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視二台
49°57′52″N 8°12′29″E / 49.96444°N 8.20806°E
類型 | 電視台 |
---|---|
國家/地區 | 德國 |
可收視地區 | 德國 奧地利 瑞士 |
持有者 | 德國電視二台 |
重要人物 | 台長Norbert Himmler |
成立日期 | 1961年6月6日 |
官方網站 | www.zdf.de |
德國電視二台(德語: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縮寫ZDF)是德國的一個公共電視台,也是歐洲最大的電視台之一。它與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和德國廣播電台是德國公共廣播的三個組成部分。
歷史和發展
建台
從1960年開始,德國開始為設立電視二台做準備。二台的發送頻率為極高頻。對於當時的電視機來說,在收看時需要另一個天線以及一個能夠接收極高頻的接收機。老一代的電視機無法接收極高頻,則需要一台約80馬克的轉換機來收看。與德國電視一台一樣,在二台的建台計劃中,盡可能使在共產黨鐵幕下的東德境內越多地方能夠收到其信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二台還沒有建立之前,為了使用已經建成的發射網以及刺激觀眾接受極高頻信號,電視一台被允許每天從晚上八點至十點在極高頻上播送第二套節目。這個第二套節目於1961年5月1日開始在黑森廣播公司的播送範圍內開始試播,一個月後普及到整個西德。
本來康拉德·阿登納政府打算通過建立二台作為一個受政府控制的電視台,但是1961年初,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決這個做法違反德國憲法。1961年6月6日,德國各邦簽署協議,建立一個名為「德國電視二台」的電視台;各邦輪流負責監督該電視台,每個邦的監督期為兩年;電視台的總部設立在萊茵蘭-普法爾茨邦的首府美茵茨;計劃中,該電視台應該於1962年6月1日開播,但是這個期限不斷被推遲。1963年3月19日至20日夜間,二台首次從法蘭克福附近大費爾德山上的發射塔試播;1963年3月26日至27日夜間,從全德國所有的發射塔試播。當時德國境內約61%的電視機可以收到二台的節目。1963年4月1日,二台正式開播。
當時,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希望,在二台開播後,能夠再建立「德國電視三台」;但是由於當時缺乏空閒的頻率,因此這個計劃未能立刻實行。
1967年7月3日,德國電視二台與德國電視一台同時開始播放彩色信號。1967年8月25日,二台彩色電視成為規則;同時,二台提高其覆蓋率,使得80%的觀眾能夠收看二台的節目。
臨時製作室
最初二台的製作室位於一個此前流產的商業電視台的臨時製作室的場地上,它位於埃施波昂,實際上是一個農莊的房屋加上幾幢過去的工場建築。這個場地因此也被戲稱為「電視西伯利亞」。場地上有兩個相應面積為230和160平方米的攝影棚,每個攝影棚里有三台攝影機。此外還有一個配音室,這個配音室里也有兩台攝影機,因此可以用來攝製新聞公布。此外還有以下設施:一個磁帶錄影機,三台可以放映16毫米和35毫米片的放映機,一台16毫米錄影裝置和一台16毫米沖洗裝置。
當時二台的管理會議決定改造埃施波昂的費用太高,因此整個場地被遷往威斯巴登的一個前電影公司的臨時場地上。1964年4月1日該場地開始播送。電視台領導機構、節目播送設施和技術設施位於該場地上,在場地旁邊的地盤上則有剪接室、拷貝室、照片顯影和沖洗室以及總編辦公室。此外在整個美茵茨和威斯巴登地區二台還散布地有約30個辦公室。這些辦公室里比如有中央檔案室和配音室等設施。
美茵茨-萊爾辛堡
從一開始就計劃二台應該有一個集中的駐地。1964年6月25日,二台在美茵茨市郊新開闢的萊爾辛堡地區,購買了一塊面積104萬平方米的土地。第一期工程包括一個轉播車的車庫,於1967年初完工。第二期工程包括一幢14層樓的編輯和管理樓,於1974年初完工。
1977年9月15日第三期工程開工,這個工程主要是一個圓形的播送中心,其外圍直徑為166米。經過六年的施工期此工程於1984年12月6日完工,成為歐洲最大的廣播中心。
美茵茨-萊爾辛堡的徽章的右下方是德國電視二台最初的標誌,顯示了該市區與二台之間的密切關係。
其它製作場地
除其總部外德國電視二台還有17個國內的製作場地(在每個邦首府有一個,在柏林有兩個)以及19個國外製作場地(在美國有兩個,分別在紐約市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組織
