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寧波耶穌聖心堂

座標29°52′37.34″N 121°33′22.60″E / 29.8770389°N 121.5562778°E / 29.8770389; 121.556277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9°52′37.34″N 121°33′22.60″E / 29.8770389°N 121.5562778°E / 29.8770389; 121.5562778

江北天主教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
編號6-0945-5-072
認定時間2006年

寧波耶穌聖心堂俗稱江北天主教堂江北岸天主堂,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的一座哥德式教堂,曾被譽為「浙江省教堂之魁」。教堂位於江北區中馬路2號,新江橋北堍,由浙江代牧區法籍主教蘇鳳文主持建造,建成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當時稱為聖母七苦堂,1876年成為主教座堂。自建成至1953年,教堂由法國神職人員管理,1953年後改由中國神職人員管理[1]。1963年,教堂停止宗教活動,1980年12月24日更名為耶穌聖心堂並復堂[2]:2805。1989年12月12日,教堂被公布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歷史

江北天主教堂由浙江代牧區第四任代牧蘇鳳文於1871年主持修建於寧波江北岸,次年竣工,定名聖母七苦堂。1876年,教堂正式成為主教座堂並新建主教公署、藏經樓等設施。蘇鳳文於1883年病逝[1],墓碑藏於江北天主教堂內[4]

浙江代牧區代牧趙保祿神父

繼蘇鳳文後擔任浙江代牧區主教的是法國遣使會士趙保祿。1884年正式上任時,正值中法戰爭期間,寧紹台道薛福成將寧波城內法國人遷往江北岸,名為保護,實為監視[2]:67。在趙保祿任上的1899年,教堂增建鐘樓,形成現在的外觀[3]。同年,教堂以江北岸修建公路需要讓地為由,要求清政府將新江橋至輪船碼頭(今寧波美術館)及附近水面納入教堂特權範圍,當時稱為「白水權」。教堂將這一段甬江江岸出租,用於修建碼頭,獲取收益[5]。趙保祿先後擔任浙江代牧區和浙東代牧區代牧,時間長達41年,曾在草馬路附近先後買地70餘畝,建立大小修道院、普濟院和毓才中學等機構,因其對教會拓展影響力和創辦慈善事業貢獻卓著,獲得教宗、清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和法國政府頒發的榮譽[1],其權勢亦超過寧波當地主要官員,時人有「道台一顆印,不及趙主教一封信」之說,民國《鄞縣通志》更稱其為「宰割一府生靈而官無力制止之」[6]。1926年趙保祿死後,靈柩從巴黎運至寧波,亦葬於江北天主教堂[7]

趙保祿的繼任者為法國神父戴安德,1926年擔任浙東代牧區(後為寧波代牧區)代牧[1]。次年8月,由於江北岸亟需拓寬道路(即今江北區境內的外馬路),缺乏資金,且受到五四運動後的愛國思潮影響,當時的寧波市長羅惠僑計劃收回教堂「白水權」,但國民政府外交部對此只是原則同意,因而未能成事。至1931年,鄞縣縣長陳寶麟著手就此事向天主堂交涉獲得成功,至此教堂對甬江沿岸的特權被地方政府收回[5]。抗日戰爭爆發後,1941年,寧波被日軍占領,日軍將同盟國神父遷往上海首善堂。抗日戰爭結束後的1947年,寧波代牧區改為寧波教區,戴安德成為首任主教[2]:2804。1949年前後,國軍多次轟炸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教堂成為普通百姓躲避空襲的地點[8]

過火後的教堂屋頂被全部燒毀,攝於2014年8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戴安德因涉間諜案,於1953年被捕,次年被驅逐出境[1]。1958年6月,寧波教區遷移到今海曙區境內的聖母升天堂,寧波市天主教愛國會也在該堂成立,江北天主教堂於1963年停止宗教活動[2]:2805,2806,建築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舟嵊要塞區後勤部占用[9]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受到紅衛兵衝擊,管風琴被毀[2]:2456改革開放後的1980年,軍隊將教堂交還教會,1993年歸還主教公署。1980年12月24日,教堂改名為耶穌聖心堂並復堂,再次成為主教座堂,寧波市天主教愛國會也搬遷至此[2]:2805。次年12月,經過維修的江北天主教堂重新開放,成為浙江省內文化大革命後首座開放的天主教堂。2001年,教堂周邊房屋被拆遷,附近建成外灘公園[8]

