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屬中非
此條目不完整。 |
德屬中非 Deutsch-Mittelafrika | |||||||||||||||||||||
---|---|---|---|---|---|---|---|---|---|---|---|---|---|---|---|---|---|---|---|---|---|
1890年—1911年 | |||||||||||||||||||||
地位 | 德國殖民地 | ||||||||||||||||||||
首都 | 班吉 | ||||||||||||||||||||
常用語言 | |||||||||||||||||||||
政府 | 君主制 | ||||||||||||||||||||
歷史 | |||||||||||||||||||||
• 建立 | 1890年 | ||||||||||||||||||||
• 終結 | 1911年 | ||||||||||||||||||||
貨幣 | 德國馬克 | ||||||||||||||||||||
|
德屬中非(德語:Mittelafrika)是指非洲中部和東部的一個地緣戰略區域的名稱。它闡明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外交政策目標,試圖將該地區置於德國的統治之下。 不同之處在於,中非大陸可能是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而中歐大陸則為德國戰勝俄羅斯帝國後在兩國之間建立一個充滿傀儡國家的緩衝區。
德國官方認為假如吞併了德屬東非(盧安達、蒲隆地和坦噶尼喀)、德屬西南非洲(納米比亞但不包括沃爾維斯灣)和德屬喀麥隆(今天的喀麥隆共和國)之間的地區,一個毗連的實體 可以創建一個毗連的地區實體。 鑑於剛果盆地的自然資源豐富,該地區將通過開發自然資源為殖民大國積累大量財富,並有助於實現德國的另一個經濟自給自足目標。
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 1890 年代,當時的德國總理列奧·馮·卡普里維在黑爾戈蘭-尚吉巴條約中獲得了卡普里維(贊比西)地帶,德屬西南非洲的這一補充將殖民地與贊比西河相連。德意志帝國和英國也曾經爭奪該地區的控制權,該地區現在包括辛巴威、尚比亞和馬拉威。南非商人塞西爾·羅德斯代表英國政府在後者地區建立了一個殖民地(之後以羅德斯本人的名字命名該殖民地為羅德西亞)。德國還與英國商討,敦促他們的盟友葡萄牙將安哥拉和莫三比克的殖民地割讓給他們。然而,英國人與他們長期結盟的葡萄牙籤訂了優惠貿易協定。儘管制定了最終英德瓜分葡萄牙殖民帝國的計劃。但如果實施,英國將看到其在非洲的地位受到嚴重削弱。可以說,這些計劃只是作為安撫德國的最後手段,以防她威脅要破壞歐洲的力量平衡。然而,由於隨後幾年德國的外交政策利益主要針對在歐洲本身而不是在非洲獲得控制權,它們最終被擱置了。事實上,由於德國的中非大陸概念很可能是為了向英國施加壓力,讓其容忍德國在歐洲大陸日益增長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反過來,殖民讓步永遠不會安撫德意志帝國,正如英國政治家當時意識到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