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顯貴者埃德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顯貴者埃德加
Edgar Ætheling
顯貴者埃德加
英格蘭人的國王
統治1066年10月15日—1066年12月10日
加冕未加冕
前任哈羅德二世
繼任威廉一世
出生1051年
匈牙利
逝世1126年(74—75歲)
未知
王朝威塞克斯家族
父親流亡者愛德華
母親阿加莎

顯貴者埃德加(Edgar Ætheling;1051年—1126年),威塞克斯王朝最後的男性成員。1066年,他被立為英格蘭國王,但從未加冕

出身和早年生活

埃德加出生於匈牙利,他的父親流亡者愛德華是英格蘭國王剛勇者埃德蒙之子。隨著埃德蒙去世及丹麥克努特大帝於1016年統治英格蘭,愛德華長期流亡於此。愛德加的母親阿加莎,通常被認為與神聖羅馬帝國有血緣關係,但具體情況已無從知曉。愛德加是家中惟一的男孩,他有兩個姐妹:瑪格麗特和克里斯蒂娜。

愛德蒙同父異母兄弟,始終無嗣的懺悔者愛德華,直到1057年方才得知自己侄子尚在人世。作為法理上的王位繼承人,流亡者愛德華一家被接回英格蘭。返國後不久,流亡者愛德華即離開人世,死因並無確切說法。[1]如此一來,年僅六歲的愛德加就成為韋塞克斯王室碩果僅存的男性成員。然而,面對一系列強大的潛在競爭者,如本土的大貴族威塞克斯伯爵哈羅德二世、外來統治者諾曼第公爵威廉、丹麥國王斯文二世、挪威國王哈拉德·哈德拉達,沒有證據表明愛德華國王作出過鞏固侄孫地位的努力。

繼位之爭

懺悔者愛德華於1066年1月去世之際,愛德加年歲尚幼,似乎不可能擔負軍國大事。這本非不可逾越:更早時期的英格蘭國王,如愛德威和平者愛德加殉教者愛德華等輩都曾在年少時登上王位,至於埃塞爾雷德二世繼位時顯然年紀更小。然而,懺悔者愛德華在1057年以前乏嗣的事實,早已引起了整個西北歐的覬覦,且由於愛德華未能採取措施以鞏固愛德加的繼承地位,使其和平繼位的可能性化作泡影。在這場不可避免的爭鬥中,愛德加卻沒有強大的成年親屬支援以期贏得勝利。有鑑於此,賢人會議選舉最有可能領導國家抵禦外敵的哈羅德·戈溫森繼承懺悔者愛德華為英格蘭國王。

同年10月,隨著哈羅德在諾曼入侵後爆發的黑斯廷斯戰役中陣亡,賢人會議於倫敦再次召開,選舉愛德加為國王。新政權由英格蘭最有勢力的階層所主導,其中包括坎特伯雷大主教斯提岡、約克大主教奧爾德雷德,以及麥西亞伯爵戈德溫、諾森布里亞伯爵莫爾卡兄弟。儘管他們毫無異議地迅速承認了愛德加的地位,卻自始至終心懷疑慮。從實力上看,能否繼續與諾曼第威廉的鬥爭值得商榷;針對諾曼人所組織的軍事抵抗亦歸於無效。威廉於沃林福德渡過泰晤士河時,和斯提岡會面。而隨著諾曼軍隊日益逼近倫敦,愛德加在城內的主要支持者們開始與威廉談判。12月初,尚留在倫敦城內的賢人會議成員,決定讓還沒來得及加冕的愛德加出城迎接威廉,並在巴克漢姆斯特承認了威廉的王位。至於之前那次將愛德加推上寶座的選舉,則被靜悄悄地束之高閣。[2]

