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遵
拓跋遵 | |||||
---|---|---|---|---|---|
常山王 | |||||
前任:無 繼任:拓跋素 | |||||
國家 | 北魏 | ||||
時代 | 南北朝 | ||||
族裔 | 鮮卑拓跋部 | ||||
世系 | 昭成帝系 | ||||
逝世 | 天賜四年(407年) | ||||
| |||||
拓跋遵(?—407年6月21日至407年7月20日),鮮卑名勃兜[1],又作伏六兜[2],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壽鳩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拓跋遵年輕時強健勇敢,不注意生活小節。魏王拓跋珪初年,拓跋遵有輔助帝王創業的功勳,獲賜爵略陽公[3][4]。
參合陂之戰
登國十年(395年),後燕太子慕容寶在北伐北魏後撤退,九月,拓跋珪派遣陳留公拓跋虔率領五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東,斷絕燕軍的左路,派遣東平公拓跋儀率領十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北,斷絕燕軍的後路,派遣略陽公拓跋遵率領七萬騎兵斷絕燕軍南撤到中山郡的南路[5][6][7][8]。燕軍到達參合陂後,魏軍日夜兼程,於十一月乙酉(395年12月7日)夜間也抵達參合陂以西。燕軍在參合陂以東,在蟠羊山南水上設置營地。拓跋珪在夜間指揮各位將軍,偷襲後燕,命令士卒含著枚,紮緊馬口,暗中接近燕軍。十一月丙戌(395年12月8日),太陽剛升起,魏軍登上山頭,下面對著燕軍大營。燕軍將要向東時,回頭發現魏軍,燕軍士卒驚慌失措,混亂不堪。拓跋珪出兵攻擊,燕軍奔跑落水,人撞馬踩,軋死淹死的人數以萬計。略陽公拓跋遵率領軍隊在燕軍的前方攔截,燕軍士兵四五萬人立即放下武器束手就擒,逃出去的不過幾千人。慕容寶等人都是單人匹馬逃走得以倖免。魏軍殺死了後燕右僕射陳留悼王慕容紹,俘虜魯陽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濟陰公尹國等文武官員幾千人,繳獲的兵刃、鎧甲、糧草、輜重等為數極多[9]。
南征後燕
皇始二年八月丙寅朔(397年9月8日),魏道武帝從魯口城進軍常山郡九門縣,當時軍隊染上大瘟疫,人和牲畜很多死去,魏軍將士都想要返回,拓跋珪派遣撫軍大將軍、略陽公拓跋遵襲擊中山郡,割掉當地的禾苗和蔬菜,攻進中山的外城後返回[10][11]。
鎮守山東
等到魏軍平定中山郡,魏道武帝擔心班師後崤山以東有變故,於是在皇始三年(398年)正月詔令左丞相、守尚書令、衛王拓跋儀鎮守中山,撫軍大將軍、略陽公拓跋遵出任尚書左僕射,加侍中,鎮守勃海郡的合口[12][13][14]。同月,拓跋珪回到平城,博陵郡、勃海郡、章武郡等地的盜賊們蜂起,拓跋遵和越騎校尉奚斤將他們討伐平定[15][16][17][18][19]。拓跋遵升任冀州牧。皇始三年三月,北魏朝廷徵召左丞相、衛王拓跋儀返回平城,略陽公拓跋遵代替拓跋儀鎮守中山[20][21][22]。當年四月壬戌(398年5月2日),拓跋遵被封為常山王[23][24]。
北伐高車
天興二年正月庚午(399年3月6日),魏道武帝拓跋珪向北巡視,分派各路將領大舉襲擊高車,大將軍、常山王拓跋遵等三路軍隊從東道出長川,鎮北將軍、高涼王拓跋樂真等七路軍隊從西道出牛川,魏道武帝親自統帥六路軍隊從中道自駮髯水西北進發[25][26][27]。二月丁亥朔(399年3月23日),北魏各路軍隊會師,擊敗高車各種族三十多個部落,擒獲七萬多人,馬三十多萬匹,牛羊一百四十多萬頭[28][29][30]。
聯絡東晉
天興二年(399年)六月,後秦姚興派遣齊公姚崇、鎮東將軍楊佛嵩進攻洛陽,東晉河南郡太守辛恭靖據守城池牢固設防。雍州刺史楊佺期派遣使者向常山王拓跋遵求救,拓跋遵將情況上報,魏道武帝派遣散騎侍郎張濟出任常山王從事中郎作為使者回訪楊佺期[31][32]。
西征破多蘭部
天興四年十二月辛亥(402年1月30日),魏道武帝詔令征西大將軍、常山王拓跋遵等人率領五萬軍隊討伐破多蘭部首領沒弈於,材官將軍和突率領六千騎兵襲擊黜弗、素古延等各個部落[33][34]。天興五年二月癸丑(402年4月2日),拓跋遵等人推進到安定郡高平縣,沒弈於放棄自己的部眾,率領數千騎兵與劉衛辰、赫連勃勃逃到秦州,拓跋遵追擊到隴西郡的瓦亭,沒能追上而返回,收繳破多蘭部的全部物資積蓄,俘獲馬四萬多匹,駱駝和氂牛三千多頭,牛和羊九萬多頭,又把破多蘭部的百姓遷徙到平城[35][36][37][38]。
