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日報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5月2日) |
新明日報 Shin Min Daily News | |
---|---|
類型 | 晚報 |
版式 | 大報 |
持有者 | 新加坡報業控股 |
創刊日 | 1967年3月18日 |
語言 | 簡體中文 |
總部 | 新加坡大巴窯 |
網站 | http://shinmin.sg |
《新明日報》是新加坡的一份中文晚報。這份報紙的創辦人是香港小說家查良鏞。
歷史
源起
查良鏞早在1959年與沈寶新在香港創辦《明報》,以其武俠小說,以及中立的新聞立場,在香港及東南亞打響一定的知名度,而當時香港主要的報業集團,都會向海外發展開拓市場,例如《華僑日報》則到澳門創辦《華僑報》,《星島日報》則在澳洲、歐洲、加拿大創立海外版,查良鏞因為本身小說的知名度,也使他在東南亞具有一定市場,再者本身作為明報社評主筆的查良鏞,多次抨擊北京政府,查良鏞深恐中國收回香港及使到《明報》在香港的業務不保,故而萌生分散投資的構想,於是便和新加坡商人、斧標驅風油創始人梁潤之於1967年3月18日在新加坡合辦《新明日報》,同年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外延到香港引發六七暴動[1],由於《明報》的立場支持港府平息暴動,又經常發表社論譴責領導暴動的鬥委會搗亂香港及殺害無辜市民,《明報》成為左派媒體和暴動份子慾剷除的對象,查良鏞本人更「位列」左派暗殺名單的第二位[2],查良鏞因為在香港六七暴動中受到港共組織的恐嚇及暗殺威脅,於是帶同家人離開香港到新加坡暫避[3]。查良鏞在新加坡期間幾乎每個工作日到在《新明日報》上班,為這份報章打下基礎[3],《新明日報》銷量暢旺,並且在三個月後在吉隆坡創辦馬來西亞《新明日報》。
坊間誤傳,取名《新明日報》是取「新加坡的明報」之義,其實「新明」二字是從梁潤之於新山創辦的《新生日報》及查良鏞的《明報》各取一字組成。
因每逢周末入夜搶先報道馬票開彩成績及中獎號碼,早年亦被稱為「馬票報」。
早期除了新聞資訊外,其餘的副刊、小說稿件,是由香港《明報》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新明日報》三地共用,直到1971年新馬兩地《新明日報》正式分家。由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地的政府分別於1972及1974年修改法例加強控制媒體,非本國國籍人士不得對本地報章持股超過百分之三及成為董事,查良鏞被逼退出新馬兩地的《新明日報》。
馬來西亞
此章節包含過多僅特定讀者會感興趣的過度細節內容。 (2023年2月) |
1976年,馬來西亞《新明日報》被陳群川收購後,新明日報的發行量逐年持續增長。陳群川入主新明日報後雄心勃勃,八十年代初收購了英文亦果西報,並將原名The Straits Echo改名為The National Echo。當年有傳聞指陳群川有意搞「報業王國」,收購亦果是繼新明之後的第二步。
1981至1982年間,新明勞資進行著新的集體合約談判。「5天半制」是勞資談判的其中一個項目。合約談得很不順利的主要兩項就是關於薪水調整和工作天數。
工會要爭取的工作天數是每周5天,因為所有非中文報早已採取每周工作5天的制度。許多工商界也落實5天制。可是,中文報卻是「一報兩制」:非編採部門每周工作5天半,編採部門則是6天制。( 6天制是每周有1天周假; 5天半制就是每2周有3天周假。)
這種「一報兩制」在中文報界中盛行很不合理,編採人員比其他部門員工每個月多工作2天,算起來每年多工作24天,等於比其他員工多做1個月,薪酬調整卻沒有相應增加。這是對編採部門的一種剝削/歧視。可是數十年來都沒有人提出要糾正這種偏差歪象。
既然之前沒人糾正這種偏差,新明日報新聞從業員職工會就開始採取主動積極在新合約談判中爭取。勞資談判之初,代表資方的是總經理/人事經理/會計主任/總編輯等人,對工會的要求輕輕松松一口拒絕。和工會談判的對手逐漸升級,最後由執行董事錢健全全權代表董事部處理。
錢健全純英文教育出身,在企業界多年,是陳群川得力大將,口才一流,和他交鋒,實非易事。談判時,其他服務條件/條文一步一步解決,就剩下工作天數和薪酬調整兩項談不攏。
錢先生並非只負責新明的事,他在陳群川的琪琳集團中還有很多事要辦,對新明勞資談判的不能完成,很是不滿。有一次只有他與新明新聞從業員職工會主席黃迪兩人共乘電梯時,就指黃迪「浪費」他太多時間。黃迪回應說他不是代表自己,是代表新明員工們和資方談判。
事情的突破點出現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六下午。那天午後,錢先生突然回辦公室,撥電叫黃迪上去。周六下午,行政部空空無人。他説董事部希望談判盡早完成,所以他要和工會主席「非正式」談談,因為在正式談判桌上,大家都只能堅持己見,而進行私下非正式商量,可能會找出一個方案。
兩人談來談去,還是各持己見,最後,他說5天制不可能,因為涉及成本太高,報館負擔不起。新明工會主席問他,新明當時已經收購進來「養」的英文亦果西報為何可以採用5天制?他們虧大本,待遇卻好過新明多多,新明賺錢養他們,而新明員工們的待遇卻差過他們,公平何在?況且新明只有編採部採用6天制,這是否一種偏差?
