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感生放射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感生放射性(英語:Induced radioactivity)是指原本穩定的材料因為接受了特殊的輻射而產生的放射性。多數輻射不會誘導其他材料產生輻射。感生放射性是伊雷娜·約里奧-居里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於1934年發現的,它也是一種人工放射性。人工放射性是較輕的元素被人為改變或通過感應而具有的放射性。

居里約里奧發現,當等較輕的元素受到α粒子的轟擊後,即使在移走α粒子源後它們仍有持續放射性。他們證明,輻射來源於一種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粒子,它具有和電子相同的質量。

中子活化是感生放射性的主要形式。當自由中子原子核俘獲時會形成新的同位素,這種同位素不一定穩定,它的性質取決於原來的元素。脫離原子核的中子會在幾分鐘內衰變,因此中子輻射只能由元素的衰變、核反應高能反應(例如宇宙簇射粒子加速器中的碰撞)產生。被中子慢化劑減速的中子(即熱中子)比快中子更容易被原子核俘獲。

感生放射性的一種比較少見的形式是用光致蛻變去除原子核中的一個中子。在這種反應中,一個高能光子伽馬射線)帶著比原子的結合能更高的能量轟擊原子核,使它放出一個中子。這種反應所需能量的最小值是2MeV(對氫核),多數重核需要的能量大約是10MeV。許多光致蛻變不會產生能量足以激發感生放射性的伽馬射線。用於食品輻照的同位素(鈷-60和銫-137)產生的能量峰值都低於反應所需能量,因此不會使食物具有放射性。

一些感生放射性是由背景輻射產生的,多數是因為自然背景輻射(即天然本底輻射)。不過,由於地球上大部分地區的本底輻射都不強,一個地區的感生放射性通常都很小。

某些型號的反應爐中會產生高能中子流,能引發感生放射性。這些反應爐的組件也會因為所受到的強烈輻射而具有很強的放射性。感生放射性會增加核廢料的量,但只要得到控制就不會構成輻射污染。

參考詞條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