追擊柔然
天興五年(402年)十二月,柔然可汗社侖聽說魏道武帝正在討伐後秦,從參合陂侵犯北魏邊塞,到達了豺山和善無北澤,魏道武帝詔令拓跋遵率領一萬多騎兵追擊,拓跋遵沒能追上柔然而返回[39][40][41][42]。
定罪賜死
拓跋遵喜歡飲酒,天賜四年(407年),拓跋遵因為飲酒昏亂對太原公主失禮。五月,拓跋遵被賜令自殺[43][44][45][46],以庶人的禮儀下葬[3][4]。
家庭
父母
王妃
兒子
- 拓跋素,北魏徵西大將軍、內都大官、常山康王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魏故太尉府參軍元君之墓誌銘」君諱侔,字伯宗,洛陽都鄉安武里人也。昭成皇帝」之後,平南將軍冀州刺史河澗簡公之孫,光州史」君之元子。君有溫柔之貞氣,棲素質於靈府,常脩」言以自約,與仁者之為偶。以永平四年歲次辛卯」五月丙申朔十五日庚戌篤疾終於第。傷瀾源之」絕浦,哀桂渚之斷漵,既思賢以戀德,且立石以表」墓。其辭曰:」芳茂玄圃,蘭長梯柯,泉流清𣸢,水潔生波。其人雅」智,體義尚和,名垂州里,美稱鄉阿。寬柔恩厚,審待」如靜,人高絕倫,超與俊並。蘭音頌壤,芬揚岳嶺,既」□洛英,𣲫州標挺。氣陵雲光,身滅無逞,如君生志,」□□□□,思人不見,頌君在銘。 「誌陰」君六世祖昭成皇帝。」五世祖第八皇子諱受久,獻明皇帝之母弟。」妃王氏昭成之舅女。高祖右丞相常山王諱」遵字勃兜。妃劉氏大宗明元皇帝之姨。」曾祖侍中使持節征西大將軍都督河以西諸軍」事常山康王諱素連。妃赫連氏夏主昌之妹。」祖平南將軍冀州刺史河澗簡公諱於德。」夫人南陽張氏,龍驤將軍阜城侯提之孫女。」父鎮遠將軍光州刺史諱悝字純陀。」夫人叱羅氏儀曹尚書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都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帶方靜公興之長」女也。」君以永平四年十一月五日窆於長陵之北崗。
- ^ 王, 素, 《大唐西市博物馆新藏北朝墓志疏证》, 《故宮學刊》 (2014年01期), 2014年, (2014年01期): 54–73 [2017-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5)
- ^ 3.0 3.1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常山王遵,昭成子壽鳩之子也。少而壯勇,不拘小節。太祖初,有佐命勛,賜爵略陽公。慕容寶之敗也,別率騎七百邀其歸路,由是有參合之捷。及平中山,拜尚書左僕射,加侍中,領勃海之合口。及博陵、勃海群盜起,遵討平之。遷州牧,封常山王。遵好酒,天賜四年,坐醉亂失禮於太原公主,賜死,葬以庶人禮。
- ^ 4.0 4.1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常山王遵,壽鳩之子也。少而壯勇,不拘小節。道武初,有佐命勛,賜爵略陽公。慕容寶之敗也,別率騎七百,邀其歸路,由是有參合之捷。及平中山,拜尚書左僕射,加侍中,鎮勃海之合口。及博陵、勃海群盜起,遵討平之,遷州牧,封常山王。遵好酒色,天賜四年,坐醉亂,失禮於太原公主,賜死,葬以百姓禮。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是時,陳留公元虔五萬騎在東,以絕其左,元儀五萬騎在河北,以承其後,略陽公元遵七萬騎塞其中山之路。
- ^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是時,陳留公虔五萬騎在河東,要山截谷六百餘里,以絕其左;太原公儀十萬騎在河北,以承其後;略陽公遵七萬騎塞其南路。