錢健全畢竟是個講道理的人,最後他說:"工會可以讓步嗎?" 工會主席問他怎様讓步?他說: 「5天絕對辦不到,如果你退半天,我有把握可以說服董事部。」 工會主席問:「工會退半天,資方也退半天?5天半?」 他想一下,看著工會主席,隨即點頭。
錢健全隨即和仍在琪琳集團總部的陳群川通電話,告訴陳群川他已經和工會主席達致「5天半制」協調,徵求陳群川的意見。陳群川在那關鍵時刻,同意了勞資的協調。
工會主席拿起一張紙,要錢健全寫下所同意的「5天半制」,然後兩人簽字作為憑據。勞資就這様達成協議,過兩天的正式談判只是一種形式。
「5天半制」就這様納入新明勞資合約里。其實工會雖然提議爭取「5天制」,但是採取的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策略,工會能爭取到「5天半制」,巳是一種突破。不只是新明的突破,而且也是中文報的突破。
後來不久,馬來西亞各中文報編採部都向新明看齊,甚至改進為「5天制」。那麼一次的密談,對新明勞資雙方,並對馬來西亞多方華文報業,都積極體現了勞資的互相包容。此舉也有開導各方的作用。
實際上,新明日報的發行量的高峰期就是在陳群川收購前後的整十年,甚至在新海峽時報接管時,報份銷路仍然佔國內中文報第二位。
1986年,陳群川因新泛電事件而惹上官非,在新加坡被控及坐牢兩年。他的馬華公會總會長職因而被署理總會長林良實取代。直至2012年,新加坡退休主控官格林奈Glenn Knight 在其新書中承認錯誤提控陳群川,並形容這是一宗「政治冤案」及向陳氏道歉。
陳群川選擇把新明脫手給新海峽時報,據悉是因為他深信只有恁藉新海峽時報的財力與物力,才能讓新明生存下去。
新海峽時報屬於馬來西亞「艦隊集團」(Fleet group)。「艦隊集團」是馬來西亞官方經營的「國營企業公司」。
據知NST接管新明時,條件之一是吸納一筆2千萬債務。除此之外,另一個脫售條件,乃是陳群川及新加坡股東仍然保留新明17%股權。
通過新海峽時報接管,並於董事部重組後,新明首次有了一位首席執行員(CEO),他是新海峽時報的一名高層拿督Zakuan。據稱他也是促成新海峽時報收購新明的最大功臣。
後來新海峽時報將新明日報改成小報(tabloid newspaper), 它的報份銷售額就跌至四、五萬份。轉型之後的新明日報,雖然版面同樣是有全版廣告, 但是小報的廣告收入卻比大報少了一半。因為小報的全版只是大報的半版,這點肯定影響廣告收入。它後來又從小報改回大報(broadsheet newspaper)。
之前由大改小時, 報份已跌一半。後來再由小改大, 報份又再次跌一大截。當新明日報即將停刊時,雖然已經恢復回原來的大報格式,然而報份銷售額頹勢已經形成,最後在1996年2月7日停刊。
新加坡
新加坡的《新明日報》自1982年起被《海峽時報》收購,作為同意(由人民行動黨政府主導)《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共同收購時報旗下《新國家午報》的交換條件;到1987年新《新明》成為時報全資子公司。
現今的新明日報報頭自1998年起啟用,出自台灣書法家董陽孜手筆。
2021年9月,為了整合報業資源,新報業媒體信託候任主席許文遠宣布《新明日報》將在同年12月與《聯合晚報》合併,以集中資源提高《新明日報》的質量[4]。
參看
資料來源
- ^ 67 暴動 慘絕人寰的八月. 眾新聞. 2017-05-03 [2021-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9).
- ^ 【笑別江湖】六七暴動期間曾列暗殺榜第二名. BusinessFocus. 201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9).
- ^ 3.0 3.1 金庸新加坡辦報:當年與驅風油大王聯手,還將《明報》主將調來星國任總編輯. 關鍵評論. 2018-11-09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 ^ 年底并入《新明日报》 《联合晚报》结束38年历史.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1-09-26 [2021-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6) (中文(簡體)).
- 書刊
- 《金庸與明報》,明報出版,張圭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