經濟狀況
一開始德國電視二台的經濟狀況非常困難。當時的廣播費為5馬克,其中1.35馬克作為手續費交給收費的郵局公司,其它的70%交給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只有30%是給電視二台的,而且在一開始電視一台在極高頻頻段播送時還要將二台的一半分給一台。此後巴伐利亞廣播公司認為電視二台的協議違反德國憲法和巴伐利亞憲法,因此從1963年9月1日開始拒絕將收到的廣播費中二台的錢寄給二台。直到1965年11月5日聯邦憲法法庭判決該協議不違反憲法後這筆錢才轉給二台。第一次提高廣播費是在1972年。在開始的幾年裡二台的廣告收入也沒有達到預計的高度。
目前廣播費收費中心每月從每戶收的17.03歐元中約4.20歐元交給電視二台。二台的總預算為約每年16億歐元(2005年6月數據)。德國電視二台雖然也通過廣告獲得收入,但廣告收入只佔總收入的約8%。
職工
德國電視二台建台時約有2200名固定職工,今天約有3600名固定職工。
台長
德國電視二台的領導人是台長,他是由德國電視二台電視議會選舉出來的。從2002年起其台長為馬庫斯·謝西特。
節目
1963年4月1日德國電視二台開始播送,當時的格言是「二台第一」(Am Ersten das Zweite)。第一次的節目是90分鐘的《柏林樂曲》的錄影,內容是過去柏林的音樂。二台開始播送的第一年裡的大多數節目是本來流產的商業電視台製作的節目。除此之外它還試圖依靠體育節目如《當今體育報道》來吸引觀眾。這個節目非常成功,以至於它一直延續到今天。遷往威斯巴登後它又將過去許多下午的節目綜合到一起,建立了《轉盤》這個綜合性的節目。此後二台也開始延長其播送時間。
廣告
與德國電視一台一樣二台每天在20:00以前可以播送廣告,周日和全國性的節假日內不播送廣告。廣告一般不中斷節目,而且最長為三分鐘。德國電視二台的一個特點是每個廣告之間有《小小美茵茨人》的動畫。
技術
一開始德國電視二台僅使用地面站在西德境內播送。二台使用的地面站不是自己的,而是租用德意志聯邦郵局的設備。聯邦郵局私人化後為德國電信的設備。在1990年前其在兩德邊境設立的地面站儘量選擇得可以覆蓋東德最大面積。在當時的東德二台有許多觀眾。從1990年12月開始二台也開始在德國東部各邦內發送,使用的頻道是原德國電視廣播三台的頻道。
德國電視二台是首家德國電視台試驗有線電視傳送。從1993年8月的柏林國際無線電博覽會開始德國電視二台開始使用Astra衛星播送,同年開始使用有線電視和衛星播放數位訊號。
從2002年開始德國電視二台開始通過數位電視地面廣播播送數位電視。
德國電視二台是德國首家將所有自己製作的節目使用16:9寬幅播送的電視台。它最早使用寬幅播送的節目是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的轉播,此後它逐漸將所有自己編制的節目轉為寬幅。最後一次調整是於2007年6月25日將其新聞節目《今天》改為寬幅。
其它電視頻道
德國電視二台與其它電視台合作製作以下幾個電視台節目:
此外通過其數字節目播送三個不同的專門內容頻道(新聞、紀錄片和戲劇)。
在網際網路上德國電視二台通過串流媒體和隨選視訊提供新聞和特選節目的播送。
爭議
節目爭議
有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德國電視二台在「今日秀」節目中通過篡改中國受訪者回答等手段來愚弄收視者。[1]
此後中國外交部以及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分別向德國電視二台提出交涉,要求德國電視二台做出「正式道歉,並保證此類事件今後不再發生」。 對此,德國電視二台的台長夏希特(Markus Schächter)致函中國駐德大使吳紅波,對中方提出的抗議做出表態。信中寫道,「我很遺憾,10月20日播出的內容有關法蘭克福書展的『今日秀』節目傷害了很多中國人的感情,並且讓他們感覺受到侮辱。但這絕不是我們的用意。」[2]
此段以下報導來源連結失效,或者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6年6月27日) |
夏希特還在信中對「今日秀」的節目形式做了解釋。他說,"今日秀"節目不同於德國電視二台製作的一般性新聞節目,"今日秀"是對當下新聞話題以諷刺、戲虐、漫畫的形式進行評論的諷刺藝術節目。這種諷刺藝術形式由於語言尖銳刻薄甚至無禮的特點,只要存在就會成為"引發爭執不滿的源頭"。 [3]
親俄宣傳爭議
