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善蘭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善蘭
個人資料
壬叔
秋紉
出生嘉慶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
(1811年1月2日)[1]
大清浙江海寧縣硤石鎮
逝世光緒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1882年12月9日)[1]
 大清

李善蘭(1811年1月2日—1882年12月9日),原名心蘭竟芳秋紉,別號壬叔浙江省杭州府海寧縣人,清朝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植物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是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2][需要更多來源]。被譽為「西學東漸的集大成者」[3]

生平

李善蘭於嘉慶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811年1月2日)子時生於浙江海寧縣硤石鎮。10歲即通《九章算術》,15歲通習《幾何原本》六卷,17歲參加杭州鄉試未中。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以所著《四元解》二卷呈浙江名士顧觀光,說「深思七晝夜,盡通其法」[4]。從此鑽研天文歷算,成為遠近聞名的數學家

咸豐二年(1852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受聘於墨海書館任編譯。同治二年(1863年)被招至曾國藩幕中。同治五年(1866年)曾國藩出資三百金為李善蘭刻《幾何原本》後九卷[5]。同治七年(1868年),入同文館總教習,執教算法,前後八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升戶部主事。光緒二年(1876年)升員外郎。光緒八年(1882年)升郎中

成就

曾獨立發明對數微積分,並在組合恆等式方面提出李善蘭恆等式。35歲時刻印《方圓闡幽》、《弧矢啟秘》和《對數探源》三種數學著作。

1867年,刊行《則古昔齋算學十三種》(其中包括《方圓闡幽》,《弧矢啟秘》,《對數探源》,《垛積比類》,《四元解》,《麟德術解》,《橢圓正術解》,《橢圓新術》,《橢圓拾遺》,《火器真訣》,《尖錐變法解》,《級數徊求》,《天算或問》)。

1872年著《考數根法》,發表於《中西聞見錄》第二期,這是中算史上最早的一篇關於素數的論文[6]

在1852年-1866年,與偉烈亞力合譯《幾何原本》後9卷,完成明代利瑪竇徐光啟未竟之業。

又與偉烈亞力韋廉臣艾約瑟合譯《談天》、《代數學》、《代微積拾級》(美國伊萊亞斯·羅密士著)、《圓錐曲線說》、《奈端數理》、《重學》、《植物學》等書,由墨海書館雕版刊行,對中國知識界有很大影響。

李善蘭也是中國猜想的提出者,但他得知這個猜想不正確後就沒有將其收入自己的著作中。

影響

李善蘭與學生

在1852年至1859年中,共譯書七、八部,計七、八十萬字,直接引進大量數學符號×÷,而且他的翻譯工作具獨創性,創譯了許多數學名詞:代數常數變數已知數函數係數指數級數單項式多項式微分橫軸縱軸切線法線曲線漸近線相似等。同時也在植物學方面的翻譯著作有所貢獻,如細胞花萼子房,以及分類學所使用的,皆是由其所創譯。這些譯名獨具匠心,自然貼切,其中許多譯名隨同他的譯著被引入日本,且沿用至今。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94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507》,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文獻

引用

  1. ^ 1.0 1.1 楊自強. 《李善蘭:改變近代中國的科學家》. 中華民國: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銳文創. 2017年7月1日: 第25頁. ISBN 9789869486415 (中文). 李善蘭的生日,一般認為是嘉慶十五年庚午十二月八日(1811年1月2日)。根據主要有兩條:一是《苞溪李氏家乘》:「心蘭,嘉慶庚午十二月初八日子時生,光緒壬午十月二十九日子時卒,壽七十三歲。」二是李慈銘《越縵堂日記》三十九冊《荀學齋日記》丁集下光緒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條的說法:「(李善蘭)是年十月二十九日卒。生於嘉慶十五年十二月八日,年七十有三」。 
  2. ^ Changbao, L. I. 试析李善兰的科学术语译名观. 中國科技術語. 2023-04-05, 25 (2): 72.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2.010. 
  3. ^ 張必勝. 李善兰的学术人生及教育思想研究. 高教探索. 2019, (4): 117–123 [2023-08-31]. 
  4. ^ 《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8 《李善蘭年譜》 320-349 頁
  5. ^ 《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8 《李善蘭年譜》 338 頁
  6. ^ 《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8 《李善蘭年譜》 341頁

來源

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