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 |
---|---|
國家/地區 | 美國 |
主辦單位 |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 |
首次頒發 | 1938 |
應屆得主 | 山崎貴、澀谷紀世子、高橋正紀 和 野島達司 《哥吉拉-1.0》 |
官方網站 | oscars |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Visual Effects),由美國影藝學院通過業內人士投票,頒給每年得票最高的視覺特效,奧斯卡金像獎之一。
早在第1屆奧斯卡金像獎便設有「最佳工程效果獎」(Engineering effects),得獎電影為《鐵翼雄風》,得獎人為羅伊·龐默羅伊。但直到1938年第11屆奧斯卡金像獎之後才又以奧斯卡榮譽獎的形式肯定《北方之子》諸位幕後人員在傑出的畫面和聲音效果的成就。隔年(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起,奧斯卡便將「最佳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列為常設獎項,頒給電影中負責視覺效果和聲音效果的技術人員。但1963年第36屆時,奧斯卡另外設了「最佳聲音效果」( Sound effects),故此獎項僅頒給當屆《埃及豔后》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
1964年第37屆起,此獎項更名為「最佳特殊視覺效果」(Special visual effects),得獎影片為《歡樂滿人間》;其後1972-1976年間則以特別成就獎的形式頒給特定電影,而1977年第50屆時又更名為「最佳視覺效果」(Visual Effects)至今,訂為由指導委員會負責提名,視覺效果委員會成員投票選出獲獎電影。[1]1990年第63屆是最後一次僅有一部電影(《魔鬼總動員》)獲獎(同樣以特別成就獎形式頒授)[2],之後該獎項皆有兩部以上的電影入圍。
1930年代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1938 (第11屆) | ||
《北方之子》[note 1] | 戈登·詹寧斯、揚·多米拉、戴·詹寧斯、伊爾明·羅伯茨、亞特·史密斯、法喬特·埃多特、洛耶爾·格里格斯、羅蘭·賴德、哈利·米爾斯、路易斯·梅塞科普和沃爾特·奧伯斯特 | |
1939 (第12屆) | ||
《雨季來臨》 | 埃德蒙德·漢森 和 弗雷德·塞爾森 | |
《亂世佳人》 | 傑克·科斯格羅夫、弗雷德·阿爾賓 和 亞塞·瓊斯 | |
《天使之翼》 | 羅伊·戴維森 和 埃德溫·C·哈恩 | |
《宮廷秘史》 | 拜倫·哈斯金 和 內森·萊文森 | |
《女攝青鬼遊埠》 | 羅伊·錫瓦爾特 | |
《和平聯盟》 | 法喬特·埃多特、戈登·詹寧斯 和 洛倫·萊德 | |
《綠野仙蹤》 | A·阿諾德·吉萊斯皮 和 道格拉斯·希勒 |
1940年代
1950年代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1950 (第23屆) | ||
《目標月球》 | 喬治·帕爾 | |
《霸王妖姬》 | 塞西爾·德米爾 | |
1951 (第24屆) | ||
《行星撞地球》 | 派拉蒙影業 | |
1952 (第25屆) | ||
《怒海雄風》 | 米高梅影業 | |
1953 (第26屆) | ||
《世界大戰》 | 派拉蒙影業 | |
1954 (第27屆) | ||
《海底兩萬哩》 | 華特迪士尼影業 | |
《潛艇間諜戰》 | 二十世紀影業 | |
《他們!》 | 華納兄弟影業 | |
1955 (第28屆) | ||
《獨孤里橋之役》 | 派拉蒙影業 | |
《轟炸魯爾水壩記》 | 英國聯合影片公司 | |
《印度之雨》 | 二十世紀影業 | |
1956 (第29屆) | ||
《十誡》 | 約翰·富爾頓 | |
《原子鐵金剛》 | 阿諾德·吉萊斯皮、歐文·里斯 和 韋斯利·C·米勒 | |
1957 (第30屆) | ||
《海底喋血戰》 | 沃爾特·羅西 | |
《捍衛戰士》 | 路易·列登菲爾德 | |
1958 (第31屆) | ||
《拇指湯姆歷險記》 | 湯姆·霍華 | |