流亡與反抗諾曼人的戰爭

1067年,埃德加與其他英方重要人物一起,被威廉帶往其領地諾曼第,爾後他們回到英格蘭。愛德加可能捲入了埃德溫與莫爾卡在1068年發動的流產叛亂中;不管情形如何,至少在同年,埃德加及其家族前往蘇格蘭馬爾科姆三世的勢力範圍尋求庇護。馬爾科姆與愛德加之妹瑪格麗特聯姻,並支持愛德加重登英格蘭王位的企圖。[3] 1069年,最大規模的叛亂在諾森布里亞爆發,愛德加與先期逃至蘇格蘭的反叛者一起回師英格蘭,並成為叛軍的首領,至少是名義上的領袖。然而,經歷了區區幾場小勝利後,叛軍就在約克被威廉擊潰,愛德加不得不再度尋求馬爾科姆庇護。[4]同年夏末,隨著丹麥國王斯溫帶來一支艦隊,新一輪起義在英格蘭各地風起雲湧。愛德加與其他流亡者一起航行到亨伯河流域,並在此處與諾森布里亞叛軍及丹麥人取得了聯繫。聯軍在約克擊敗諾曼軍隊,但隨後一次小規模的海上突襲導致愛德加的征程在林賽以災難告終,僅有少數追隨者跟他逃出。稍後,威廉攻入諾森布里亞,重新控制了約克,同時對丹麥人進行收買,並摧毀周邊地區。[5]1070年初,威廉揮師進攻愛德加等人藏匿的沼澤地,可能是胡德尼斯,驅使他們逃離。愛德加被迫撤回蘇格蘭。

埃德加之後便留在蘇格蘭,直到1072年,威廉入侵蘇格蘭,並迫使馬爾科姆三世承認其宗主權。他們之間達成的協議中,很可能包含驅逐愛德加的條款。[6]因此,後者不得不轉而依附與諾曼勢力為敵的佛蘭德斯伯爵弗里西亞的羅伯特。然而到了1074年,愛德加重回蘇格蘭。抵達後不久,他就收到同為威廉之敵的法國國王菲利普一世邀請,贈予他緊鄰諾曼第的城堡、土地,如此一來,他就有機會襲擊威廉的老家。愛德加遂率部前往法國,但其船隻在英格蘭海岸被風暴摧毀。許多愛德加的追隨者被諾曼人捕獲,惟愛德加本人設法經由陸路逃至蘇格蘭。經此打擊,愛德加終於被馬爾科姆說服,與威廉和平相處,並不再謀求奪回王位,只希望重回英格蘭。[7]

義大利冒險

埃德加對自威廉處得到的禮遇感到失望。他於1085年得到國王准許,帶領兩百名騎士前往南義大利與西西里為諾曼開拓疆土,並以此積累財富。[8]1086年,愛德加出發。根據《末日審判書》記載,當年愛德加在其位於赫特福德郡僅有的兩處產業中,獲得了來自租戶戈德溫10英鎊的收益。這的數目不但和愛德加的地位極不相稱,也遠低於其妹克里斯蒂娜58英鎊的收益。這或許就能解釋愛德加為何在前往義大利之際放棄其在英格蘭的產業,因為他無意再返回。在這種情況下,出現有他名下赫特福德郡產業的記載可能是種異常現象。[9]鑑於幾年以後,愛德加重新回到英國,我們可以推斷他在地中海的事業並不成功。

捲入諾曼與蘇格蘭王朝紛爭

1087年,征服者威廉去世。愛德加支持繼承諾曼第公爵的威廉長子羅伯特·科索斯以對抗其次子威廉·魯夫斯,即最終繼承了英國王位的威廉二世。根據歷史學家奧德里克·維塔利斯的觀點,愛德加是羅伯特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三位顧問之一。[10]羅伯特及其追隨者企圖推翻威廉二世的戰爭在1091年以失敗告終。作為這場兄弟之爭結局一部分,愛德加自羅伯特處獲得的土地被全部剝奪。羅伯特曾將威廉支持者的土地分配給包括愛德加在內的己方支持者,根據和平協議的條款,這些土地又都物歸原主。心懷不滿的愛德加再次前往蘇格蘭,此時的馬爾科姆正準備同威廉二世開戰。威廉揮師北上,兩軍對峙,兩位國王並未直接交火,而是選擇談判。愛德加代表馬爾科姆與威廉的代表羅伯特·科索斯進行了會談,所達成的協議中,也包含了愛德加與威廉二世之間的和解。然而,羅伯特在幾個月後就離開了英格蘭,愛德加對威廉二世未能履行承諾深感不快,便追隨羅伯特同往諾曼第[11]

