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壯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壯文
Sawcuengh
Səɯcueŋƅ
書僮
拉丁壯文書寫的壯語「Sawcuengh」
類型
使用時期
1955年創製,1981年修訂
語言壯語標準壯語
相關書寫體系
父體系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壯文壯語Sawcuengh)一般指新壯文,又稱拼音壯文,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來記錄標準壯語全音素文字,是壯語的官方書寫系統。拼音壯文於1955年創製,1982年修訂。一般將修訂前的拼音壯文稱「老壯文」,修訂後的稱「新壯文」。新壯文是第五套人民幣紙幣上的五種文字之一。

歷史

歷史上,壯族曾利用漢字及漢字的偏旁部首,按照漢字六書的規律,創造出用來記錄壯語方塊壯字。今天又稱「古壯字」。在壯語中稱為sawndip,古壯字寫作「𭨡𮄫」[a],意為「生字」或「不成熟的文字」。方塊壯字沒有形成統一的書寫規範,異體字多,始終未成為正式通行的文字。[1]學習方塊壯字的前提是掌握漢字,亦不利於推廣。[2]

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即著手為一批沒有傳統通用文字的少數民族創製記錄本民族語言的文字。[1]1955年,桂西僮族自治區[b]公布《僮族文字方案(草案)》。[4]1957年底,國務院通過修改後的《僮文方案》;1958年初,廣西僮族自治區公布方案並推行。[4][5]這套壯文以26個基本拉丁字母為基礎,增加少量衍生拉丁字母西里爾字母聲調亦採用字母表示。一些音位所對應字母的選用上參考漢語拼音方案。以北部壯語為基礎,以武鳴壯話為標準音。[1]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幣紙幣上均採用這套方案書寫壯文。[6][7]

壯文的推行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止,在改革開放後又逐漸恢復。[1]1982年,《壯文方案(修訂案)》經國家民委批覆通過,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推行使用。[4]這套壯文又稱「新壯文」,相對於修訂前的「老壯文」。新壯文完全使用26個基礎拉丁字母,以便打字印刷計算機應用。[8]:292第五套人民幣紙幣上採用了新壯文。[9]

新壯文

字母表

新壯文使用26個字母。形式、大小寫和順序都與基礎拉丁字母一致。[10]

新壯文字母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聲母

新壯文有22個聲母[10][11]:97

新壯文聲母
b
/p/
mb
/b/
m
/m/
f
/f/
v
/v/
d
/t/
nd
/d/
n
/n/
s
/θ/
l
/l/
g
/k/
gv
/kʷ/
ng
/ŋ/
h
/h/
r
/ɣ/
c
/ɕ/
y
/j/
ny
/ȵ/
ngv
/ŋʷ/
by
/pʲ/
gy
/kʲ/
my
/mʲ/

韻母

新壯文有108個韻母[10][11]:5

新壯文韻母
a
//
e
//
i
//
o
//
u
//
w
/ɯː/
ai
/aːi/
ae
/ai/
ei
/ei/
oi
/oːi/
ui
/uːi/
wi
/ɯːi/
au
/aːu/
aeu
/au/
eu
/eːu/
iu
/iːu/
ou
/ou/
aw
//
am
/aːm/
aem
/am/
em
/eːm/
iem
/iːm/
im
/im/
om
/oːm/
oem
/om/
uem
/uːm/
um
/um/
an
/aːn/
aen
/an/
en
/eːn/
ien
/iːn/
in
/in/
on
/oːn/
oen
/on/
uen
/uːn/
un
/un/
wen
/ɯːn/
wn
/ɯn/
ang
/aːŋ/
aeng
//
eng /eːŋ/ ieng
/iːŋ/
ing
//
ong
/oːŋ/
oeng
//
ueng
/uːŋ/
ung
//
wng
/ɯn/
ap
/aːp̚/
aep
/ap̚/
ep
/eːp̚/
iep
/iːp̚/
ip
/ip̚/
op
/oːp̚/
oep
/op̚/
uep
/uːp̚/
up
/up̚/
at
/aːt̚/
aet
/at̚/
et
/eːt̚/
iet
/iːt̚/
it
/it̚/
ot
/oːt̚/
oet
/ot̚/
uet
/uːt̚/
ut
/ut̚/
wet
/ɯːt̚/
wt
/ɯt̚/
ak
/aːk̚/
aek
/ak̚/
ek
/eːk̚/
iek
/iːk̚/
ik
/ik̚/
ok
/oːk̚/
oek
/ok̚/
uek
/uːk̚/
uk
/uk̚/
wk
/ɯk̚/
ab
/aːp̚/
aeb
/ap̚/
eb
/eːp̚/
ieb
/iːp̚/
ib
/ip̚/
ob
/oːp̚/
oeb
/op̚/
ueb
/uːp̚/
ub
/up̚/
ad
/aːt̚/
aed
/at̚/
ed
/eːt̚/
ied
/iːt̚/
id
/it̚/
od
/oːt̚/
oed
/ot̚/
ued
/uːt̚/
ud
/ut̚/
wed
/ɯːt̚/
wd
/ɯt̚/
ag
/aːk̚/
aeg
/ak̚/
eg
/eːk̚/
ieg
/iːk̚/
ig
/ik̚/
og
/oːk̚/
oeg
/ok̚/
ueg
/uːk̚/
ug
/uk̚/
wg
/ɯk̚/
  • 字母組合⟨ae⟩表示短音/a/,⟨oe⟩表示短音/o/,均不單獨做韻母。
  • 韻母/ai/寫為⟨ae⟩,為⟨aei⟩之省略。
  • ⟨e⟩出現在高元音⟨i⟩、⟨u⟩、⟨w⟩之後,輔音韻尾之前時,表示⟨e⟩之前的元音為長元音。
  • 只有三個塞音韻尾/p/、/t/、/k/,均讀唯閉音。同一韻尾根據聲調不同而有不同寫法,高音組寫成⟨p⟩、⟨t⟩、⟨k⟩,低音組寫成⟨b⟩、⟨d⟩、⟨g⟩。