《潛艇驅逐戰》 | A·阿諾德·吉萊斯皮 和 哈羅德·亨布洛克 | |
1959 (第32屆) | ||
《賓漢》 | A·阿諾德·吉萊斯皮、羅伯·麥克唐納 和 米洛·B·洛里 | |
《地心遊記》 | L·B·阿伯特、詹姆斯·B·戈登(James B. Gordon) 和 卡爾頓·福克納 |
1960年代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1960 (第33屆) | ||
《時光機器》 | 吉恩·沃倫 和 提姆·巴爾 | |
《驚險重重》 | 奧吉·洛曼 | |
1961 (第34屆) | ||
《六壯士》 | 比爾·沃靈頓 和 克里斯·格林漢 | |
《飛天經典老爺車》 | 羅伯特·A·麥提 和 尤斯塔斯·利塞特 | |
1962 (第35屆) | ||
《最長的一日》 | 羅伯·麥克唐納 和 雅克·莫蒙 | |
《叛艦喋血記》 | A·阿諾德·吉萊斯皮 和 米洛·B·洛里 | |
1963 (第36屆) | ||
《埃及豔后》 | 小埃米爾·科薩 | |
《鳥》 | 烏布·伊沃克斯 | |
1964 (第37屆) | ||
《歡樂滿人間》 | 彼得·艾倫肖、尤斯塔斯·萊塞特 和 漢密爾頓·呂斯克 | |
《老博士的七張臉》 | 吉姆·丹佛斯 | |
1965 (第38屆) | ||
《007系列之霹靂彈》 | 約翰·史代爾 | |
《萬世流芳》 | 約瑟夫·麥克米蘭·約翰遜 | |
1966 (第39屆) | ||
《聯合縮小軍》 | 阿特·克里科申克 | |
《夏威夷》 | 林伍德·G·鄧恩 | |
1967 (第40屆) | ||
《杜立德醫生》 | L·B·阿伯特 | |
《浴血狂沙》 | 小霍華德·A·安德森 和 阿爾伯特·惠特洛克 | |
1968 (第41屆) | ||
《2001太空漫遊》 | 斯坦利·庫布里克 | |
《大北極》 | 哈爾·米勒 和 約瑟夫·麥克米蘭·約翰遜 | |
1969 (第42屆) | ||
《鐵人第1號》 | 羅比·羅賓森 | |
《火雷破山海》 | 英吉·藍陵 和 艾力克斯·魏登 |
1970年代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1970 (第43屆) | ||
《偷襲珍珠港》 | A·D·弗拉沃斯 和 L·B·阿伯特 | |
《巴頓將軍》 | 艾力克斯·魏登 | |
1971 (第44屆) | ||
《飛天萬能床》 | 丹尼·李、尤斯塔斯·利塞特 和 艾倫·馬利 | |
《當恐龍統治地球》 | 吉姆·丹佛斯 和 羅傑·迪肯 | |
1972 (第45屆) | ||
《海神號》 [note 2] | A·D·弗拉沃斯 和 L·B·阿伯特 | |
1973 (第46屆) | ||
未頒發 | ||
1974 (第47屆) | ||
《大地震》 [note 2] | 法蘭克·布倫德爾(Frank Brendel)、葛倫·羅賓遜 和 阿爾伯特·惠特洛克 | |
1975 (第48屆) | ||
《興登堡遇難記》 [note 2] | 葛倫·羅賓遜、阿爾伯特·惠特洛克 和 彼得·貝科斯 | |
1976 (第49屆) | ||
《金剛》 [note 2] | 卡羅·蘭博蒂, 葛倫·羅賓遜 和 法蘭克·范德範 | |
《攔截時空禁區》 [note 2] | L·B·阿伯特, 葛倫·羅賓遜 和 馬修·尤里奇奇 | |
1977 (第50屆) | ||
《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 | 約翰·史代爾、約翰·戴克斯特拉、理察·埃德倫、格蘭特·麥肯 和 羅伯特·布拉拉克 | |
《第三類接觸》 | 羅伊·阿博加斯特、道格拉斯·特蘭布、馬修·尤里奇奇、格雷格·詹 和 理察·尤里西奇 | |
1978 (第51屆) | ||
《超人》 [note 2] | 萊斯·鮑威、科林·奇爾弗斯、丹尼斯·庫普、羅伊·菲爾德、德里克·麥丁斯 和 佐蘭·佩里西克 | |
1979 (第52屆) | ||
《異形》 | H·R·吉格爾、卡羅·蘭博蒂、布萊恩·強生、尼克·阿爾德 和 丹尼斯·艾林 | |
《1941年》 | 格雷格·詹、威廉・A.・弗萊克 和 A·D·弗拉沃斯 | |
《黑洞》 | 彼得·艾倫肖、阿特·克魯克香克、尤斯塔斯·萊塞特、丹尼·李伊、哈里森·艾倫肖 和 喬·海爾(Joe Hale) | |
《007系列之太空城》 | 德瑞克·梅丁斯、保羅·威爾森(Paul Wilson) 和 約翰·艾文斯 | |
