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放射治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放射治療
ICD-10-PCS英語ICD-10 Procedure Coding SystemD
ICD-9-CM92.2-92.3
MeSHD011878
OPS-301英語OPS-3018–52
MedlinePlus001918

放射治療(英語:radiation therapy,radiotherapy)簡稱放療,是一種治療癌症的方式,原理為使用由直線加速器英語Linear particle accelerator或放射性核種製造的高能游離輻射來控制或破壞惡性細胞。放射治療可以治癒一些僅在特定身體部分內存在的癌症,也可以用作輔助治療英語adjuvant therapy,在手術切除原發惡性腫瘤後防止腫瘤復發(例如治療早期階段的乳腺癌)。放射治療與化療之間可以協同使用,易感癌症的化療之前、期間和之後都可能使用放射治療。腫瘤學中與放射治療有關的亞專業被稱為放射腫瘤學。從事這一子專業的醫生被稱作放射腫瘤學家英語radiation oncologist

放射治療因其能夠控制細胞生長而常用於治療癌症。游離輻射可以破壞癌組織的DNA,導致其細胞死亡英語mitotic catastrophe。為了使正常組織(如皮膚或器官,且輻射必須通過這些組織來治療腫瘤)不受影響,射線束會從幾個特定的照射角度照射惡性腫瘤,使該處產生比周圍健康組織大得多的吸收劑量。除了腫瘤本身,如果引流淋巴結在臨床上或放射學上與惡性腫瘤有關,或被認為有亞臨床惡性擴散的風險,放射場也可能包括這些淋巴結。由於誤差和腫瘤內部運動的不確定性(如由內部運動(如呼吸和膀胱充盈)和外部皮膚標記相對於腫瘤位置的移動引起的不確定性),有必要在進行放射治療時照射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邊緣。

放射腫瘤學是研究游離輻射應用於實體瘤和白血病治療及其相關生物學基礎的學科,與在醫學影像診斷中使用放射的影像診斷學不同。放射腫瘤學家英語radiation oncologist可以進行旨在治癒(有「治癒性」)、輔助治療、姑息治療(不可能完全治癒,以控制疾病維持在局部或緩解症狀的治療方式)和治療處理(治療有生存利益,且疾病有機率治癒)的放射。放射治療常與手術、化療、激素治療英語Hormonal therapy (oncology)免疫治療這四種治療方式的一種或多種一同使用。許多常見的癌症類型可進行某一類的放射治療。

醫學用途

瀰漫性橋腦膠質瘤英語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患者進行放射治療的圖像,放射劑量以不同顏色進行區分

不同的癌症對放射治療有不同的反應[1][2][3]

癌症對輻射的反應由其放射敏感性衡定。高放射敏感性的癌細胞會被少量的輻射迅速殺死。如白血病、大多數淋巴瘤生殖細胞瘤。大多數上皮癌只有中等程度的輻射敏感性,需要明顯更高的輻射劑量(60-70Gy)才能達到根治的效果。有些類型的癌症具有明顯的抗輻射性,也就是說,需要在臨床治療中可能是不安全的、非常高的輻射劑量才能根治。腎細胞癌英語Renal cell cancer黑色素瘤通常被認為耐放射,但對許多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來說,放射治療仍然是一種姑息治療的方式。將放射治療與免疫治療相結合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並已顯示出治療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的一些前景[4]

有必要區分特定腫瘤的放射敏感性(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實驗室內的測量結果)和實際臨床治療中癌症的輻射「治癒性」。例如,白血病一般不能用放射治療來治癒,因為其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如果淋巴瘤僅在局部發病,可能是可以從根本上治癒的。同樣地,許多常見的、中等程度放射敏感性的腫瘤,可以用治癒性的劑量進行治療並達到與開刀類似的治療效果。例如,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頭頸癌非小細胞肺癌英語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子宮頸癌肛門癌前列腺癌已經惡性轉移的癌症一般是無法用放射療法治癒的,因為不可能殺死患者體內的所有癌細胞。

在進行放射治療前,通常要進行電腦斷層掃描以確定腫瘤和周圍的正常組織的位置,並用所得到的資訊來做治療計畫的設計。病人將會被進行小的皮膚標記,以標明需進行治療區域的位置[5]。由於每次治療過程中病人的治療區域都必須被置於同一位置,這一階段中定位病人的治療區域非常重要。為此人們已開發了許多定位裝置,包括可以根據病人塑形的面罩和墊子。

腫瘤對放射治療的反應也與其大小有關。根據放射生物學的研究,放射治療對非常大的腫瘤的效果不如對較小的腫瘤或微小的疾病好。

放射治療副作用

放射治療副作用的產生與治療部位、治療分次劑量、治療總劑量及治療所採用之技術有關,此外個人體質也與放射治療之副作用程度有相關。若放射治療時搭配化療或是其他藥物也可能增加副作用。放射治療副作用依發生的時間點可分為急性或慢性副作用。急性副作用於治療開始完十天內發生,並在療程結束一兩個禮拜內達到高峰,原則上隨療程結束急性副作用會逐漸緩解。而慢性副作用通常是不可逆的,且會隨著時間而慢慢變嚴重。

腦部治療副作用

急性

頭痛、噁心、掉髮、疲倦及腦水腫。

慢性

記憶力退化、認知功能下降、腦壞死、腦下垂體功能低下及白內障。

頭頸部治療副作用

急性

黏膜發炎、吞嚥疼痛、吞嚥困難、口乾、放射性皮膚炎、味覺改變及疲倦。

慢性

吞嚥困難、口乾、牙關緊閉、骨壞死、聽力下降、甲狀腺低下及頸部纖維化。

胸腔部治療副作用

急性

咳嗽、呼吸困難、放射性肺炎、食道炎及疲倦。

慢性

放射性肺炎、肺纖維化及心臟毒性。

上腹部治療副作用

急性

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腸胃潰瘍及疲倦。

慢性

腎功能下降及腸阻塞。

參考文獻

  1. ^ CK Bomford, IH Kunkler, J Walter. Walter and Miller’s Textbook of Radiation therapy (6th Ed), p311
  2. ^ "Radiosensitivity" on GP notebook http://www.gpnotebook.co.uk/simplepage.cfm?ID=206045185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Radiation therapy- what GPs need to know" on patient.co.uk http://patient.info/doctor/radiotherap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Maverakis E, Cornelius LA, Bowen GM, Phan T, Patel FB, Fitzmaurice S, et al. Metastatic melanoma - a review of 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 options. Acta Dermato-Venereologica. May 2015, 95 (5): 516–24. PMID 25520039. doi:10.2340/00015555-2035可免費查閱. 
  5. ^ Camphausen KA, Lawrence RC. "Principles of Radiation Therap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Pazdur R, Wagman LD, Camphausen KA, Hoskins WJ (Eds) Cancer Management: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 ed.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