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
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 | |
---|---|
授予對象 | 最佳長篇小說 |
主辦單位 | 美國科幻及奇幻作家協會 |
首次頒發 | 1966 |
官方網站 | sfwa.org/nebula-awards/ |
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英語:Nebula Award for Best Novel)是星雲獎其中一個獎項,小說字數必須超過40,000字。星雲獎為最著名的科幻小說獎之一。
歷史
星雲獎提名者和獲獎者由美國科幻及奇幻作家協會的參加者投票。初始提名時間從11月15日至2月15日為止,3月則選出6部入圍作品,5月舉行頒獎。1966年首次頒發1965年度獎項。依美國科幻及奇幻作家協會,當年度頒發的獎項稱之為上年度得獎。例如《永世之戰》是1974年發表的科幻小說,在1976年獲得1975年度的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及1976年度的軌跡獎和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
截至2015年,共有169位作者曾入圍作品,37位贏得獎項。娥蘇拉·勒瑰恩獲得4次星雲獎,6次提名是記錄保持人。喬·霍爾德曼獲得3次星雲獎。傑克·麥戴維(Jack McDevitt)獲得12次提名為歷史紀錄。
歷屆得主
頒獎年份 | 中文書名 | 英文書名 | 作者 |
---|---|---|---|
1966 | 《沙丘》 | Dune | 弗蘭克·赫伯特 |
1967 | 《巴別塔-17》 | Babel-17 | 山繆·R·狄蘭尼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 Flowers for Algernon | 丹尼爾·凱斯 | |
1968 | 《愛因斯坦交叉點》 | The Einstein Intersection | 山繆·R·狄蘭尼(Samuel R. Delany) |
1969 | 《成年儀式》 | Rite of Passage | Alexei Panshin |
1970 | 《黑暗的左手》 |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 娥蘇拉·勒瑰恩 |
1971 | 《環形世界》 | Ringworld | 拉瑞·尼文 |
1972 | 《變遷時代》 | A Time of Changes |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Robert Silverberg) |
1973 | 《神仙們自己》 | The Gods Themselves | 艾薩克·阿西莫夫 |
1974 | 《與拉瑪相會》 | Rendezvous with Rama | 阿瑟·C·克拉克 |
1975 | 《一無所有》 | The Dispossessed | 厄休拉·勒吉恩 |
1976 | 《千年戰爭》 | The Forever War | 喬·霍爾德曼 |
1977 | 《超標人》 | Man Plus | 弗雷德里克·波爾(Frederik Pohl) |
1978 | 《通往宇宙之門》 | Gateway | 弗雷德里克·波爾(Frederik Pohl) |
1979 | 《夢蛇》 | Dreamsnake | 馮達·麥金泰爾(Vonda McIntyre) |
1980 | 《天堂的噴泉》 | 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 阿瑟·C·克拉克 |
1981 | 《時間景觀》 | Timescape | 格里高里·本福德 (Gregory Benford) |
1982 | 《和解者之爪》 | The Claw of the Conciliator | 吉恩·沃爾夫(Gene Wolfe) |
1983 | 《除了時間外沒有敵人》 | No Enemy But Time | Michael Bishop |
1984 | 《星潮洶湧》 | Startide Rising | 大衛·布林 |
1985 | 《神經浪遊者》 | Neuromancer | 威廉·吉布森 |
1986 | 《安德的遊戲》 | Ender's Game | 奧森·斯科特·卡德 |
1987 | 《死者代言人》 | Speaker for the Dead | 奧森·斯科特·卡德 |
1988 | 《提升之戰》 | The Uplift War | 大衛·布林 |
1989 | 《自由落體》 | Falling Free | 洛伊絲·莫瑪絲特·布約德 |
1990 | 《醫者之戰》 | The Healer's War | 伊莉莎白·安·史卡博羅(Elizabeth Ann Scarborough) |
1991 | 《地海孤雛》 | Tehanu: The Last Book of Earthsea | 厄休拉·勒吉恩 |
1992 | 《潮汐眾站》 | Stations of the Tide | 麥可·斯萬維克(Michael Swanwick) |
1993 | 《末日之書》 | Doomsday Book | 康妮·威利斯(Connie Willis) |
1994 | 《紅火星》 | Red Mars | 金·史丹利·羅賓遜 |
1995 | 《移動火星》 | Moving Mars | 葛瑞格·貝爾 |
1996 | 《終極實驗》 | The Terminal Experiment | 羅伯特·J·索耶 |
1997 | 《緩慢之河》 | Slow River | 尼古拉·格里菲斯(Nicola Griffith) |
1998 | 《月亮與太陽》 | The Moon and the Sun | Vonda N. McIntyre |
1999 | 《永遠的和平》 | Forever Peace | 喬·哈德曼 |
2000 | 《按才受任的比喻》 | Parable of the Talents | 奧克塔維婭·E·巴特勒 |
2001 | 《末日之生》 | Darwin's Radio | 葛瑞格·貝爾 |
2002 | 《量子玫瑰》 | The Quantum Rose | 凱薩琳·艾薩蘿(Catherine Asaro) |
2003 | 《美國眾神》 | American Gods | 尼爾·蓋曼 |
2004 | 《黑暗的速度》 | The Speed of Dark | 伊莉莎白·穆恩(Elizabeth Moon) |
2005 | 《五神傳說:靈魂護衛》 | Paladin of Souls | 洛伊絲·莫瑪絲特·布約德 |
2006 | 《偽裝》 | Camouflage | 喬·哈德曼 |
2007 | 《探索者號》 | Seeker | 傑克·麥戴維(Jack McDevitt) |
2008 | 《消逝的六芒星》 | The Yiddish Policeman’s Union | 麥可·謝朋 |
2009 | 《能力》 | Powers | 厄休拉·勒吉恩 |
2010 | 《曼谷的發條女孩》 | The Windup Girl | 保羅·巴奇加盧比 |
2011 | 《停電/警報解除》 | Blackout/All Clear | 康妮·威利斯 |
2012 | 《我不屬於他們》 | Among Others | 舟·沃頓 |
2013 | 《2312》 | 2312 | 金·史丹利·羅賓遜 |
2014 | 《附加正義》 | Ancillary Justice | 安·樂克(Ann Leckie) |
2015 | 《滅絕》 | Annihilation | 傑夫·梵德米爾(Jeff VanderMeer) |
2016 | 《盤根之森》 | Uprooted | 娜奧米·諾維克 |
2017 | 《群鳥飛舞的世界末日》 | All the Birds in the Sky | 查莉.珍.安德斯 |
2018 | 《巨石蒼穹》 | The Stone Sky | N·K·傑米辛 |
2019 | 《計算之星》 | The Calculating Stars | 瑪麗·羅賓妮特·科瓦爾(Mary Robinette Kowal) |
2020 | 《A Song for a New Day》 | A Song for a New Day | 莎拉·平斯克(Sarah Pins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