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尼尼微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尼尼微之戰
拜占庭-薩珊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627年12月12日
地點
尼尼微附近
結果 拜占庭勝利
參戰方
東羅馬帝國 薩珊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希拉克略 拉扎德  
Vahram-Arshusha V (被俘)
兵力
25,000-50,000[1] 12,000[2]
傷亡與損失
未知 6,000[2]

尼尼微之戰是602年-628年的拜占庭-薩珊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拜占庭的勝利導致之後薩珊波斯的內戰,並且恢復自己在中東地區原有的領土。然而,帝國權力和威望的恢復並沒有持續很久,接下來的數十年間,崛起於阿拉伯半島哈里發國家再次將帝國推向毀滅的邊緣。

背景

莫里斯皇帝被篡位者福卡斯謀殺後,萬王之王霍斯勞二世以為恩人報仇為藉口向拜占庭宣戰。雖然波斯人在戰爭的第一階段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他們征服了黎凡特埃及甚至安納托利亞的大部分,希拉克略皇帝的反擊最終導致了波斯人的崩潰。希拉克略發動的戰役打破了戰略平衡,迫使波斯人轉向防守並且使得拜占庭重新獲得優勢。波斯人與阿瓦爾人結盟,並企圖攻占君士坦丁堡,但是他們在城下被擊敗。

當君士坦丁堡圍城戰進行時,希拉克略與西突厥汗國結成了同盟,他贈送給西突厥首領——統葉護可汗大量珍貴的禮物,並且承諾將紫色寢宮出生的公主——尤多西婭·艾彼法尼婭許配給他[3] 。作為回報,在626年,這些高加索的突厥人派出了四萬大軍進入波斯帝國劫掠和破壞,並引起了第三次波斯-突厥戰爭[4]拜占庭和突厥聯軍準備圍攻提比里西[5]

入侵美索不達米亞

在627年9月中旬,希拉克略留下統葉護可汗的軍隊繼續圍攻提比里西,而他自己親率大軍攻入波斯的心臟地帶。這時,他指揮著25000-50000人的軍隊和4萬突厥盟軍。然而,因為氣候惡劣的冬季來臨,這些突厥人很快離開了希拉克略[1]。希拉克略被拉扎德的12000人的軍隊跟蹤[2] ,但他設法擺脫了拉扎德並攻入了波斯帝國的心臟——美索不達米亞[1]。希拉克略通過掠奪在鄉間獲得了食物和戰馬的飼料,留給尾隨的拉扎德部隊一片被洗劫一空的地區,以至於拉扎德無法獲得補給,這給拉扎德的軍隊造成了損害[6][7]。627年12月1日,希拉克略渡過大扎布河,並在舊亞述王國首都尼尼微的廢墟附近紮營。這是一次從南向北的進軍,並不在南進的路線上。然而,這一動作避免了落入波斯人的埋伏並被擊敗的結局。拉扎德則從另一方向逼近尼尼微。這時,3000名波斯援軍正在趕來的消息迫使希拉克略迅速行動起來。他率軍渡過底格里斯河,做出準備撤離波斯的假象[7][8]

尼尼微之戰路線圖

戰場

希拉克略在大扎布河以西,距離尼尼微廢墟一定距離的地方發現了一片平原[9]。這使得拜占庭軍隊得以發揮他們在長槍和近身格鬥上的優勢。而且,濃霧影響了波斯弓箭手的視野,使得拜占庭軍隊可以以很小的損失頂著波斯人的箭雨發起衝鋒[8]。沃特·凱吉認為這場戰役發生在卡拉姆雷斯河附近[10]

戰役過程

拉扎德將他的軍隊分成三部分,然後發動了進攻[11]。希拉克略佯裝撤退,吸引波斯軍隊來到平原,並出乎他們意料的發動了反擊。在8小時的戰鬥後,波斯軍隊突然撤到附近的山腳下,雖然這並不是一場潰敗,但是此時已經有6000波斯人陣亡了[12][13][2][14]

尼基弗魯斯的《簡史》中寫到,拉扎德向希拉克略挑戰,要求決鬥。希拉克略接受了挑戰,並輕鬆的將其一擊刺於馬下;另外兩名波斯將領發起挑戰,也被希拉克略擊敗。無論如何,拉扎德在這場戰役中陣亡。而那3000名波斯援軍抵達時波斯人大勢已去[15]

影響

尼尼微之戰不是一場徹底的勝利,因為拜占庭人沒能占領波斯營地[16]。然而,這次重大的勝利已經足夠摧毀波斯人的抵抗。再也沒有一支波斯軍隊能阻止希拉克略的勝利大進軍,他洗劫達斯塔格德——霍斯勞二世的宮殿所在,收穫巨大的財富並收回歷年戰爭中被波斯奪走的300噸黃金[17]。霍斯勞二世已經提前逃到埃蘭的群山之中,並試圖重整力量保衛泰西封[12][18] 。希拉克略暫時無法攻擊泰西封,因為納拉萬河上的橋梁倒塌。

然而波斯軍隊背叛並推翻霍斯勞二世,擁立他的兒子卡瓦德·西羅埃為萬王之王。霍斯勞二世在地牢中忍受5天飢餓後死亡,他在第五天被用弓箭緩慢的射死[19]。卡瓦德立刻向希拉克略求和。希拉克略沒有乘機摧毀波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帝國也已經精疲力竭。在和約中,拜占庭收回所有被占領的土地,所有被俘的士兵。並且獲得一大筆戰爭賠款。最重要的是,他們迎回真十字架和所有614年在耶路撒冷被奪走的聖物[19][20]。這場戰役最終為羅馬--波斯戰爭劃上句號。

註腳

  1. ^ 1.0 1.1 1.2 Kaegi 2003,第158–159
  2. ^ 2.0 2.1 2.2 2.3 Kaegi 2003,第167
  3. ^ Kaegi 2003,第143
  4. ^ Norwich 1997,第92
  5. ^ Kaegi 2003,第144
  6. ^ Kaegi 2003,第159
  7. ^ 7.0 7.1 Kaegi 2003,第160
  8. ^ 8.0 8.1 Kaegi 2003,第161
  9. ^ Kaegi 2003,第162
  10. ^ Kaegi 2003,第163
  11. ^ Kaegi 2003,第161–162
  12. ^ 12.0 12.1 Norwich 1997,第93
  13. ^ Kaegi 2003,第163
  14. ^ Kaegi 2003,第169
  15. ^ Kaegi 2003,第170
  16. ^ Kaegi 2003,第168
  17. ^ Kaegi 2003,第173
  18. ^ Oman 1893,第211
  19. ^ 19.0 19.1 Norwich 1997,第94
  20. ^ Oman 1893,第2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