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碧羅闍
參的帕碧拉差(泰語: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พทราชา, Somdet Phra Phet Racha,1632年—1700年),暹羅阿瑜陀耶王國班普鑾王朝(Ban Phulu Luang)的首任君主。他原先是那萊王的象隊統領。那萊王寵信希臘人康斯坦丁·華爾康,施行向西方積極開放的政策。在華爾康的勸說下,那萊王答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割讓曼谷和墨吉給法國。1688年,那萊王病危,華爾康企圖擁立信仰天主教的王子亞派耶脫為王,碧羅闍立即發動政變,逮捕並處死了華爾康和亞派耶脫二人。此後,碧羅闍重兵包圍曼谷,迫使駐暹法軍退出暹羅。碧羅闍在那萊王死後登基為王,巴塞通王朝結束。
生平
早年經歷
帕碧拉差生於1632年,身材短小,但是精勇能幹,擅長軍務。那萊王時期,帕碧拉差以國王共乳兄弟,受到那萊王重要,同起居住。擔任象軍統領,曾經參與征討緬甸、柬埔寨等戰役。那萊王統治後期,華爾康弄權,帕碧拉差與之不和。帕碧拉差之子鑾蘇羅薩(Luang Surasak)曾經痛毆華爾康,將其門牙打落二枚。1688年3月,那萊王在華富里病重,因為王室並未合適的繼承人,乃聽從群臣建議,冊封帕碧拉差為攝政,代理朝政。
帕碧拉差攝政後,掌控宮廷禁軍。在蘇羅薩的慫恿下,帕碧拉差開始剷除異己,那萊王兩位兄弟遭到謀害。華爾康見形勢危急,向駐紮在曼谷的法軍求援。6月,帕碧拉差逮捕華爾康,將其論罪處死,隨後又矯詔,要求駐曼谷之法軍前往華富里,但是法人拒不從命,於是帕碧拉差下令圍攻曼谷,迫害基督教徒。7月11日,那萊王駕崩,帕碧拉差被群臣擁立為王。
統治
去世
1700年2月,帕碧拉差病重。[1]帕碧拉差有一子名為昭帕寬(Chao Phra Kwan),年約十四歲,另一子名為昭多羅薩奈(Chao Trasa Noi),年約十歲。因為兩位皆為巴塞通王室後裔,國中貴族大多認為兩位王子是最為合適的繼承人。副王蘇羅薩(Surasak)覬覦王位,有意將二人剷除.遂以贈送馬駒之名,將王子昭帕寬誘騙至宅邸。隨後與二子昭碧(Chao Phet)、昭盆(Chao Phon)將昭帕寬殺害。昭法帕寬之母左宮王后玉陀提婆(Yothathip)乃至帕碧拉差病榻前哭訴,控訴蘇羅薩為兇手。帕碧拉差得知後大怒,諭旨稱副王蘇羅薩品行不端,不得繼承王位,遂立表弟帕丕猜蘇林(Phra Phichai Surin)為王儲。當夜,帕碧拉差去世,在位十二年,壽六十九。[2]
親屬
參考文獻
前任: 那萊大帝 |
阿瑜陀耶王國君主 1632—1700 |
繼任: 帕昭·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