2014年7月28日凌晨,教堂發生火災,建築主體屋頂坍塌,鐘樓毀壞,附屬建築群未過火,實際過火面積約500平方公尺,無人員傷亡[10],但教堂無法繼續使用[11]。次年1月,教堂修繕方案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12]。此次修復除修復教堂主體建築外,還翻修了趙保祿墓,新建了露德聖母亭。2016年10月29日,教堂完成修復並重新開放,當日舉行了復堂慶典彌撒[13]

建築

江北天主教堂建成時是浙江省內等級最高的教堂。教堂建築主體為單鐘塔哥德復興式建築。除主體建築外,教堂範圍內還包括主體建築、主教樓、神甫樓和備修院組成,此外還有20世紀80年代修建的藏經樓和修女樓。神甫樓和備修院已不歸教堂管轄,而是分屬於兩間私人會所[14]

建築結構

教堂主體建築坐東朝西,自西向東分別為鐘樓、大廳、袖廳和聖壇,符合教廷聖壇朝東的規定。南牆有一間向外突出,辟有趙保祿墓室。建築東西長43.94公尺,南北寬20.58公尺,高約30公尺,外形為拉丁十字形布局,建築總面積為795平方公尺,在寧波三江口各個角度均十分醒目[15][16]。建築外牆為錯縫砌實疊牆,厚度為60至70公分,異常牢固[17]。建築內部空間由兩排共24根立柱分為中廳和左右側廳,頂部吊頂高度相近,形成巴西利卡形制。吊頂為木筋灰板條吊券頂,在室內空間構成若干尖拱券,構成哥德式教堂的常見內部形式。梁架由木柱支撐,下為青石柱礎,木柱外包小柱,形成束狀。在教堂建設中,由於本地工匠的介入,教堂屋頂並沒有完全採用西式做法。屋頂為筒瓦蓋頂,大廳和袖廳採用了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抬梁式架構,屋頂坡度小於常見的哥德式教堂,傳統哥德式建築中承擔屋頂重量的拱券則完全成為裝飾。聖堂上方則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攢尖頂。整座建築成為中西建築形式交融的產物[15]

建築裝飾

教堂外立面大面積使用青磚,紅磚點綴,與浙江地區其他近代建築相近[16]。門窗多採用尖券,與大小尖頂和其他建築細節形成向上的動感。教堂正面(西立面)為哥德式教堂典型的「三三式」設計,入口、玫瑰窗和頂部鐘塔形成了縱向的劃分,而鐘塔和兩側大廳構成橫向的劃分[15]。底層為三扇尖頂券門,象徵三位一體的宗教理論[18]。正門採用寧波本地生產的梅園石砌築,外大內小,剖面為八字形,斜面使用密排線腳,使厚牆中的門洞不再單調。除正門上方設有玫瑰窗外,兩扇側門上方也各設一扇,裝飾為卷葉紋,相比西方傳統教堂玫瑰窗顯得簡潔[15]。與哥德式教堂在大廳和聖壇外側設置飛扶壁的做法不同,江北天主教堂並未設置飛扶壁,而是在扶壁牆上方設置細尖頂,下方使用紅磚形成圓窗狀[16]。屋檐檐口圍繞柱子設置牛腿,下有紅磚線條作進一步裝飾[15]

相關活動

江北堂區轄有江北、慈城、下邵、柴橋、神馬、鎮海城關、嵐山7個堂點,2000年有本堂神父一名,共有教友900人[1]。教堂每周日舉行朝夕兩次彌撒[19]。除常規的宗教儀式外,江北堂還會舉行助老等慈善活動[20]。教堂亦是屬於一大批寧波人的集體記憶,也是寧波人拍攝婚紗照的必選地點。2014年教堂發生火災後,媒體曾以「半個城的人失戀了」為題進行報道[17]