2024年2月2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大背景下,德國公共廣播公司ZDF的記者、電視頻道莫斯科分社的負責人科爾佩爾(Armin Körper)拍攝了一篇報道,歪曲被占領的馬里烏波爾的生活景象,引起了烏克蘭方面的強烈抗議。科爾佩爾在報道其中,他談到這座城市據稱正在「重建」,而其大多數居民都是親俄羅斯的人,那裡沒有反對派,並使用模稜兩可的短語聲稱該城市「正常運作」,描述了俄羅斯如何在大量財政資源的幫助下試圖營造正常和重建的印象。最後,他「毫不懷疑」稱不相信馬里烏波爾是俄羅斯非法占領的領土[4][5][6][7]。
烏克蘭外交部隨著要求德國電視二台提供官方解釋,其駐德國大使及馬里烏波爾市政人員亦發表譴責聲明。烏克蘭駐德國大使奧萊克西·馬基耶夫(Oleksii Makiieev)表示,這個故事在他認識的許多德國專家和記者中引起了強烈的負面反應,其中包括科爾佩爾在德國電視二台的同事,表示德國記者的同事都稱這個故事是一場「災難」[4][5]。烏克蘭外交部發言人奧列格·尼科連科表示,這種歪曲事實的行為不能被視為新聞工作,德國電視二台莫斯科分社社長沒有獲得基輔的許可前往馬里烏波爾,這違反了烏克蘭法律,亦可能會影響該電視頻道在烏克蘭的進一步活動[7][6]。馬里烏波爾市市長顧問佩特羅·安德留申科(Petro Andryushenko)反駁報道中「城市正常運作」的故事,表示被占領的城市沒有電力供應,街道上發霉和泥土問題,電力和供水也出現問題[4]。
在承受了大量觀眾和業界人士的批評後,德國電視二台回應解釋,其正在嚴肅對待針對馬里烏波爾報道的批評,強調在烏克蘭的報道中從未對馬里烏波爾是俄羅斯非法占領的領土以及誰是這場戰爭的侵略者和受害者留下任何疑問,但承認記者科爾佩爾聲稱的在俄羅斯幫助下「該城市正常運轉」這句話是具有「誤導性」的[8]。
參考文獻
引用
- ^ 存档副本. [200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7).
- ^ 存档副本. [200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8).
- ^ 存档副本. [2009-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8).
- ^ 4.0 4.1 4.2 German ZDF journalist filmed a report in temporarily occupied Mariupol, where he distorted the picture of city life :: Svidomi. svidomi.in.ua.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4) (英語).
- ^ 5.0 5.1 German TV channel films story on how Mariupol “functions” under Russian occupation. European Pravda.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5) (英語).
- ^ 6.0 6.1 German ZDF channel filmed fake stories from Mariupol occupied by Russia: Ukraine's MFA demands explanations — online.ua. news.online.ua.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4) (英語).
- ^ 7.0 7.1 German TV channel films report in Mariupol: Ukraine demands explanation. RBC-Ukraine.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3) (英語).
- ^ Немецкого журналиста подвергли жесткой критике после его репортажа о возрождающемся Мариуполе. Альтернатива.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6) (俄語).
來源
- 《Zwanzig Jahre ZDF》(20年ZDF),德國電視二台,美因茨,1981年
- 1991年8月31日簽署的ZDF協議,最後一次修改版(2005年4月1日)(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