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階級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階級是對二戰後新興的社會階層的統稱。這包括了藍領白領在內的中產階級。有人將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稱為新工人階級,也有人稱為專業-管理階級。又有人稱為新中間階級

新階級也被追隨蘇聯共產主義國家評論家用來作為反調術語描述出現在這些國家的享有特權的官僚統治階級共產黨官員。通常在蘇聯職官名錄制度著稱的這些人符合新階級的理論。

密洛凡·德熱拉斯的新階級理論也被西方反共主義評論員廣泛使用於他們在冷戰期間對共產主義政權的批評當中。

新階級也是1960年代末的後工業社會學術語。

德熱拉斯的新階級

一種關於新階級的理論是由約瑟普·布羅茲·狄托時期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副總統密洛凡·德熱拉斯發展起來的,他隨狄托參加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但後來因為開始提倡民主平等思想(他認為這看起來應該是更接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路線)而被狄托肅清。然而,二人之間還有個人的敵意,並且狄托覺得德熱拉斯暗中破壞他的領導。新階級理論會被認為是反對一些共產黨統治的理論,如約瑟夫·史達林指出的他們的革命以及/或者社會改革會導致任何像這樣的統治階級的滅亡。[1][2]根據作為共產政府的一員的德熱拉斯的觀察黨員步入了統治階級的角色——這是一個他相信應通過革命修正的問題。德熱拉斯在1950年代中期完成了有關他的新階級理論的主要著作。同時德熱拉斯被投進了監獄,此書1957年在西方以《新階級:對共產主義制度的分析》為題目出版。

德熱拉斯宣稱新階級對生產資料的特殊關係是集體性的政治控制之一,而且新階級的所有權形式是政治控制。由此對於德熱拉斯來說新階級不僅尋求擴大資料的再生產以做出他們對工人階級的存在的政治辯護,而且尋求擴大政治控制的再生產作為他們自己的所有權形式。這可以對比於資本主義者通過提高股市的價值尋求擴大價值,即使股市本身不一定反映出產商品的價值的提高。德熱拉斯用有關所有權形式的這一論點來表明為什麼新階級尋求閱兵、行軍和壯觀的場面即使這些活動降低了物質生產力的水平。

德熱拉斯提出新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只會緩慢地達到自發性。到達完全自發性時初期實施的項目會成為大規模的工業化以鞏固新階級統治的外部安全反對外部的或者其他的統治階級。在德熱拉斯的概述中這接近於1930至1940年代的蘇聯。同時這期間新階級為了自己安全買通所有其他利益體,作為統治階級為實現其安全的主要目標而自由地處決清洗自己的成員。

獲得安全後,新階級對其成員繼續溫和政策,對內事實上准許物質激勵及思想與行動自由——只要這一自由不被用來破壞新階級的統治。德熱拉斯認定這一時期如同蘇聯赫魯雪夫政府統治時期。由於新階級內部政策衝突的暴露,宮廷政變的潛在性,或者一般民眾的革命是有可能的(就像波蘭或者匈牙利各自的經歷)。

最終德熱拉斯推斷經濟衰退時期,作為新階級的政治前途圍繞著陳腐的流程以及在對其他社會階級的付出上的自私自利。這可以理解為德熱拉斯對所謂停滯時代列昂尼德·布里茲涅夫的預言。

同時德熱拉斯宣稱新階級是對生產資料有不同關係的社會階層,他不宣稱這個新階級與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相聯繫。這一主張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範圍內指出蘇聯式的社會主義最終必然要麼崩潰要麼倒回到資本主義,或者經歷一場接近於真實社會主義的社會革命。這可以看作是蘇聯解體的預言。

羅伯特·D·卡普蘭1993年著作《Balkan Ghosts: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也包含與德熱拉斯一致的討論,[3]用他的模式去預測此後前南斯拉夫的許多歷史事件。

其他的類似分析

縱然德熱拉斯的具體概念是他自己發展出來的,然而在典型的馬列主義式的政權中的官僚成為新階級的觀念不是他的原創。米哈伊爾·巴枯寧在19世紀中後期與馬克思在國際工人協會的辯論中提出了這一觀點。這一觀點在俄國革命後被像克魯泡特金馬克諾這樣的無政府主義者以及一些共產主義者重複。1911年羅伯特·米契爾斯首次提出寡頭鐵律,描述了在所謂平等的和民主的社會主義政黨中官僚統治團體的發展。後被俄國革命領導人列夫·托洛斯基通過他的墮落的工人國家理論重複。再進一步,毛澤東也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發展出了關於這一觀念的他自己的版本來批評劉少奇領導下的中共。當然,幾十年間不少人對這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但都不約而同認同這一觀念。

另一個角度上,弗里德利希·海耶克的作品也預見了許多德熱拉斯批評新階級的觀點,沒有把它們置於馬克思主義之中(參見《通往奴役之路》)。美國新保守主義者管理型國家英語managerial state的理論中調整了新階級的分析。卡爾·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對烏托邦的社會追求的批評與德熱拉斯的觀點明顯相似,但有獨立闡發。

約翰·加爾布雷斯與後工業社會學

加拿大-美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約翰·加爾布雷斯也寫出了資本主義下的類似現象,《新工業社會》(The New Industrial State英語The New Industrial State)及《富裕的社會》(The Affluent Society英語The Affluent Society)中所說的技術官僚階層的出現。

新階級」模式,作為後工業社會的新社會群體,在1970年代作為社會和政治學家指出的「新階級」群體怎樣在他們對政治和社會目標的追求中通過後物質取向成形取得優勢。[4]新階級的主題「不再擁有直接的關係要求經濟安全」。[5]

參見

參考資料

  1. ^ Erik van Ree.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Joseph Stalin: A Study in Twentieth Century Revolutionary Patriotism (hardcover) 1st. Routledge. October 28, 2002: 138 [2020-10-11]. ISBN 978-07007174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Stalin saw the Soviet state after the demise of classes as a classless institution. 
  2. ^ Erik van Ree.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Joseph Stalin: A Study in Twentieth Century Revolutionary Patriotism (hardcover) 1st. Routledge. October 28, 2002: 141 [2020-10-11]. ISBN 978-07007174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in essence" there was "no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now either. We have a Soviet democracy" The reason was that there only external enemies to suppress. (quote from Stalin, May, 1946) 
  3. ^ 與密洛凡·德熱拉斯一致的討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來自Robert Kaplan《Balkan Ghosts》, St. Martin's Press, 1993
  4. ^ Bruce-Briggs, B. The New Class?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1979
  5. ^ Inglehart, Ronald. 'The Silent Revolution in Europe: the intergenerational change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y'. 美國政治學評論. 65. 1971:991-1017

延伸閱讀

文章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