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信威
彭信威 | |
---|---|
出生 | 1907年 大清江西省安福縣 |
逝世 | 196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
職業 | 錢幣學家 |
配偶 | 韓綺芸 |
彭信威(1907年—1967年),江西省安福縣人,中國著名的貨幣史學家和錢幣學家[1],是用現代經濟理論研究中國貨幣史和錢幣學的先行者,著有《中國貨幣史》等著作[2]。
生平
1907年,彭信威出生於江西省安福縣嚴田鎮嚴田村老屋裡。曾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於1928年自費至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英國文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輟學歸國,在上海神州國光社從事編輯工作。1935年赴英國遊學,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聽課,並曾旁聽牛津大學的英國文學史課程,其間在夜校攻讀法文。彭信威自少年時便喜愛文學藝術,並且為研究歐洲文學而學習多種語言。彭信威在英國倫敦兩年間,因生計困難曾為出版商翻譯中國民間故事和給人抄書餬口。期間轉而研究貨幣史,並且日後終生均致力於此學科[3]。
1937年,彭信威回到香港,任香港中國銀行襄理。1941年到重慶,曾在國立重慶大學及復旦大學任教,出版過《銀行學》一書[3]。
1943年,彭信威就著手寫作《中國貨幣史》一書,1954年初版面世,1958年大幅度修改後的第二版出版,1962年增訂稿完成,並於1965年出版第三版。《中國貨幣史》一書中,他將歷代貨幣制度、貨幣購買力、物價、貨幣理論、貨幣史、錢幣學、信用機關等類內容組合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對中國貨幣史總體設計上的創製[3]。
1967年,彭信威病故。
軼事
據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戴志強回憶,彭信威與在上海市廣東路古玩市場工作的戴志強父親戴葆庭的感情深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