在韻母表中,字母⟨e⟩在⟨a⟩、⟨o⟩之後做短音標記,在⟨i⟩、⟨u⟩、⟨w⟩之後做長音標記,存在不協調,在教與學中造成不便,因而招致批評。[12][13]

聲調

新壯文採取部分標調的辦法,用字母標記不同的聲調。只標本調,不標變調[10][11]:9

新壯文聲調
調類 調值 調號 例字 對應漢語調類[14]


第一調 24 不標 son教 陰平
第二調 31 z mwngz你 陽平
第三調 55 j hwnj上 陰上
第四調 42 x max馬 陽上
第五調 35 q gvaq過 陰去
第六調 33 h dah河 陽去


高音組 短元音 55 ptk爲韻尾 daep肝 陰入
長元音 35 dap塔
低音組 短元音 33 bdg爲韻尾 daeb疊 陽入
長元音 34 gab挾

分詞和隔音

壯文以為單位書寫。一個詞之內連寫,詞與詞之間空格。[10]

一個詞之內有多個音節,且不好區分,致使有多種讀法的,使用隔音符號⟨'⟩來隔開音節。只有兩種情況不使用隔音符號:一個輔音前後都有元音,且輔音屬後一個音節,如byagaq不用寫成bya'gaq;兩個輔音相連,前後都有元音,且兩個輔音分別屬於前後兩個音節,如banhaet不用寫成ban'haet。[10]

大小寫和標點

大小寫規則與英文基本相同,專有名詞首字母大寫,首字母大寫。標點符號和英文基本相同。[10]

老壯文

老壯文共計32個字母。[15]:9-10

老壯文字母
Aa Bb Ƃƃ Cc Dd Ƌƌ Əə Ee Ff Gg Hh Ii Kk Ll Mm Nn
Ŋŋ Oo Ɵɵ Pp Rr Ss Tt Uu Ɯɯ Vv Yy Ƨƨ Зз Чч Ƽƽ Ƅƅ

ƨзчƽƅ五個字母為聲調字母,本身不發音,這些字母都沒有用在字頭的機會,故書寫體無大寫形式。[15]:10

老壯文儘量少使用雙字母來表示音位,而使用了較多的非基本拉丁字母,占32個字母中的11個。[1]在實際應用中,這些字母在打字、印刷、電子計算機處理等方面不太方便。新壯文的修訂主要即針對這11個字母。[12]

新老壯文對比
老壯文 ƃ ƌ ə ŋ ɵ ɯ ƨ з ч ƽ ƅ
對應新壯文 mb nd ae ng oe w z j x q h

相應的聲母、韻母、聲調符號都隨之更動。只有兩個韻母比較特殊,老壯文⟨əi⟩在新壯文中為⟨ae⟩,老壯文⟨əɯ⟩在新壯文中為⟨aw⟩。 [12]

示例

新壯文 Cunghgoz Gungcanjdangj youq bi 1921 ndwen 7 ngoenz 23 hauh laebbaenz. Gungcanjdangj dwg aen dangj gunghyinz gaihgiz, dwg doihsienfung gunghyinz gaihgiz.

老壯文 Cuŋgo-Guŋcandaŋ youƽ bi 1921 ƌɯen 7 ŋɵnƨ 23 hauƅ ləbbənƨ. Guŋcandaŋ dɯg ən daŋз guŋyin-gaigi, dɯg doiƅsienfuŋ guŋyin-gaigi.[c]
現代標準漢語 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7月23日。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現狀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掛有漢壯雙語牌匾

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曾有兩個推行壯文的高潮期。而今,壯文的推行面臨困難,只能「慘澹經營」。[16]在廣西,壯文僅應用於個別領域(如法定單位掛牌和公章上的名稱,黨政文件、法律法規的翻譯),在社會其他領域中的使用較少。使用壯文的報刊僅有《廣西民族報》和《三月三》(「一報一刊」)。[17]2000年2001年,中國出版的壯文圖書只有一本翻譯的《論「三個代表」》。[18][19]1999 年之後,大規模的壯文掃盲教育活動基本停止。[17]小學階段的壯文教育自2000年以來處於徘徊階段,不受地方教育機關的重視。[20]:110,111

