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格雷爾斯雨燕天文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Explorer 84 28485 MIDEX/Swift | |
基本資料 | |
---|---|
NSSDC ID | 2004-047A |
組織機構 |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
主要製造商 | 通用動力 |
發射日期 | 2004年11月20日 17:16:00 UTC |
發射地點 |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17 |
發射載體 | Delta II 7320-10C |
任務時長 | 已運行:20年1個月4日 |
質量 | 1470.0 kg |
軌道高度 | 600 千米 |
軌道周期 | ~90 分鐘 |
望遠鏡類型 | 編碼孔成像板(BAT) 沃爾特I型掠射式望遠鏡(XRT) RC反射鏡(UVOT) |
波段 | 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 |
口徑 | 30 厘米 (UVOT) |
集光面積 | 5,200 厘米² (BAT) |
焦距 | 381 厘米 (UVOT) |
儀器 | |
BAT | 爆發警示望遠鏡 |
XRT | X射線望遠鏡 |
UVOT | 紫外/光學望遠鏡 |
網站 | http://swift.gsfc.nasa.gov |
尼爾·格雷爾斯雨燕天文台(英語:Neil Gehrels Swift Observatory),舊稱雨燕γ射線暴任務(Swift Gamma-Ray Burst Mission),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2004年發射的一顆專門用於觀測伽瑪射線暴的天文衛星,工作在伽瑪射線、X射線、紫外線以及可見光多個波段。
雨燕衛星由美國、英國、義大利共同研製,於2004年11月20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搭載德爾塔Ⅱ型火箭發射升空,運行在高度約600公里的近圓形軌道上,周期為90分鐘。雨燕衛星重1500千克,主要儀器有:
- 爆發警示望遠鏡(BAT),使用編碼孔成像板,面積為5200平方厘米,工作能段為15-150keV。
- X射線望遠鏡(XRT),能夠對伽瑪射線暴的餘輝進行成像,精確測定伽瑪射線暴的位置,誤差大約為3.5角秒,工作能段為0.2-10keV。同時也能夠監測餘輝在數日到數周內的光變曲線。
- 紫外/光學望遠鏡(UVOT),工作波段為170-650納米,能夠對伽瑪射線暴在光學波段的餘輝進行成像,也能測定其亮度和光譜、以及長時間光變曲線。
外部連結
腳註
政策和歷史 |
| ||||||
---|---|---|---|---|---|---|---|
載人航天 項目 |
| ||||||
無人探測 項目 |
| ||||||
單列任務(英語:List of NASA missions) (載人和無人) |
| ||||||
NASA列表 | |||||||
NASA 藝術作品 | |||||||
相關 | |||||||
布魯諾·羅西獎獲得者 |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