- ^ 《北史校勘記·卷十五·列傳第三·三二》:慕容寶之敗也別率騎七百邀其歸路 按魏書卷二太祖紀登國十年九月云:「略陽公元遵七萬騎,塞其中山之路。」此「百」字當為「萬」之訛。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珪使陳留公虔將五萬騎屯河東,東平公儀將十萬騎屯河北,略陽公遵將七萬騎塞燕軍之南。遵,壽鳩之子也。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魏軍晨夜兼行,乙酉,暮,至參合陂西。燕軍在陂東,營於蟠羊山南水上。魏王珪夜部分諸將,掩覆燕軍,士卒銜枚束馬口潛進。丙戌,日出,魏軍登山,下臨燕營。燕軍將東引,顧見之,士卒大驚擾亂。珪縱兵擊之,燕兵走赴水,人馬相騰,躡壓溺死者以萬數。略陽公遵以兵邀其前,燕兵四五萬人,一時放仗斂手就禽,其遺迸去者不過數千人,太子寶等皆單騎僅免。殺燕右僕射陳留悼王紹,生禽魯陽王倭奴、桂林王道成、濟陰公尹國等文武將吏數千人,兵甲糧貨以鉅萬計。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八月丙寅朔,帝自魯口進軍常山之九門。時大疫,人馬牛多死。帝問疫於諸將,對曰:「在者才十四五。」是時中山猶拒守,而飢疫並臻,群下咸思還北。帝知其意,因謂之曰:「斯固天命,將若之何!四海之人,皆可與為國,在吾所以撫之耳,何恤乎無民!」群臣乃不敢復言。遣撫軍大將軍略陽公元遵襲中山,芟其禾菜,入郛而還。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八月,丙寅朔,魏王珪徙軍常山之九門。軍中大疫,人畜多死,將士皆思歸。珪問疫於諸將,對曰:「在者才什四、五。」珪曰:「此固天命,將若之何?四海之民,皆可為國,在吾所以御之耳,何患無民!」群臣乃不敢言。遣撫軍大將軍略陽公遵襲中山,入其郛而還。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帝慮還後山東有變,乃置行台於中山,詔左丞相、守尚書令、衛王儀鎮中山,撫軍大將軍、略陽公元遵鎮勃海之合口。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帝慮還後山東有變,乃於中山置行台,詔衛王儀鎮之,使略陽公遵鎮勃海之合口。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珪恐已既去,山東有變,復置行台於中山,命衛王儀鎮之;以撫軍大將軍略陽公遵為尚書左僕射,鎮勃海之合口。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博陵、勃海、章武群盜並起,略陽公元遵等討平之。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車駕次於恆山之陽。博陵、勃海、章武諸郡群盜並起,略陽公遵等討之。
- ^ 《魏書·卷二十九·列傳第十七》:車駕還京師,博陵、勃海、章武諸郡,群盜並起,所在屯聚,拒害長吏。斤與略陽公元遵等率山東諸軍討平之。
- ^ 《北史·卷二十·列傳第八》:車駕還京師,博陵、勃海、章武諸郡群盜並起,斤與略陽公元遵等討平之。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博陵、勃海、章武群盜並起,略陽公遵等討平之。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征左丞相、衛王儀還京師,詔略陽公遵代鎮中山。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三月,征左丞相、衛王儀還京師,詔略陽公遵代鎮中山。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魏王珪召衛王儀入輔,以略陽公遵代鎮中山。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夏四月壬戌,進遵封常山王,南安公元順進封毗陵王,征虜將軍歷陽公穆崇為太尉,安南將軍鉅鹿公長孫嵩為司徒。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夏四月壬戌,以歷陽公穆崇為太尉,鉅鹿公長孫嵩為司徒,進封略陽公遵為常山王,南安公順為毗陵王。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庚午,車駕北巡,分命諸將大襲高車,大將軍、常山王遵等三軍從東道出長川,鎮北將軍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車駕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駮髯水西北。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庚午,北巡。