保護和修復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江北天主教堂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22日

1983年,江北天主教堂被列入江北區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2456。1999年,寧波市民投票評選江北天主教堂為「寧波市十佳優秀近代建築」[19]。2005年,浙海關舊址等4座近代建築併入,「江北岸近代建築群」整體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2006年,江北天主教堂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保護範圍西、南為建築外牆向外5公尺,東為建築外牆向外2公尺,北為中國通商銀行寧波分行舊址南牆。建設控制地帶為甬江大橋、人民路、甬江北岸合圍的區域[22]

2014年5月,寧波市江北區文保所曾對教堂進行測繪和拍照。2014年7月教堂遭受火災後,寧波市、江北區政府對教堂進行了緊急加固。2015年1月,國家文物局批覆了教堂修複方案,內容包括屋面復原和修理、外立面修繕以及室內和機電設施修繕。修繕時,對之前維修中屋面敷設的小青瓦進行了剔除,改回教堂初建時所用的青筒瓦[12]。同時,對於損毀較嚴重的塔鍾採用最大程度使用原構件的修複方式[23]。2016年7月,教堂完成修復並通過驗收[24]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天主教宁波教区简史. 浙江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 2012-05-01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宁波市志. 中華書局. 1995. ISBN 978-7-10101-507-2. 
  3. ^ 3.0 3.1 3.2 江北天主教堂. 江北區文管所. 2018-01-08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9). 
  4. ^ 中國寧波逾百年座堂火警中焚毀幸無傷亡. 天亞社. 2014-08-08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5. ^ 5.0 5.1 倪維熊. 收回宁波天主堂“白水权”的经过. 宁波文史资料(第九辑):宁波港史资料专辑. 寧波: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寧波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6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6. ^ 宁波老教堂. 北京晚報. 2014-09-06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7. ^ 倪維熊. 宁波的“外人居留地”. 宁波文史资料(第一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寧波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5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8. ^ 8.0 8.1 陳也喆; 林旻. 老外滩教堂昨凌晨起火 一座建筑牵动全城人的心. 東南商報. 2014-07-29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9. ^ 宁波江北天主堂.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2011-05-30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10. ^ 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火灾致主体房屋屋顶塌陷. 中國寧波網. 2014-07-28 [2014-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11. ^ 浙江:宁波主教座堂凌晨突发大火遭毁. 天主教信德網. 2014-07-28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中文(中國大陸)). 
  12. ^ 12.0 12.1 王伊婧; 吳紅波. 江北老外滩天主教堂修缮工作启动. 寧波日報. 2015-02-01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13. ^ 浙江:宁波江北天主堂火后重建竣工 举行隆重复堂庆典. 天主教信德網. 2016-11-04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中文(中國大陸)). 
  14. ^ 老外滩天主教堂主体修复完成 所有建筑将统一风格. 中國寧波網. 2016-01-04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3).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傅亦民. 移植和本土化——中西文化共同作用下的宁波江北天主教堂. 中外建築. 2014, (2): 41-43. 
  16. ^ 16.0 16.1 16.2 宋吟霞. 宁波江北岸外滩近代建筑研究. 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2017: 37-40. 
  17. ^ 17.0 17.1 葉知秋; 樓曉洪. 宁波140多年教堂被烧毁 市民:半个城的人失恋了. 現代金報. 2014-07-29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18. ^ 楊潔. 浙江近代典型教堂建筑研究. 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2007. 
  19. ^ 19.0 19.1 天鼎. 宁波江北岸天主教堂. 古今談. 2000, (3): 59-60. 
  20. ^ 宁波江北堂青年看望老人 为复活的基督作见证. 浙江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 2018-04-09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4). 
  21.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5-03-16 [2009-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2. ^ 江北天主教堂.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8-01-24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3). 
  23. ^ 王麟. 江北天主教堂百年塔钟有望重新响起.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5-07-11 [2018-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3). 
  24. ^ 王鵬. 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修复完成 前年因失火损坏. 寧波晚報. 2016-07-05 [2018-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6).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