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相
張澤相 | |
---|---|
第3任韓國國務總理 | |
任期 1952年5月6日—1952年10月6日 | |
前任 | 李允榮 (代理) |
繼任 | 白斗鎮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朝鮮王朝慶尚北道漆谷郡 | 1893年10月22日
逝世 | 1969年8月1日 南韓漢城 | (75歲)
配偶 | 晉州鄭氏、豐山柳氏、金淵植 |
母校 | 早稻田大學 愛丁堡大學 |
張澤相 | |
諺文 | 장택상 |
---|---|
漢字 | 張澤相 |
文觀部式 | Jang Taek-sang |
馬-賴式 | Jang Taek-sang |
號 | |
諺文 | 창랑 |
漢字 | 滄浪 |
文觀部式 | Changrang |
馬-賴式 | Changrang |
張澤相(韓語:장택상,1893年10月22日—1969年8月1日)大韓民國的獨立運動家、警察、政治家。 1945年-1948年駐朝鮮美軍政廳的警官,大韓民國建國後第一代外務部部長,聯合國特派大使,第三屆韓國總理。2-5屆大韓民國國會議員。英國愛丁堡大學畢業,字 致雨(치우),號滄浪(창랑)。朝鮮王朝的貴族家出身,朝鮮的文臣張承遠的三男,慶尙北道漆谷郡北邑吾太里出生。本貫仁同張氏。
生平
15歳遠渡日本,1909年早稻田大學入學,同年10月在安重根的伊藤博文暗殺事件影響下,1910年流亡中國上海,投身獨立運動。此後在俄羅斯等國家流亡,並在1919年從德國到達英國愛丁堡,進入愛丁堡大學,但中途退學。25歲到美國,與李承晚和趙炳玉等交流革命感想。
1945年光復後回到漢城,參與組建韓國民主黨。由於英國留學經驗被推薦為京畿道警察廳警察部長、第一轄區警察廳長、首都警察廳廳長,主導鎮壓朝鮮共產黨員和南勞黨,同年10月開始任職到1948年。
1948年8月13日大韓民國政府成立,擔任第一任外務部部長和第5屆、第6屆聯合國代表團團長。李承晚拒絕他提名的駐中大使和駐英大使,他對此抗議並提交了辭職書,12月24日正式辭任。
1950年5月30日進行的第2代總選舉以慶尚北道無黨派身份參加並當選,6月19日召開的國會上,張澤相與曹奉岩、金東成被選為共同副議長,同年被選為弾劾裁判所議長,以韓國代表的身份出席聯合國大會。2年後的1952年5月6日被選為第3代國務總理,同年7月4日為直接選舉制度和國會的兩院制為主要內容的修憲案(通稱特殊改憲案)通過做出貢獻。但是在修改憲法時,警方介入(釜山政治波動),9月30日提交了辭呈,10月15日正式辭任。
1952年被選為大韓足球協會會長,1954年辭任[1]。1956年任院內國民主權擁護鬥爭委員會委員長一職。1958年任反共鬥爭委員會委員長。1961年朴正熙5·16軍事政變之後,在1963年的第6代總選挙落選。1964年任反對朴正熙的韓日會談的泛國民運動——對日屈辱外交反對泛國民鬥爭委員會委員長,1966年2月任新韓黨的顧問。
晩年全力贊助同郷申鉉碻的政治活動,有「TK教父」的暱稱。1969年8月1日去世,8月7日舉行國民葬,首爾市銅雀區銅雀洞國立首爾顯忠院安葬。
相關條目
參考
外部連結
官銜 | ||
---|---|---|
前任: 李允榮 |
韓國國務總理 第3代:1952年5月 - 10月 |
繼任: 白斗鎮 |
前任: (創設) |
韓國外務部部長 初代:1948年8月 - 1948年12月 |
繼任: 林炳稷 |
其他職務 | ||
前任: 洪性夏 |
大韓足球協會會長 第12代:1952 - 1954 |
繼任: 李鍾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