《星艦迷航記》 | 道格拉斯·特蘭布、約翰·戴克斯特拉、理察·尤里西奇、羅伯特·斯瓦特、大衛·K·史都華 和 格蘭特·麥肯 |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2020 (第93屆) | ||
《TENET天能》 | 安德魯·傑克遜、大衛·李、安德魯·洛克利 和 斯科特·R·費希爾 | |
《愛與怪物》 | 馬特·斯隆、珍妮薇芙·卡梅雷利、麥特·艾弗特 和 布萊恩·考克斯 | |
《永夜漂流》 | 馬特·卡斯米爾、克里斯·勞倫斯、麥斯·索羅門 和 大衛·沃特金斯 | |
《花木蘭》 | 西恩·安德魯·法登、安德斯·朗蘭茲、塞思·莫瑞 和 史蒂夫·英格拉姆 | |
《獨一無二的伊萬》 | 尼克·戴維斯、格雷格·費舍爾(Greg Fisher)、班·瓊斯(Ben Jones) 和 聖提亞哥·科洛莫·馬丁奈茲 | |
2021 (第94屆) | ||
《沙丘》 | 保羅·蘭伯特、特里斯坦·邁爾斯、布萊恩·康納 和 格爾德·奈夫薩 | |
《脫稿玩家》 | 斯溫·吉爾伯格、布萊恩·格里爾、尼寇斯·卡拉伊蒂迪斯 和 丹·蘇迪克 | |
《007:生死交戰》 | 查利·諾布爾、喬爾·格林、喬納森·福克納 和 克里斯·科伯爾德 | |
《尚氣與十環傳奇》 | 克里斯多福·湯森、喬·法雷爾、西恩·諾爾·沃克 和 丹·奧利弗 | |
《蜘蛛人:無家日》 | 凱利·波特、克里斯·韋格納、斯科特·埃德斯坦 和 丹·蘇迪克 | |
2022 (第95屆) | ||
《阿凡達:水之道》 | 喬·勒特利、李察·貝恩漢、艾瑞克·山頓 和 丹尼爾·貝瑞特(Daniel Barrett) | |
《西線無戰事》 | 法蘭克·佩茲佐(Frank Petzold)、維托·穆勒(Viktor Müller)、馬克斯·法蘭克(Markus Frank) 和 卡密爾·賈法(Kamil Jafar) | |
《蝙蝠俠》 | 丹·萊蒙、羅素·厄爾、安德斯·朗蘭茲 和 多明尼克·杜希 | |
《黑豹2:瓦干達萬歲》 | 傑弗瑞·鮑曼(Geoffrey Baumann)、克雷格·漢梅克、R·克里斯多夫·懷特 和 丹·薩迪克 | |
《捍衛戰士:獨行俠》 | 萊恩·塔霍普(Ryan Tudhope)、賽斯·希爾(Seth Hill)、布萊恩·利茲森(Bryan Litson) 和 史考特·R·費雪 | |
2023 (第96屆) | ||
《哥吉拉-1.0》 | 山崎貴、澀谷紀世子、高橋正紀 和 野島達司 | |
《A.I.創世者》 | 傑·庫柏(Jay Cooper)、伊恩·科姆利、安德魯·羅伯茨(Andrew Roberts)和 尼爾·科博爾德 | |
《星際異攻隊3》 | 史蒂芬尼·史雷提、亞歷克西斯·瓦斯布瑞德、蓋伊·威廉斯 和 西奧·比亞萊克 | |
《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 | 亞歷克斯·伍特克(Alex Wuttke)、西莫尼·可可、傑夫·薩瑟蘭(Jeff Sutherland)和 尼爾·科博爾德 | |
《拿破崙》 | 查理·亨利、呂克-埃文馬丁-費努耶(Luc-Ewen Martin-Fenouillet)、西莫尼·可可 和 尼爾·科博爾德 |
特殊記錄
- 丹尼斯·穆倫是至今此獎項提名和獲獎次數最多的電影人:共有15次提名,並8次獲獎。
- 至今僅有三部動畫電影曾入圍此獎項:《聖誕夜驚魂》(1983)、《酷寶:魔弦傳說》(2016)、《獅子王》(2019)。1988年獲獎的《威探闖通關》則為半真人半動畫的電影。
- 獲獎最多的製片人及導演:
註釋
參考資料
- ^ 94th Academy Awards of Merit (PDF).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May 25, 20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01).
- ^ Cohn, Lawrence. Oscar Choices/Omissions Reflect Quirky Voting Rule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February 17, 1991 [May 25,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