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海
明文海,原稱《明文案》,清朝黃宗羲編。
《明文案》作於康熙七年(1668年),最初有217卷[1],約360餘家,發掘「埋沒於應酬訛雜之內」的「情至之語」,前後歷時8年,後擴充為600卷[2],全書凡分28類,即賦、奏疏、詔表、碑、議、論、說、辨、考、頌、贊、銘、箴、戒、解、原、述、讀、問答、文、諸體、書、序、記、傳、墓文、哀文、稗,未刊行,僅有稿本與抄本傳世。《四庫全書》收錄482卷,刪去晚明史料118卷。
本書搜羅廣泛,僅明文即徵2000餘家,經陳垣考證,《四庫全書》收錄萬頁以上的著作有31部,而《明文海》為其中之一。又編有《明文授讀》六十二卷,是文海的簡本,張錫琨〈明文授讀·序〉云:「先生明文之選,權輿於《文案》,絕筆於《文海》,而《授讀》之集為家傳簡捷之本。」《四庫全書總目》卷190評:「欲使一代典章人物,俱藉以考見大凡,故雖遊戲小說家言[3],亦為兼收並采,不免失之泛濫。」本書可作為研究明史的基本史料。
《明文海》版本源流[4]:
- 前「四庫」鈔本:浙江圖書館藏《明文海》舊鈔本,是現存最早的鈔本,亦為其餘鈔本之祖本。
- 「四庫全書」系列:清乾隆年間修纂《四庫全書》時,《明文海》被收錄,現存文津、文淵、文瀾、文溯四閣《四庫全書》皆有《明文海》。因編修時遭刪改,後又有抽毀,諸本皆非原貌。
- 後「四庫」鈔本:涵芬樓本系統包括清中期涵芬樓鈔本和源出於此的國家圖書館藏清晚期朱格本兩種。上圖本系統包括上海圖書館藏清晚期鈔本和源出於此的民國遠碧樓鈔本。
現存主要鈔本中,唯有浙江圖書館藏本未經刪削,且存有黃宗羲父子批語,雖有缺卷,然實為諸本之祖,最接近黃宗羲所編《明文海》原貌。
注釋
參考
- 郭英德:〈黃宗羲《明文海》的編纂與流傳〉
外部連結
[在維基數據編輯]
- 《明文海 (四庫全書本)》( 在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這是一篇關於歷史著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