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徐友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徐友漁
出生1947年3月17日
 中國四川省成都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哲學家
獎項奧洛夫·帕爾梅獎
學術背景
教育程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學術工作
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

徐友漁(1947年3月17日[1]四川成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哲學家、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成就在於分析哲學政治哲學文革研究[2]中國大陸知名公共知識分子自由主義者新公民運動的發起人之一。2015年11月開始流亡在紐約新學院任駐院學者。[3][4]

生平

1947年3月17日,徐友漁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父親在1923年二七罷工不久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1925年留學法國,結識周恩來等人。1927年,被中共派遣至莫斯科中山大學,1930年奉派回國,工作於上海黨中央機關,又與劉少奇關係密切。然而父親被國民黨所捕入獄,登報聲明脫離共產黨。

徐友漁甫上小學,父親在四川大學教俄文。60年代初,父親逝世。半年後,母親也病逝。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時於成都第一中學畢業[5],後來擔任紅衛兵造反派組織領袖[6][7],上山下鄉期間在川北綿陽的一個村莊生活了三年,然後回到了家鄉,在成都打工六年。[2][6]

1977年考入四川師範大學數學系,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杜任之以及分析哲學家、維也納小組成員洪謙。獲碩士學位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至2008年退休。[5]

期間1986年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師從當代分析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邁克爾·杜米特[5]後亦曾赴哈佛大學訪問學者[8],1988年,起草向中共中央提交請願書,要求釋放魏京生。1989年參與民主運動[5]

2001至200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究學院帕爾梅客座教授,該職位是提供給「專注於廣泛和平重要領域的國際傑出研究人員」。[5]

2008年簽署《零八憲章》,對憲章內容提出過建議。[5]

2010年6月,許志永滕彪王功權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漁老虎廟發起《公民承諾》倡議書,期待中國公民意識能夠更加普遍,共同支持保護公民的權利。徐友漁也是新公民運動的發起人之一。[9]

2014年5月因參加「六四研討會」被傳喚和刑拘,參會人士包括清華大學教授秦暉、清華大學教授郭於華[5],其他被捕人士包括人權律師浦志強﹑人權活動家胡石根80後作家劉荻以及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郝建[10]。徐友漁承認是他發起5月3日的六四研討會,開會地點在郝建住處。[11]同年6月5日獲得釋放。[12]據徐友漁回憶,由於是政治犯,又是教授,在獄中待遇相對良好。[5]

2015年起流亡美國,在紐約新學院任駐院學者。[4]

獎項

2014年,徐友漁獲奧洛夫·帕爾梅獎[13],其頒獎詞:

2014年奧洛夫·帕爾梅獎授予中國哲學教授徐友漁,以表彰他堅持民主和言論自由原則的工作。

徐友漁關於自由、社會公正和人權的呼籲,是他在中國進行的抗爭,但具有普遍意義。 徐友漁出生於1947年,居住北京,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多年。他作為一位投入的中國公民和政治哲學家,要求尊重憲法保障的自由。2008年,他是《零八憲章》最引人矚目的簽署者之一。他一直致力於中國社會民主化的工作,譴責將任何形式的暴力作為一種政治手段。

徐友漁在國內外備受推崇,2001-2002年曾任斯德哥爾摩大學奧洛夫·帕爾梅客座教授,該位置是提供給「專注於廣泛和平重要領域的國際傑出研究人員」。

徐友漁通過他的研究和傾向對話的論文,為中國的和平民主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外界評價

徐友漁掌握四門外語,良好的數學背景以及有素的邏輯訓練,使得他的努力富有成效並引人注目。2004年,徐友漁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50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14]

徐友漁的觀點傾向古典自由主義[2]

著述

1994年出版的著作《「哥白尼式」的革命》於1995年獲「金岳霖學術獎」;1996主持完成並與陳嘉映周國平等合著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語言與哲學》在當代漢語語言哲學領域有著重要影響;1999年於香港出版的《形形色色的造反》被稱為是研究紅衛兵問題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2]

著作

  • 《「哥白尼式」的革命》,上海三聯出版社,1994年,獲1995年金岳霖學術獎。
  • 《羅素》,香港中華書局,1994年
  • 《精神生成語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 《形形色色的造反》,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
  • 《告別20世紀》,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 《驀然回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自由的言說》,長春出版社,1999年
  • 《直面歷史》,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 《人文立場》,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
  • 《重讀自由主義及其他》,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 《革後餘生——從牛津大學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台北,渠成文化,2023年12月

合著

  • 《語言與哲學》,三聯書店,1996年

主要論文作品

  • 精神和文化記錄片斷,《花城》,1999.1月號
  • 自由主義與當代中國,《開放時代》,1999.5月號
  • 社會轉型期的精神文化定位,《現代與傳統》,1996.3,總第10期
  • 昆德拉哈維爾與我們,《上海文學》,1998年第10期
  • 馬克思的異化觀,《哲學動態》,1980(09):15-17

參考文獻

  1. ^ 《超越文革?一種借用普世價值觀的紅衛兵回憶》. [2019-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0). 
  2. ^ 2.0 2.1 2.2 2.3 公民徐友渔. 美國之音. 2014-05-13 [2023-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 (中文). 
  3. ^ 徐友渔:中国学术自由是文革以来最糟的. 美國之音. [2021-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中文). 
  4. ^ 4.0 4.1 Youyu, Xu.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Fifty Years Later. Foreign Affairs. 2016-05-15 [2023-07-18]. ISSN 0015-7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 (美國英語).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Interview with Xu Youyu. MCLC Resource Center. 2018-11-01 [2023-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 (美國英語). 
  6. ^ 6.0 6.1 Xu Youyu, or How to Write the Histor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o as to Set China on the Right Future Path. CEFC. [2023-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 
  7. ^ 《我在文革中是造反派》,收錄於徐友漁,《驀然回首》第三章《崢嶸歲月——1967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8. ^ XU Youyu.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2023-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 (英語). 
  9. ^ 中国百多名人士联署 支持刘晓波获奖. BBC News 中文. 2010-10-14 [2021-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3) (中文(簡體)). 
  10. ^ 浦志强会见律师徐友渔健康堪忧 90后网上举牌声援. 自由亞洲電台. 2014-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2). 
  11. ^ 徐友渔称自己发起六四研讨会 拒绝央视认罪. 多維新聞網. 2014-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3). 
  12. ^ 中国释放三名因参与六四研讨会被拘人士. BBC中文網. 2014年6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8日). 
  13. ^ 中国著名民运人士徐友渔获颁瑞典人权奖. BBC News 中文. 2014-12-16 [2021-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3) (中文(簡體)). 
  14. ^ 公共知识分子50人:徐友渔. 搜狐財經. [2017-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