分命諸將大襲高車,常山王遵三軍從東道出長川,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車駕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駮髯水西北出。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一》:庚午,魏主珪北巡,分命大將軍常山王遵等三軍東道出長川,鎮北將軍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珪自將大軍從中道出駮髯水以襲高車。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庚午,北巡。分命諸將大襲高車,常山王遵三軍從東道出長川,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車駕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駮髯水西北出。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一》:二月,丁亥朔,魏軍大破高車二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頭。
- ^ 《魏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先是,姚興遣將攻洛陽,司馬德宗雍州刺史楊佺期遣使乞師於常山王遵。遵以狀聞,太祖遣濟為遵從事中郎報之。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一》:秦齊公崇、鎮東將軍楊佛嵩寇洛陽,河南太守隴西辛恭靖嬰城固守。雍州刺史楊佺期遣使求救於魏常山王遵,魏主珪以散騎侍郎西河張濟為遵從事中郎以報之。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冬十二月辛亥,詔征西大將軍、常山王遵等率眾五萬討破多蘭部帥木易於,材官將軍和突率騎六千襲黜弗、素古延等諸部。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二》:十二月,辛亥,魏主珪遣常山王遵、定陵公和跋帥眾五萬襲沒弈干於高平。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二月癸丑,征西大將軍、常山王遵等至安定之高平,木易於率數千騎與衛辰、屈丐棄國遁走,追至隴西瓦亭,不及而還。獲其輜重庫藏,馬四萬餘匹,駱駝、氂牛三千餘頭,牛、羊九萬餘口。班賜將士各有差。徙其民於京師。
- ^ 《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天興四年,遣常山王遵討之於高平,木易干將數千騎棄國遁走,盡徙其人於京師。
- ^ 《北史·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天興四年,遣常山王遵討之於高平。木易干將數千騎棄國遁走,盡徙其人於京師、余種分迸,其後,為赫連屈丐所滅。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二》:癸丑,魏常山王遵等至高平,沒弈干棄其部眾,帥數千騎與劉勃勃奔秦州。魏軍追至瓦亭,不及而還,盡獲其府庫蓄積,馬四萬餘匹,雜畜九萬餘口,徙其民於代都,余種分迸。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蠕蠕社侖犯塞,詔常山王遵追之,不及而還。
- ^ 《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天興五年,社侖聞太祖征姚興,遂犯塞,入參合陂,南至豺山及善無北澤。時遣常山王遵以萬騎追之,不及。
- ^ 《北史·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天興五年,社侖聞道武征姚興,遂犯塞,入自參合陂,南至豺山及善無北澤。時遣常山王遵以萬騎追之,不及。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二》:柔然可汗社侖聞珪伐秦,自參合陂侵魏,至豺山,及善無北澤,魏常山王遵以萬騎追之,不及而還。
