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尼泊爾王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尼泊爾王國
नेपाल अधिराज्य尼泊爾語
1768年9月25日—2008年5月28日
國歌:1962—2006:
"榮耀加於你,永恆的桂冠"(拉丁化: Shreeman Gambhir)

2006—2008:
"唯一百花盛開的國度"(拉丁化:Sayaun Thunga Phulka)
尼泊爾王國於2008年的領土範圍
尼泊爾王國於2008年的領土範圍
地位君主立憲制
英國保護國(1908—1923年)
首都加德滿都
常用語言尼泊爾語
宗教
印度教佛教
政府絕對君主制君主立憲制
君主 
• 1768年—1775年
普利特維·納拉揚·沙阿(首)
• 1950年—1951年
2001年—2008年
賈南德拉·比爾·比克拉姆·沙阿(末)
立法機構御前會議(1768—1990)
議會(1990—2002)
御前會議(2002—2006)
議會(2006—2007)
臨時議會(2007—2008)
歷史 
• 普利特維·納拉揚·沙阿領導下統一
1768年9月25日
1846—1951
1951—2008
1951—1960
1960—1990
1990—2001
2002—2006
2006—2008
• 實行共和制
2008年5月28日
貨幣尼泊爾莫哈爾(1768—1932)
尼泊爾盧比(1932—2008)
ISO 3166碼NP
前身
繼承
馬拉王朝
尼泊爾

尼泊爾王國尼泊爾語नेपाल अधिराज्य),前期又稱廓爾喀王國,也有印度教真土(Asal Hindusthan)之稱,存在於1768年—2008年,是尼泊爾歷史上的國家。2006年8月,尼泊爾議會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改國號為尼泊爾。2008年5月28日,制憲會議通過決議廢除長達240年的君主制成立共和制,成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歷史

廓爾喀王國

17世紀中葉廓爾喀人興起,在西部甘達基河沿岸建立了一個小王國(沙阿王朝的前身),1768年,巴里斯威·那拉揚·沙阿統一了尼泊爾地區,結束了加德滿都谷地三城分地割據的狀態。尼泊爾語——西部地區的一種印歐語系語言,代替了尼瓦爾語成為官方語言。

國力強盛的廓爾喀於1788年和1791年兩次入侵清朝統治下的西藏,最終被清軍擊退,史稱「廓爾喀戰役」。戰後廓爾喀成為中國的屬國,向清朝皇帝稱臣進貢。而英屬東印度公司在佔領印度後,漸漸向北進發,經常侵略哲孟雄不丹等小國。所以,廓爾喀和清朝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宗藩關係,以遏制英國的侵略。但自清朝中葉以後國勢衰弱,清廷被內憂外患困擾,無暇理會外藩。據說在中華民國建立後,袁世凱曾想邀請尼泊爾(即廓爾喀)加入所謂的「五族共和」,但當時的尼泊爾已經受英國控制。[1]

1791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了一項掠奪性的「通商條約」。1815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了「塞格里條約」,強迫尼泊爾把南部大片土地割給東印度公司,並要求尼泊爾在內政和對外貿易方面接受英國的監督。1846年,親英的廓爾喀軍人江格·巴哈都爾·拉納發動政變,奪得尼泊爾軍政要職,國王的大權旁落,拉納家族世襲首相。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的獨立,並與尼泊爾簽訂了「永久和平條約」。

尼泊爾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尼泊爾的特權地位也隨著尼泊爾人民的不懈鬥爭而喪失。1951年,尼泊爾的大會黨聯合國王勢力,迫使拉納首相交出政權,結束了拉納家族105年的世襲統治。尼泊爾國王特里布萬頒布臨時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1960年12月馬亨德拉國王親政,1961年1月宣布禁止一切政黨活動。1962年4月憲法規定尼泊爾為印度教君主國。1990年,比蘭德拉國王迫於反對派壓力,開放以君主立憲為政體的多黨議會制。1996年2月13日,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宣布發動「人民戰爭」。

