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舊衙門行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舊衙門行宮,俗稱舊宮,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舊宮鎮,是南苑的四大行宮之一(其他三個是新衙門行宮南紅門行宮團河行宮)。現已無存。

簡介

日下舊聞考》卷七十四《國朝苑囿南苑一》記載:[1]

《日下舊聞考》卷七十四《國朝苑囿南苑一》所載舊衙門行宮

舊衙門,宮門三楹,前殿五楹,二層、三層、四層殿宇各五楹。(《南苑冊》)臣等謹按:舊衙門在小紅門西南,建自前明,本朝順治十五年重加修葺。前殿御書額曰:「閱武時臨」,第三層殿御書額曰:「爽豁天倪」,東壁題聯曰:「平野晴雲橫短障,滿川煙靄潤新犁。」東間為佛室,聯云:「七寶荘嚴成滿字,四花湧現得全提。」四層殿西間御書額曰:「清溢素襟」,東間聯曰:「短長詩稿閒中檢,來徃年華靜里觀。」中間聯曰:「入座韶光發新藻,隔林山鳥試春聲。」

乾隆九年御製舊衙門行宮疊壁間春曉之作:參差綠影到書帷,秋半何如春曉時。即景忽忘原是我,賡題試道復為誰。儻來生意菊含蕊,適去韶華花謝枝。(舊句花色才添四五枝。)卻哂未能離結習,吟義猶自鎮敲詩。

乾隆十八年御製舊衙門行宮即事詩:別殿前頭書室連,修文曾記養疴旋。豈知近膝翻成背,(朕待皇子等素嚴,從未假之辭色,惟庚午年皇長子養疾於此,毎溫諭冀其痊可,父子之情較切,不謂遂成永訣。駐蹕思昔,不禁黯然。)尚冀承恩竟永捐。丙舍長眠又隔載,離宮不到已三年。憑參幻夢清宵里,一枕鐘聲古寺邉。

乾隆二十二年御製舊衙門行宮即事詩:朴斵軒楹翰墨筵,老榆晩菊景清妍。春秋搜獮尋常憩,來徃光陰卅五年。(予自十二歲隨皇祖來此,至今蓋三十五年矣。)見獵寧關動心喜,習勞率欲以身先。洛那服射非嫻射,(時哈薩克使臣隨圍,無一善射者,然見馳馬連中,無不心服國家弧矢之威。)示度因人有別權。

乾隆二十三年御製舊衙門行宮小憩詩:別館向陽開,收圍系玉騋。非關問花桞,率欲憩輿儓。春雨全滋蘚,北寒始放梅。(是處書室前,種梅竹蒼松。北方寒,向無植梅於地者,近始有之,雖成活,而開花必在二三月雲。)小停旋移蹕,匪為豫游來。

乾隆二十八年御製舊衙門行宮即事詩:別館駐旌斿,森然古樹稠。庭軒去卑濕,翰墨足優遊。潦盛將成圮,年深事重(去聲)修。(舊衙門行宮,蓋仍明季所有,經百餘年未大修葺。去歲霖潦漏圮益多,奉宸請內帑重修,煥然一新。)絜思杜甫什,不樂只生愁。

乾隆四十七年御製舊衙門行宮即事詩:庚子壬寅忽隔歲,只如瞬息度高奔。予茲十二侍聖祖,今乃七旬閱眾孫。塵世流陰真是幻,勝朝徃事漫重論。拈毫新什續舊詠,戞戞難哉去陳言。

臣等謹按:舊衙門御製諸詩,謹繹有關紀述事實者,恭載卷內,余不備錄。

蔭榆書屋:三楹,在後殿,殿東轉西為西書房,南為書室。(《南苑冊》)臣等謹按:蔭榆書屋額為皇上御書,聯曰:「煙霞併入新詩卷,雲樹長開舊畫圖。」西書房之南書室中御書聯曰:「雨足春郊亭皋開麗矚,風清書幌花竹有真香。」

乾隆九年御製蔭榆書屋作:(蔭榆書屋,南苑舊行宮內曩時讀書舍也。)佳蔭滿庭綠,窗半榻邈然。(有懷率爾成章。)我昔讀書時,對榆寫襟懷,我來讀書舍,榆樹依然佳。何人手種植,綠陰滿空階。撫茲重盤桓,不肯易以槐。(見《唐書·吳湊傳》)春風韻謖謖,秋月影皚皚。罨窗紗綠綠,棲鳥鳴喈喈。占此書屋幽,安得常汝皆。

臣等謹按:蔭榆書屋御製詩,恭載首見之篇,余不備錄。

平台樓之東另一所,宮門三楹,內殿二層。(《南苑冊》)臣等謹按:二層殿內聯曰:「風經錦埭香猶細,鶴歩蘭皋篆欲斑。」後為佛室。

舊衙門行宮原為明朝南海子內提督官署房,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重修後改為行宮,康熙年間又名東宮。舊衙門行宮有宮門三楹,坐北朝南。前殿三楹,御書額曰「閱武時臨」。二層殿、三層殿各五楹。三層殿御書額曰「爽豁天倪」;東間是佛室。四層殿西間御書額曰「清溢素襟」;後殿有「蔭榆書屋」三楹,殿西有西書房。平台樓以東另一所宮室有宮門三楹,內殿二層。乾隆帝《舊衙門行宮》詩注云:「舊衙門,明季太監提督南海子者所居。其時朝政不綱,致閹寺擅權,營構宏壯,號稱衙門。茲仍其舊名,亦足存鑑戒也。」舊衙門行宮內種植有松、榆、竹、菊、梅。[2]

清朝末年,舊衙門行宮逐漸廢棄。1927年,舊衙門行宮的房屋和圍牆被奉軍部隊全部拆毀。舊衙門行宮的舊址位於大興區舊宮鎮原二隊隊部處。舊衙門行宮外面原來有一口石井,如今被村民掩埋。1984年10月進行實地考察時,院內尚有十多株榆樹,粗壯者直徑超過一尺。[2]

舊宮以南,有一座小石橋,人稱「舊宮南石橋」,又名「舊宮衙門橋」,位於舊宮鎮舊宮二村。此橋為石墩台,石橋面,獨孔如拱券。高九尺,橋長一丈二,橋面丈八寬。據史料記載,為明朝所建。該橋是大興區最小的古橋。[3]該橋作為「舊宮衙門橋」被列為北京市大興區普查登記文物[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