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心理學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12月3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7年12月3日) |
心理學 |
---|
實驗心理學將心理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處理,假定它可以採用實驗方法。該分支更注重的是研究方法。實驗心理學的建立使心理學擺脫了哲學心理學的階段,進入了科學心理學的階段。
歷史
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建立第一個實驗心理學實驗室,這被心理學教科書認為是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誌。早期的實驗心理學研究集中在感覺和知覺方面。其中費希納創立了心理物理學和提出了費希納定律,恩斯特·韋伯(Ernst Weber)發現了韋伯定律。早期的實驗心理學家只注重對知覺的研究,對用實驗研究一些高級心理過程記憶、思維表示懷疑。而1879年艾賓浩斯開始的對記憶的開拓性研究(1885年出版了《論記憶》這部重要著作)推翻了這一論斷。實驗心理學由此開始了對人的高級心理活動的深入研究.
流派
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如艾賓浩斯和鐵欽納)注重思辨,採用內省、推理和知覺等方法。早期20世紀上半葉的心理學流派,實驗心理學與行為主義緊密聯繫,特別在美國,導致忽視了精神現象,在歐洲包括英國,行為主義影響較小,在如Frederic Bartlett爵士、Kenneth Craik、W. E. Hick和布羅德本特(Donald Broadbent)等心理學家的影響之下,實驗心理學家關心諸如思維、記憶和注意的話題,帶來隨後認知心理學的發展。
展望
隨著20世紀下半葉心理學研究領域的擴展,實驗心理學所覆蓋的領域延伸到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等多個領域。其中認知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的實驗研究成為主流。自1980年代開始,兩個領域開始綜合,形成一門新興的重要學科——認知神經科學。該學科把心理和大腦的統一理解作為自己的目標。
實驗心理學已經融入了當今的大多數心理學研究中。實驗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而被廣泛強調。實驗方法又分為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現場實驗在更為自然的環境下進行,對無關條件的控制沒有實驗室實驗嚴格,但現場實驗較實驗室實驗更接近真實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