其在洛陽者長子江、第三子涵,與華陰、驍衛又兩少子合六人,皆從公殲於虜刃。硤石而下與眾孫之在者,僅以孩提免。如紓所記,澥子盡於是矣,未嘗有源也。紓但言眾孫孩,亦不雲有未名子也。然則,源者史家何從而得之?據史言,源為司農主簿,以碑考之,源當為汶也。又據碑,方澥歿於賊也,彭、深、沆、澥、渭、汶六子獲免,而史惟雲源、彭,此當以碑為正。紓當代宗時為憕作碑,自雲與憕有通家之好,幼奉升堂之慶,宜知憕事不繆也。
  15. ^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六》:憕通左氏春秋,頗殖產伊川,占膏腴,自都至闕口,疇墅彌望,時謂「地癖」。岩仕終少府監,產利埒憕雲。
  16. ^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六》:憕十餘子,江、涵、渢、瀛等同遇害,唯源、彭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