-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常山王遵有罪賜死。
- ^ 《魏書·卷一百五之二·志第二》:四月己卯,月犯鎮星,在東壁。占曰「貴人死」。四年五月,常山王遵有罪,賜死。
-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常山王遵有罪賜死。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四》:魏常山王遵以罪賜死。
- ^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魏故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冀州刺史元公墓誌銘」君諱昭,字幼明,河南洛陽人也。昭成皇帝之玄孫,使持節征西大將軍定州刺史常山簡」王第三子。資靈外極之館,挺質杻陽之臺。慶應神緒,作範兩儀,沖性自天,霜情孤立。昂藏獨」秀,若冥靈之在中皋;嶔崟自峻,猶削城之居眾埠。器宇崇遙,萬頃無以同其量;雅志淵凝,初」九詎能並其趣。游神沖祕之典,拱默絕望之墳。思存視掌,領括幽微,識總指途,並驅孔孟。」孝文皇帝即位,舉司州茂才。玉振天京,金聲帝邑。太和年中,賁帛丘園,遊旌招士。以君策量」淵華,委以繡衣之任,俄遷為主文中散殿中郎中。非其情願,聊從容自得。尋除員外散騎常」侍尚書右丞兼宗正少卿,尚書左丞加平遠將軍。直繩二轄,肅穆卿軒,規違矩濁,端右聳氣,」臥虎之威,實慚今日,至性自忠,孝深難測。永平三年中,丁太妃憂,泣血苫蘆,遂縈胸塞之」疾。故天縱之,斯患漸損。自皇轝南徒,帝宅崧洛,北朔沙蕃,聞道稍迥。即日召入,面奉帝敕。以」翁忠果夙彰,威惠早著,服內屈翁北箱大使。哭請慇懃,泣盡繼血,辭不獲免,割哀從權。詔以」本官持節兼散騎常侍北箱行臺,巡省州鎮。式獎皇風,宣融帝訓,澤等春陽,恩同造化。遂使」獫狁懷仁,鳥夷慕義,邊庭息羽檄之文,上國絕涇陽之慮,此君之略也。旋軫未幾,除給事黃」門侍郎司徒左長史散騎常侍御史中尉平南將軍侍中撫軍將軍,領崇訓太僕。於時」武帝登遐,聖躬晏駕,遺敕無聞,顧命靡託。君明眸在官,張膽蒞事,效等劉章,勳齊平勃,扶」危定傾,安全社稷,鳴騶天府,直筆百僚。千城萬司,莫不斂手,二鮑兩傅,事絕言次。有功必籙,」爰發明詔,析土瀛墟,胙以山河。樂城縣公食邑千五百戶,丹書鐵券,藏之宗廟。又除度支尚」書本將軍河南尹公如故。蹇愕當朝,爭同王陵讜言之直;禮讓經事,義兼蕭何子民之惠。京」野稱仁,寓縣歌德。是日母后臨朝,匡弼四海。時縉紳嫉君能,衣冠姤君美,遂萋菲交構,收君」封爵。君得之不憘,失亦無怨。故州閭服其廉,鄉黨懷其義矣。後以岐咸帝宅,世號國門,秦得」百二,威隆四海,無德弗居,非親莫守,故詔司徒公胡國珍為雍州刺史。珍即後之父也。珍乃」言曰:臣既老矣,請避賢路。遂舉君為散騎常侍本將軍雍州刺史。三讓皇朝,固辭弗免。其訓」俗禮民之教,若濛雨之膏春萌;窮奸塞暴之政,猶洪飆之墜零蘀。首尾三周,效跨齊魯。徵入」為鎮西將軍七兵尚書。旋京首途之際,釐婦鰥夫,挾輪抱軸。昔周旦之出東都,裁得為喻焉。」又除散騎常侍征南將軍殿中尚書。首旦入朝,必盡康國之思;日夜還第,即安琴書之趣。妙」想浩然,神志不群,勢括雲松,氣籠風月。天不弔善,夙患增劇,春秋有六十,正光三年歲次析」木之津二月癸亥朔廿二日甲申酉時薨於其第。皇帝以逸翮頹霄,崇峰落刃,非唯黔首」靡憑,信亦皇道無託。追贈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冀州刺史,」以彰夙效。五年歲在甲辰三月辛亥朔十一日辛酉窆於洛陽之西陵纏澗之東。天遙地永,」去而無返。刊德音於泉石,傳無朽於終古。乃作銘曰:」陽臺緒慶,斗館降靈,唯神之祉,哲人是生。沖襟天府,叡志淵情,凝為物軌,動必世經。經世伊」何,唯政是匡,緝熙坤緒,撥亂乾綱。令問丕顯,德音孔章,明均其日,日均其光。識洞金經,書無」隱逸,翠藻皇羅,瓊文鏤質。靈思無窮,神機靡匹,嗟乎才難,古今唯一。昊天不弔,殲此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芒芒宿草,悠悠青春,徽章日遠,玉質長淪。曾祖兜,使持節撫軍征南大」將軍右丞相常山王。曾祖親太妃劉氏。祖連,使持節侍中征西大將都督河西諸軍事」內都坐大官羽真統萬突鎮都大將常山王,謚曰康。祖親太妃赫連氏。親太妃宇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