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九門提督或者步軍統領,是清朝的駐燕京武官,主要負責京師守備和治安,類似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但職權更大。九門提督統合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初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
設立
-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定鼎燕京,設立了軍警合一的軍事機構——「步軍統領衙門」,以繫京師防務與治安。主官為「步軍統領」,轄制滿、蒙八旗步軍營及九門官兵,同時節制南北巡捕二營,即綠營馬步兵。步軍營主要防守內城,按八旗方位防守。巡捕營主要防守外城(也稱南城)及郊區的重要地方。
- 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增設巡捕中營,仍由步軍統領衙門主官節制,是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1]。
沿革
- 九門提督一職由於關乎京師防務,所以自設立以後主要由旗人大臣擔任。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清廷將巡捕三營(南、北、中)增為五營,皆為步軍統領衙門節制,至此該衙門主官稱謂正式變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設立安民公所,維持治安。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前的最後一任步軍統領是慈禧太后親信榮祿。1901年清廷仿效聯軍方式,設「善後協巡營」,後來改名「巡警總廳」,替代原步軍統領衙門的巡捕營。1902年肅親王善耆任步軍統領,支持軍警分離的改革。1905年清廷正式創設巡警部,並開辦現代警察學校,培養警察人才。自此,軍警編制分離,現代警察制度初步創立。
- 1912年宣統退位後,民國元年本擬裁撤,袁世凱認為其「足補警政所不逮」,乃託言事關旗制,遂付緩議。其後又以心腹江朝宗擔任統領,機構反而擴大,權力日增。「京師每有意外事,警力不敷彈壓,則步軍出而維持秩序。」更名為「京師步軍統領衙門」,轄左右翼總兵。1924年11月最終裁撤。
參見
參考文獻
- ^ 中国历史纪事 崇祯十七年. [2007-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