壯文推廣不利的原因,學者歸納為:壯語方言眾多,相互間語音詞源差異都很大,會說壯語的人仍要先學標準壯語才能學壯文,但壯族社會並未形成公認的標準語武鳴也不是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政治、經濟或文化中心,因而各地壯族在心理上對標準壯語不認可,學習時存在牴觸情緒;漢語在壯族地區廣泛使用,是實際上的中介語言,在接受教育和就業中也更具實用性,人們因功利性而更傾向於學習漢語文;壯語社會功能不足,只是一種鄉村語言,在現代化衝擊下使用空間愈加狹小,學會壯文之後也無處獲取信息,難於應用;壯文推廣的歷史曲折坎坷,推廣初期受到一系列政治運動影響,改革開放後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地方政府扶持力度減弱。[21][22][2][23]針對這些問題,一些學者提出應採用其他方案作為壯語的官方書寫系統,如漢字和拼音壯文混用[16],使用古壯字[22],或使用重新規範、簡化後的新壯字[23]

2012年起,廣西每年舉行「壯語文水平考試」(Vahcuengh Sawcuengh suijbingz gaujsi,V.S.S.G.),為考察標準壯語、壯文掌握程度的標準化測試英語Standardized test[24][25]

註解

  1. ^
  2. ^ 僮,讀如「壯」。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僮族」改為「壯族」。[3]
  3. ^ 壯文部分標調,並非所有詞都標聲調。老壯文中新生事物借詞較常不標調。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梁敏. 壮文.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 北京: 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2: 140–145. ISBN 7-80057-082-7. 
  2. ^ 2.0 2.1 李虎. 拼音壮文推广的困境与反思. 學術論壇. 2011, (04): 175–179. 
  3. ^ 国务院关于更改僮族及僮族自治地方名称问题给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第十卷). 北京: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4: 1020 [1965-10-12]. ISBN 7800780791. 
  4. ^ 4.0 4.1 4.2 藍明生. 壮文推行与使用研究综述(上). 廣西民族報 (南寧). 2014-08-13 [2019-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5. ^ 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公布僮文方案的决定. 广西民族工作档案选编(1950-1965)(下). 南寧: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局. 1998: 488 [1958-01-20]. 
  6. ^ 第三套人民幣10圓. [2019-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07). 
  7. ^ 第四套人民幣10圓. [2019-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07). 
  8. ^ 覃曉航. 壮侗语族语言研究.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2. ISBN 9787105115662. 
  9. ^ 第五套人民幣10圓. [2019-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07).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壮文方案(修订案). 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 (編). 现代汉壮词汇. 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 2013: 845–852 [1981]. ISBN 978-7-5363-6617-6. 
  11. ^ 11.0 11.1 11.2 韋慶穩,覃國生. 壮语简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0. CSBN 9049·9. 
  12. ^ 12.0 12.1 12.2 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对壮文方案进行部分修改的说明. 廣西壯族自治區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編). 壮文基础读本.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0: 256–261 [1981]. ISBN 978-7-105-11052-0. 
  13. ^ 藍利國. 谈谈壮文方案修订案中的一些问题. 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03): 130–134. 
  14. ^ 壮语通论.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6: 46. ISBN 9787811080056. 
  15. ^ 15.0 15.1 廣西僮文工作委員會. 僮文方案. 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 1958. 
  16. ^ 16.0 16.1 覃德民. 推行拼音壮文步履维艰的反思. 廣西民族研究. 2010, (01): 97–105. 
  17. ^ 17.0 17.1 滕星,張霜,海路. 对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思考. 民族教育研究. 2008, (02): 75–83. 
  18. ^ 新聞出版署信息中心,中國版本圖書館. 全国总书目 2000.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 ISBN 7-101-03322-9. 
  19. ^ 新聞出版署信息中心,中國版本圖書館. 全国总书目 2001. 北京: 中華書局. 2003. ISBN 7-101-03323-7. 
  20. ^ 張苗苗. 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 (教育學博士論文). 中央民族大學. 2008. 
  21. ^ Margaret Milliken(白麗珠). 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 廣西民族研究. 1999, (02): 79–86. 
  22. ^ 22.0 22.1 覃乃昌. 试论拼音壮文推行困难的基本原因:以广西武鸣县为例. 廣西民族研究. 1995, (02): 107–112. 
  23. ^ 23.0 23.1 韋星朗. 拼音壮文改革与新方块壮字刍议.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 (06): 120–125. 
  24. ^ Bi 2018 Sawcuengh Vahcuengh Suijbingz Gaujsi Youq Guengjsae Minzcuz Daihhag Gauj. 廣西民族報 (南寧). 2018-08-08 [2019-05-27]. (壯文).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25. ^ 李錦芳. 少数民族语言水平测试标准研究与实践:以壮语文为例.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 (02): 9–14. 

參閲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