2001年6月1日晚,加德滿都納拉揚希蒂王宮突然發生槍擊事件,王儲狄潘德拉因為選妃問題而連殺國王比蘭德拉、王后艾斯瓦利亞、小王子尼拉揚、公主什魯蒂等10多名王室成員。狄潘德拉本人亦自殺身受重傷,後不治身亡。[2] 畢蘭德拉國王的弟弟賈南德拉4日在哈努曼多卡宮(老王宮)加冕,繼承王位。不過,不少民眾相信這其實是賈南德拉所策劃並嫁禍予王儲,因此由賈南德拉所統轄的尼泊爾王室聲望大不如畢蘭德拉時代。此後,尼泊爾共產黨的武裝勢力漸獲得部份民眾的支持。截至2006年,尼泊爾除了首都加德滿都外,大部分地區受尼共控制;2004年底,尼共開始對首都圍城。2005年2月1日,國王賈南德拉解散政府,宣布未來3年由他親自領導新的部長委員會。[3]

2006年1月2日,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反政府武裝分子宣佈終止為期近4個月的單方面停火,並開始連串突襲。1月14日,武裝份子突襲加德滿都郊區的兩個警察哨站,打死十多名警察。次日,尼泊爾內政部發佈公告,在加德滿都實施宵禁,並在1月19日指示國營尼泊爾電訊公司中斷加德滿都對外的流動通訊服務,以阻撓反對派七黨聯盟於1月20日舉行的大規模遊行示威。4月21日,尼泊爾反國王示威和罷工持續兩星期後,在美國和印度施壓下,國王賈南德拉屈服,表示願意還政於民。他發表電視演說,宣布會解散內閣,將行政權力交予人民,並將舉行選舉,呼籲反對派推舉首相人選。4月30日,柯伊拉臘前往王宮,接受國王賈南德拉任命並宣誓就職尼泊爾首相。[4][5]

5月18日,尼泊爾議會一致通過,解除國王賈南德拉包括軍權在內的權力,使尼泊爾日後不受王室控制。若公告內所有建議落實,尼泊爾國王將只成為象徵元首。[6] 6月11日,尼泊爾議會通過解除國王「對議會已通過的議案」之否決權,亦即議會議員在將法案簽署成法律前,毋須先徵求國王之同意。[7] 政府和尼共開始談判以決定國家的未來。11月7日,尼共(毛)和政府達成協議,放棄武裝抗爭,加入政府。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2007年9月18日,尼共(毛)宣布退出臨時政府。12月23日,主張君主立憲多黨制的大會黨和主張完全廢除君主制,實行共和制的尼共(毛)達成協議,廢除君主制,尼共(毛)返回國會。國民大會於2008年4月10日進行大選,尼共(毛)贏得30%以上的選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8]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制憲議會以560票對4票的壓倒性優勢通過決議,正式廢除君主制,成爲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尼泊爾國王

尼泊爾國王稱為拉者,王后稱為拉妮,王儲稱為拉納。尼泊爾歷代國王皆號稱為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化身。他可以升降任何人的種姓。在2006年8月之後,這項權限被議會正式廢除。

參考文獻

  1. ^ 西藏時事評論-盤點歷史上的中藏關係. www.tibet.org.tw. [201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3). 
  2. ^ 瘋狂那一夜 尼泊爾王室血案揭密 - 大紀元.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01-06-07 [201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9) (中文(臺灣)). 
  3. ^ 尼泊尔宪政危机 国王解散政府. BBC中文網. 2005-02-01 [2016-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4. ^ 84岁柯伊拉腊第五次出任尼泊尔首相. 新華網. 2006-04-30 [201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5). 
  5. ^ 尼泊爾王國 KINGDOM OF NEPAL[永久失效連結]
  6. ^ 尼泊爾國會通過削國王權力. Yahoo! 新聞. 2006-05-18 [2019-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04). 
  7. ^ 存档副本. [2006-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9). 
  8. ^ 尼泊爾政治歷史大事紀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