爾後,愛德加回到英格蘭,又於1093年前往蘇格蘭,仍代表馬爾科姆與威廉進行外交談判,他對諾曼方面未能落實1091年協議表示抗議。這次糾紛最終釀成戰爭。同年,馬爾科姆率軍侵入英格蘭,卻在阿尼克戰役中陣亡。他和瑪格麗特所生的儲君愛德華,也死於是次戰役。馬爾科姆的兄弟兼繼任者唐納德·班,出於安撫蘇格蘭貴族們嫉妒情緒,將馬爾科姆朝廷中地位顯赫的英法客卿驅逐出境。由於這樣做會降低盎格魯—諾曼王朝對蘇格蘭的影響力,此舉引發了雙方衝突。威廉二世支持作為人質長期留在諾曼宮廷的馬爾科姆長子鄧肯推翻其叔父。但唐納德迅速奪回王位,並將鄧肯殺死。[12]1097年,諾曼王朝又支持馬爾科姆另一個兒子埃德加,率軍侵入蘇格蘭。唐納德的統治被推翻,在愛德加二世支持下,這個與他同名的外甥,馬爾科姆與瑪格麗特之子埃德加登上了蘇格蘭王位。[13]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奧德里克認為,登陸敘利亞以支持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英國艦隊,燒毀了他們破舊的艦船並加入奪取耶路撒冷土地的隊伍中,愛德加正是這支艦隊的指揮官。這個敘述不無疑點:這支艦隊在1098年3月前即登陸敘利亞,但1097年底愛德加尚在蘇格蘭征程中,從時間上看,他無法完成這次登陸。郎西曼認為,愛德加可能在前往地中海途中加入艦隊。考慮到馬姆斯伯瑞的威廉有愛德加於1102年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記載,奧德里克可能將英國艦隊的遠征與愛德加後來的朝聖混為一談了。一些現代歷史學家則認為,在這幾個年份,愛德加可能在拜占廷帝國中主要由北歐傭兵組成的瓦蘭吉衛隊,但尚沒有證據支持這一說法。馬姆斯伯瑞的威廉說,在從耶路撒冷回程途中,拜占廷日耳曼皇帝給予愛德加豐厚的禮物,並都許諾安排體面的位置,然而愛德加堅持回國。[14]

晚年歲月

回到歐洲後,愛德加在諾曼王朝的內部鬥爭中再次站在羅伯特·科索斯一邊,這一次他們的對手,是羅伯特的幼弟,英王亨利一世。在1106年的坦什布賴戰役中,愛德加被俘虜,這次戰役也導致羅伯特最後失敗並在囚禁中度過餘生。相比羅伯特而言,愛德加則要幸運得多。他被帶回英格蘭,並得到亨利一世的諒解和赦免。[15]馬爾科姆與瑪格麗特之女,也就是愛德加的外甥女伊迪絲(又名馬蒂爾達),在1100年嫁給了亨利一世。據信在1120年前後,暮年的愛德加再度回到蘇格蘭。他活著看到1120年11月亨利與伊迪絲之子威廉·艾德林慘死海上。1125年,即馬姆斯伯瑞的威廉寫作之時,愛德加仍然在世。普遍認為,愛德加在1125年以後不久離開人世。無人知曉他墓葬的具體位置。

除了1158年和1167年諾森伯蘭書卷兩次罕見地提到「愛德加·艾德林」外,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愛德加的婚姻和子女情況。[16]歷史學家愛德華·弗里曼《諾曼征服史》一書中說,出現這樣的記載,要麼是愛德加本人活到了110歲(幾無可能);或者是愛德加確有某個兒子;也可能是其他同名但完全不相關的人。儘管如此,但世人皆知,愛德加之死意味著原英格蘭王統的男嗣最終斷絕。

祖先

先祖
 
 
 
 
 
 
 
 
 
 
 
 
 
 
 
 
 
 
高祖父:英格蘭國王埃德加一世
 
 
 
 
 
 
 
曾祖父: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
 
 
 
 
 
 
 
 
 
 
 
高祖母:英格蘭王后艾弗澤瑞絲英語Ælfthryth, wife of Edgar
 
 
 
 
 
 
 
祖父:英格蘭國王愛德蒙二世
 
 
 
 
 
 
 
 
 
 
 
 
 
 
外高祖父:約克伯爵梭瑞德英語Thored
 
 
 
 
 
 
 
曾祖母:英格蘭王后愛爾佛基弗英語Ælfgifu of York
 
 
 
 
 
 
 
 
 
 
 
父:流亡者愛德華
 
 
 
 
 
 
 
 
 
 
 
 
 
 
 
