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帕布斯特計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規劃地圖。

帕布斯特計劃(德語:Neue deutsche Stadt Warschau 「新德國城市華沙」)是納粹德國波蘭華沙重建為一個納粹模範城市的規劃。該計劃以其創建者、納粹的「華沙首席建築師」弗里德里希·帕布斯特 (Friedrich Pabst) 命名, [1]該計劃構想將這座波蘭歷史首都,一個有150萬居民居住的城市徹底摧毀,並重建成一個有不超過130,000名居民德國小鎮。

在現代歷史著作中,「帕布斯特計劃」常被用於描繪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關破壞和重建華沙的不同計劃。當中特別指Hubert Gross和Otto Nurnberger於1940年制定的計劃和帕布斯特本人於1942年制定的計劃。兩個計劃都包括構想如何摧毀華沙大部分地區,包括其歷史古蹟和住宅區,並建立由德占波蘭的領導階級取而代之的一個新模範城市和主要交通樞紐,包括搬遷其時在華沙皇家城堡的大型人民黨廳。

1944 年華沙起義後,納粹德國決定徹底摧毀這座城市。

歷史

戰前規劃

納粹德國很早計劃就毀滅這座城市,甚至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1939年6月20日,當阿道夫·希特勒訪問維爾茨堡的一個建築部門時,留意到一個創造未來「德國」城鎮——華沙、後來被稱為帕布斯特計劃的項目。弗里德里希·帕布斯特準備了一個毀滅華沙、將波蘭人種族滅絕的技術規劃,而波蘭猶太人被定義為首要滅絕的族群。該計劃構想將波蘭首都改造為一個新的德國省級城鎮,在維斯瓦河左岸安置不多於130,000人的純德裔人口,生活所需由維斯瓦河右岸勞改營的80,000名波蘭人奴隸支持。1935年華沙的總人口約為130萬,由波蘭人猶太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組成,這意味著實施這個規劃需要徹底清除華沙的絕大部分人口。該項目包括15個子計劃和相關照片,以及可靠的前期文件。該項目中最重要的文件是由德國建築師以1:20 000比例設計的未來城鎮彩色藍圖,名為「華沙,德國新城」。最終藍圖的標題為「一個波蘭城市的毀滅和一個德國城市的建立」。

該項目的一些文件展示了華沙從17世紀下半葉到1935年的城市發展,這些文件建基於1935年的波蘭文件以及可能是由索斯諾夫斯基教授為華沙通訊和運輸發展的土地規劃所準備的科學資料納粹德國在戰前很久的時間就巧妙地以科學研究為幌子將這些文件提取出來。德國規劃師隱瞞了建立這些藍圖的背後陰謀。德國學者、歷史學家、環保學家、建築學教授以及其他專家被召去紀錄華沙所有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價值的地標、最精緻的教堂和公共建築,以及重要的圖書館藏品、藝術品和雕塑。

「德國華沙」計劃擬建在德國高速公路鐵路網絡的交叉點,涵蓋了6平方公里建築面積加上1平方公里華沙數百年歷史的布拉格區,總共7平方公裡面積,公園和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7平方公里的建築物僅是波蘭首都現有的二十份之一,並與1939年實際的道路網絡大不相同。整個城鎮中心將建於一個狹長、風景如畫的街道網,類似典型德國城鎮的規劃。現代而寬闊的波蘭首都大道(如馬薩科斯卡大街、Twarda、Mokotowska、Dzika、Oś Saska、Oś Stanisławowska)將與不少美麗的建築和宮殿一同被永久抹去。只有舊城區的遺蹟(不包括皇家城堡)、瓦津基宮美景宮和維斯瓦河畔的改建建築得以保留。

戰時執行計劃

入侵波蘭行動開始和華沙淪陷後,計劃更新將華沙在1939年9月攻勢中遭受的損毀納入計劃當中。該項目很快就被納入將東方整體德國化、實施種族滅絕的東方總計劃的一部分。

1939年10月8日,波蘭西部被第三帝國吞併,1939年10月12日,根據希特勒的法令波蘭中部地區併入波蘭總督府。出於安全原因,總督府的首府設在克拉科夫,占領的德國精英軍隊擔心華沙仍未被完全抑制。

該計劃將分幾個階段實施。該計劃的一部分「一個波蘭城市的毀滅和一個德國城市的建立」包括一張華沙中心註定要清除的生活中心的清單,根據計劃清算日期按時間順序排列。規劃師決定利用1939年9月入侵華沙時因爆炸和火災造成的破壞作為城市化改革的藉口。計劃的另一部分包括預期破壞的詳細地圖,顯示幾乎所有建築物都按照計劃被巧合地摧毀。實際上,1939年只有10%的建築物被摧毀,平民和軍事損失總計約12,000人死亡和66,000人受傷。

在「小計劃」(Kleine Planung)中,華沙的人口被限制於50萬人以內。首當其衝受此政策影響的是華沙的猶太人口,德國規劃者計劃把他們從大約482公頃的區域移除(Judenaussiedlung)並強行搬遷到只有其30%大小、143公頃的「猶太區由牆壁和瞭望塔包圍。1940年,納粹將華沙市中心的北部(沃拉和穆拉諾)改為猶太人居住區。猶太人居住區原計劃容納約30,000名有猶太人血統的華沙居民,然而最終區內有近400,000人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減少城市原來人口的下一步是系統性遷移戰爭俘虜和註定要強迫勞動或在集中營和勞改營中遭到滅絕的人。早在1940年,華沙的所有居民都有機會在街頭上被隨機圍捕並集體槍擊,最終近250,000名平民因此被殺害,今天在整個華沙都可以看到紀念這種無差別對成年人和小童進行種族清洗的牌匾。那些未能逃脫的人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馬伊達內克滅絕營,或被強迫在德國勞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強迫勞動的2,857,500名波蘭人中,很大部分是華沙和華沙省的居民。

紐倫堡審判中的漢斯·弗蘭克(中間,在被捕後不久試圖自殺),兩旁為阿爾弗雷德·約德爾阿爾弗雷德·羅森伯格

1940年2月6日,華沙時任德國人市長向德占波蘭總督漢斯·弗蘭克贈送了一份不尋常的禮物。這份禮物是一份關於德國新城華沙(Neue deutsche Stadt Warschau)的完整文件,即所謂的帕布斯特計劃,由德國建築師Hubert Gross和Otto Nurnberger準備。

從1943年7月到1944年7月,華沙集中營囚犯的任務是清除260萬立方米的瓦礫,以便將前華沙猶太人區改建為公園。[2]

參見

參考書目

  • Stanisław Jankowski, Adolf Ciborowski "Warszawa 1945 i dziś" 出版商: Wydawnictwo Interpress, Warszawa, 1971,
  • Andrzej Leszek Szcześniak "Nowe niemieckie miasto Warschau" Warschau muss sterben 阿道夫·希特勒, Nasza Polska, 18.09.2002
  • Niels Gutschow, Barbara Klain, 「Zagłada i utopia. Urbanistyka Warszawy w latach 1939-1945" (katalog wystawy), Muzeum Historyczne, Warszawa 2003
  • Niels Gutschow, Barbarta Klain: Vernichtung 和 Utopie。 Stadtplanung Warschau 1939–1945, 漢堡 1994,ISBN 3-88506-223-2

參考資料

  1. ^ Friedrich Pabst波蘭語Friedrich Pabst
  2. ^ The Order of Terror: The Concentration Cam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olfgang Sofsky page 33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