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威廉·普洛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威廉·普洛特
William Prout
威廉·普洛特的肖像
由Henry Wyndham Phillips所畫[1]
出生1785年 (1785)
英國格洛斯特郡的霍頓
逝世1850年 (1851)(65歲)
英國倫敦[2]
國籍英格蘭
母校愛丁堡大學醫學士,1811年)[2]
知名於普洛特假說
獎項科普利獎章 (1827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化學
醫學

威廉·普洛特(William Prout,1785年1月15日—1850年4月9日)FRS,是英國化學家、外科醫生、自然神論者。今天他被人們所銘記主要是因為所謂的普洛特假說。該假說指出「如果原子量為1,那麼所有其他原子的原子量都是它的整數倍,氫原子是所有其他原子的組成單元。」

生平

威廉·普洛特在1785年在格洛斯特郡的霍頓出生,十七歲時由牧師教育他。後來在布里斯托爾的Redland學院及愛丁堡大學求學,1811年獲得醫學士學位[3]。他的專業主要是在倫敦擔任外科醫生,但也有從事化學研究。他是生物化學領域的活躍研究者,進行許多生物分泌物的分析,他認為那是體內組織分解所產生的。普洛特在1823年發現液中含有鹽酸,可以用蒸餾胃液來分離。他在1827年時提出了食物成份的分類概念,將食物成份分類為糖及澱粉、油狀體及蛋白,之後才分為成糖類、脂肪及蛋白質[4]

威廉·普洛特發現,不同種類的尿路結石[5]

現代人對威廉·普洛特的認識,主要因為他在物理化學上的貢獻。他在1815年以當時可得的原子量表為基礎,匿名的提出假說,認為每一個原子的原子量都是原子原子量的整數倍,因此推測氫原子是唯一真正的基本粒子(他稱為是protyle英語protyle[6]),其他化學元素的原子是由不同數量的氫原子組成,這就是普洛特假說。當時沒有準確的測量來佐證普洛特假說,但這是對原子結構很基本的概念。因此歐內斯特·盧瑟福在1920年將新發現的質子命名為 proton,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紀念威廉·普洛特的貢獻。

普洛特對氣壓表的改進有所貢獻,皇家學會將他的設計成為國家標準。

普洛特在1819年獲選為皇家學會院士[7]。他在1831年向倫敦皇家內科醫師學會講述了Goulstonian Lecture英語Goulstonian Lecture,內容是將化學應用在醫學中[3]

普洛特寫了第八本 Bridgewater Treatise,名為 Chemistry, Meteorology, and the Function of Digestion, considered with reference to Natural Theology。在書中他開始用 convection(傳導)一詞來說明能量的轉換[8][9]

普洛特在1814年和住在愛丁堡的亞歷山大·亞當的女兒艾格尼絲·亞當結婚,他們生了六個小孩[10]。普洛特在1850年在倫敦過世,安葬在肯薩爾格林公墓。

普洛特英語Prout (unit)是核子結合能的單位,是氘結合能的1/12,或是185.5電子伏特。此單位得名自普洛特。在早期為質子命名時,Proutons也是其中可能的名稱之一。

榮譽及獎項

文獻

普洛特假說, 1947年

相關條目

註解

  1. ^ Rosenfeld, Louis. William Prout: Early 19th Century Physician-Chemist. Clinical Chemistry. 2003, 49 (4): 699–705 [2020-07-13]. PMID 12651838. doi:10.1373/49.4.699可免費查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2. ^ 2.0 2.1 britannica.com. [2020-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6). 
  3. ^ 3.0 3.1 William Prout – Philosopher-Physician. BMJ. 1945, 2 (4421): 437. PMC 2059932可免費查閱. doi:10.1136/bmj.2.4421.437-a. 
  4. ^ Price, Catherine. Probing the Mysteries of Human Digestion. Distillations. 2018, 4 (2): 27–35 [30 Octo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5. ^ Prout, William.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Calculus, and Other Affections of the Urinary Organs 2. London: Baldwin, Craddock, and Joy. 1825. William Prout. 
  6. ^ Lederman, Leon. The God Particle需要免費註冊. 1993. 
  7. ^ Lists of Royal Society Fellows 1660–2007. London: The Royal Society. [14 Jul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4). 
  8. ^ Burr, A. C.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Gases. Isis. 1934, 21: 169–186. doi:10.1086/346837. 
  9. ^ Brock, W. H. William Prout and Barometry.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70, 24 (2): 281–294. doi:10.1098/rsnr.1970.0020. 
  10. ^ Brock, W. H. Prout's Chemical Bridgewater Treati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63, 40 (12): 652–655. doi:10.1021/ed040p652.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