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徐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徐桐
1934年《庚子辛亥忠烈像讚》之《徐桐像》
1934年《庚子辛亥忠烈像讚》之《徐桐像》
大清體仁閣大學士
旗籍漢軍正藍旗
字號字豫如,號廕軒
出生大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京師
逝世 大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81歲)
京師
親屬(父)徐澤醇
(子)徐承煜
(孫)徐培芝
出身
  • 道光三十年庚戌科進士出身
著作
  • 《治平寶鑒》

徐桐(1819年—1900年),字豫如,號廕軒守舊派官僚。漢軍正藍旗人,尚書徐澤醇之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出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徐桐是保守派人物之一,固守理學,極端愛清愛國,對西方文化技術不屑一顧,光緒時身居高位,讒言慈禧力挺義和團等民粹運動,其子徐承煜也很排外,但私下好玩洋物。庚子事變時,徐桐家反遭到拳民掠奪,大受羞辱。北京陷落後,受兒子建議,懸梁自殺,以免被聯軍與慈禧追究。著有《治平寶鑑》。[1][2][3]

生平

徐桐為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選庶吉士,任翰林院檢討,實錄館協修等職。坐修改中卷乾磨勘,罷職。咸豐十年(1860年),特賞檢討

同治帝登位後,在上書房行走。任太常寺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企圖為光緒皇帝收繼義子溥儁己亥立儲事件,徐桐力主支持,其實幕後為劉豫師之謀劃。[4]

徐桐治理學,敵視西洋文化。徐桐府邸位於東交民巷,他厭惡與洋人為鄰,署其門聯曰:「望洋興嘆,與鬼為鄰。」徐桐主張借義和團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對外宣戰,奏請慈禧太后下詔「無論何省何地,見有洋人在境,徑聽百姓殲除」。亦信陰門陣[5]

但義和團進據北京期間,徐宅被拳民搶掠[6],他本人更被拳民拖出公審,此時已八十歲的徐桐要跪地苦苦哀求才避過虐待[7]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徐桐懸梁自縊。[8]

其三子刑部左侍郎徐承煜亦爲主戰派,慈禧太后處死主和五大臣[9]時任監斬官。徐桐自盡後,徐承煜埋其屍於後院。而徐家婦女由幾歲至八十多歲集體自殺[7]。後徐承煜為日軍捕獲,被清廷處死。《辛丑條約》簽訂後,慈禧太后按約懲辦主戰大臣,褫徐桐職務,剝奪卹典,隨即論罪棄市,以其先死免於追究。[10]徐桐六子徐仁昭和八子徐忠昭逃往易州白楊村居住,民國初前綏遠將軍貽穀亦投靠徐家在此居住。

徐桐府邸位於今東城區東交民巷台基廠大街相交處的東南角。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府邸為比利時使館占用,現為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紫金服務中心[11]

曾收藏宋徽宗舊藏的古琴春雷」。[12]

參考資料

  1. ^ 義和團情結及其效應之一 從反清復明到扶清滅洋—– 仇外,無知與愚昧. Speak Out Taiwan. 2015-08-20 [2024-09-21] (英語). 
  2. ^ 晚清第一赖皮大臣:八国联军一来,骗老爹上吊,被斩时又满地打滚. www.sohu.com. [2024-09-21]. 
  3. ^ 最顽固守旧的晚清大臣,是如何被儿子坑死的?_徐桐_光绪帝_戊戌政变. www.sohu.com. [2024-09-21]. 
  4. ^ 清史稿》列傳二百五十二:有豫師者,字錫之,內務府漢軍。進士。官至烏魯木齊都統,以講學為桐所傾服。方太后議廢帝,立端王載漪子溥俊為「大阿哥」,桐主之甚力,實皆豫師本謀也。
  5. ^ 清·高樹《金鑾瑣記》:相素講程朱理學,在經筵教大阿哥,退朝招各翰林說陰門陣,蓋聞豫瞎之言樊教主割教民婦陰,列陰門陣,以禦槍炮云。樊實無其事。
  6. ^ 西巡迴鑾始末. [2008-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5). 
  7. ^ 7.0 7.1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ISBN 9573235145
  8. ^ 《清史稿·卷四六五》:徐桐,字廕軒,漢軍正藍旗人,尚書澤醇子。道光三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坐修改中卷干磨勘,罷職。咸豐十年,特賞檢討,協修文宗實錄。同治初,命在上書房行走,奉懿旨番講治平寶鑑,入直弘德殿,累遷侍講學士。先後疏請習政事、勤修省,成大學衍義體要以進。數擢至禮部侍郎。念外人麕集京師,和議難恃,宜壹意修攘圖自強;因條上簡才能、結民心、裕度支、修邊備四策。光緒初,授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主事吳可讀請豫定大統,以尸諫,桐與翁同龢等謂其未悉本朝家法:「當申明列聖不建儲彝訓,俾知他日紹膺大寶之元良,即為承繼穆宗之聖子。揆諸前諭則合,准諸家法則符。」疏入,詔存毓慶宮備覽。
    時崇厚擅訂俄約,下群臣議,乃條摘其不可行者:曰伊、塔各城定界;曰新疆、蒙古通商;曰運貨逕至漢口;曰行船直入伯都訥。六年,廷議徇俄人請,將赦崇厚罪,桐力持不可,謂:「揆度機要在樞廷,折衝俎豆在總署,講信修睦在使臣。赦之而彼就範,猶裨國事;若釁端仍不能弭,反失刑政大權。推原禍始,宜肅國憲。」又言:「今日用人之道,秉忠持正者為上,宅心樸實者次之。若以機權靈警,諳曉各國語言文字,遽目為通才,而責以鉅任,未有不僨且蹶者!」不報。歷充翰林院掌院學士、上書房總師傅。十五年,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晉太子太保。二十二年,拜體仁閣大學士。
    桐崇宋儒說,守舊,惡西學如仇。門人言新政者,屏不令入謁。二十四年政變後,太后以其耆臣碩望,頗優禮,朝請令近侍扶掖以寵之。
  9. ^ 徐用儀袁昶許景澄聯元立山
  10. ^ 《清史稿·卷四六五》:和議成,褫桐職,奪恤典,旋論棄市,以先死議免。
  11. ^ 師毅; 王文慧等. 北京科举地理 (PDF). 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5.12: 第213頁 [2020-01-27]. ISBN 978-7-5012-5096-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1-27). 
  12. ^ 鄭珉中. 〈宣和內府所藏“春雷”琴考析〉.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3, (2). 
  • (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465》,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外部連結

官銜
前任:
萬青藜
禮部漢尚書
光緒四年五月戊辰-光緒十年三月庚寅
(1878年6月19日-1884年4月10日)
繼任:
畢道遠
前任:
李鴻藻
吏部漢尚書
光緒十年三月庚寅-光緒二十二年十月己丑
(1884年4月10日-1896年12月2日)
繼任:
李鴻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