 
 
祖母:英格蘭王后艾爾基絲英語Ealdgyth (floruit 1015–1016)
 
 
 
 
 
 
 
 
 
 
 
 
 
 
英格蘭國王愛德加二世
 
 
 
 
 
 
 
 
 
 
 
 
 
 
 
 
 
 
 
 
母:阿加莎英語Agatha, wife of Edward the Exile
 
 
 
 
 
 
 
 
 
 
 
 
 
 
 
 

參考書目

  1. ^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s", ed. and tr. Michael Swanton, 2nd ed. (London 2000), pp. 187–8
  2.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199–200; Florence of Worcester, "A History of the Kings of England", tr. Joseph Stephenson (Lampeter 1988), pp. 134–5; Orderic Vitalis, "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Orderic Vitalis", ed. Marjorie Chibnall, 6 vols. (Oxford 1968–1980), vol. 2, pp. 182–183
  3.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00–2; Florence of Worcester, p. 136
  4.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02–3; Orderic, vol. 2, pp. 220–3
  5.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03–4; Florence of Worcester, pp. 136–7; Orderic, vol. 2, pp. 226–9
  6.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 208
  7.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09–10; Florence of Worcester, p. 140
  8.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 217; Florence of Worcester, p. 145
  9. ^ Donald Henson, "The English Elite in 1066: gone but not forgotten" (Thetford 2001), pp. 24–6
  10. ^ Orderic, vol. 4, pp. 186–7
  11.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26–7; Florence of Worcester, pp. 150–1
  12.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27–8, 230; Florence of Worcester, pp. 152–4
  13.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34; Florence of Worcester, p 157
  14. ^ William of Malmesbury, "A History of the Norman Kings (1066–1125), with the Historia Novella or history of his own times (1126–1142)", tr. John Sharp (London 1854), pp. 237–8
  15.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 241
  16. ^ Freeman, Edward A. "The History of the Norman Conquest of England" (1869), Vol. III p.766 "citing Hodgson, J., and Hinde, J. H. "History of Northumberland" (1820–1858), Part III, Vol. III, pp. 3, 11
  1. The Old English term Aetheling, in contemporary spelling Æþeling, denotes a man of royal blood.
  2.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s, ed. and tr. Michael Swanton, 2nd ed. (London 2000), pp. 187–8
  3.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199–200; Florence of Worcester, A History of the Kings of England, tr. Joseph Stephenson (Lampeter 1988), pp. 134–5; Orderic Vitalis, 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Orderic Vitalis, ed. Marjorie Chibnall, 6 vols. (Oxford 1968–1980), vol. 2, pp. 182–183
  4.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00–2; Florence of Worcester, p. 136
  5.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02–3; Orderic, vol. 2, pp. 220–3
  6.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03–4; Florence of Worcester, pp. 136–7; Orderic, vol. 2, pp. 226–9
  7. Anglo-Saxon Chronicles, p. 208
  8.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09–10; Florence of Worcester, p. 140
  9. Anglo-Saxon Chronicles, p. 217; Florence of Worcester, p. 145
  10. Domesday Book: a complete translation, ed. and tr. Ann Williams and G. H. Martin (London 1992), pp. 392, 441, 670
  11. Donald Henson, The English Elite in 1066: gone but not forgotten (Thetford 2001), pp. 24–6
  12. Orderic, vol. 4, pp. 186–7
  13.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26–7; Florence of Worcester, pp. 150–1
  14.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27–8, 230; Florence of Worcester, pp. 152–4
  15.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234; Florence of Worcester, p 157
  16. Orderic, vol. 5, pp. 270–3
  17.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1968 (1951) Vol 1, p. 227, p. 228 note, and p. 255)
  18. William of Malmesbury, A History of the Norman Kings (1066–1125), with the Historia Novella or history of his own times (1126–1142), tr. John Sharp (London 1854), pp. 237–8
  19. Anglo-Saxon Chronicles, p. 241
  20. Freeman, Edward A. The History of the Norman Conquest of England (1869), Vol. III p.766 citing Hodgson, J., and Hinde, J. H. History of Northumberland (1820–1858), Part III, Vol. III, pp. 3, 11
埃德加二世
出生於:1051年逝世於:1127年
前任者:
哈羅德二世
英格蘭國王
1066年10月15日—1066年12月10日
繼任者:
威廉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