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橋戰役
斯坦福橋戰役 | |||||||
---|---|---|---|---|---|---|---|
英格蘭維京入侵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英格蘭王國 | 挪威王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哈羅德二世 |
哈拉爾三世† 托斯提·葛溫森† | ||||||
兵力 | |||||||
6,000 | 9,000, 300艘運輸船 | ||||||
傷亡與損失 | |||||||
5,000 | 8,000 |
斯坦福橋戰役(英語:Battle of Stamford Bridge)是維京入侵英格蘭期間,盎格魯-撒克遜軍隊在英格蘭國王哈羅德二世的指揮下,於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蘭東約克郡鄉下斯坦福橋擊敗由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指揮的維京軍隊的一次戰役。在此次戰役中,維京人大部被殲滅,哈拉爾三世也在戰鬥中陣亡。此役標誌維京人入侵英格蘭的終結,維京時代也宣告結束。雖然哈羅德二世擊退了挪威人的入侵,但英格蘭軍隊也元氣大傷。僅僅幾個星期後,哈羅德二世就戰死在黑斯廷斯戰役中,英格蘭隨後被諾曼第公爵威廉征服。
背景
由於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於1066年1月去世,這觸發了一系列圍繞英國王座的戰爭。這些覬覦王座的人遍佈西北歐,他們中的挪威國王哈羅德·哈拉爾德集中了300艘船隻,攜帶了大約15000人的軍隊,入侵英格蘭。他於9月抵達英格蘭海岸並匯合了由Tostig Godwinson[1]帶來的更多的來自於佛蘭德和蘇格蘭的補充兵員。Tostig在與他的長兄哈羅德(當時已被選為國王)爭吵後,被剝奪了諾森伯蘭伯爵的爵位後並於1065年被放逐。Tostig參與了1066年春天以來的在英格蘭的一系列失敗的進攻。[2]1066年夏末,在前進到約克之前,入侵者沿 烏斯河航行。在城外他們於發生在9月20日的富爾福德之戰 擊敗了由麥西亞伯爵埃德溫和他的兄弟 Morcar, Earl of Northumbria 帶領的北部英國軍隊。由於這次勝利,入侵者得到了約克的投降,入侵者在短暫的佔領該城並掠走人質和給養後,又回到了Riccall的船上。入侵者與諾森伯蘭媾和以換取其支持哈拉爾德登上王位,同時也要求從整個約克郡給予更多的人質。[3]
此時哈羅德二世正在南英格蘭防禦從法國而來的由征服者威廉帶領的入侵者,威廉是英國王座的另一個覬覦者。當得知挪威的入侵後,哈羅德帶著侍衛(houscarl)以及盡其所能召集來的領主(thegns)日夜不停的一起快速向北。在4天內,他的隊伍從倫敦到約克郡,一共行進了185英里,這絕對可以讓挪威人大吃一驚。當得知挪威人已經要求在斯坦姆福德橋交接其他人質和給養,哈羅德二世迅速穿過約克郡並在9月25日於約定交接地點攻擊了挪威人。[4]直到英軍出現在入侵者的視野,入侵者才發現敵軍已在眼前。
在寫於1225年左右的關於哈拉爾三世的傳奇 (Norse saga)Heimskringla 中,斯諾里·斯蒂德呂松 描述了挪威部隊的部署。斯諾里·斯蒂德呂松也聲稱挪威人把金屬環甲冑留在船上,只能靠盾牌、矛、頭盔作戰。[5]但是傳奇無論怎樣都是一部歷史小說,這一點snorri也在其前言裡承認了 "although we do not know the truth of these, we know, however, of occasions when wise old men have reckoned such things as true."[5]
位置
在1066年橋址所在地還沒有村落,甚至到了末日審判書編好的1086年,當地也沒有村落。這個暗示和描述穿過Derwent河地點的名字應當是由單詞石頭(stone)、涉水(ford)、橋(bridge)衍生出來的,即涉水石頭(stoneford)與橋梁(bridge)。在現在村莊的位置,在河床上有一個露出河床的巖石,曾經有水流過形成一個迷你瀑布。在枯水季節人們可以很容易的從這一處步行或騎馬涉水過河。
參考資料
- ^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s, ed. and tr. Michael Swanton, 2nd ed. (London 2000), pp. 196–7
-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190–7
-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196–7
- ^ Anglo-Saxon Chronicles, pp. 196–8
- ^ 5.0 5.1 Snorri Sturluson: Heimskringla (J.M. Stenersen & Co, 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