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門嶺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門嶺之戰
日期698年
地點
結果 渤海勝利
參戰方
渤海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李楷固 大祚榮

天門嶺之戰,是698年武周契丹族將領李楷固粟末靺鞨族首領大祚榮在天門嶺的戰役。結果是靺鞨勝利,奠定了渤海國的建國基礎。

高句麗滅亡後,大祚榮隨其父舍利乞乞仲象徙居營州。696年五月,契丹李盡忠孫萬榮殺營州都督趙文翽反抗武周,乞乞仲象和白山靺鞨首領乞四比羽及高句麗餘部度遼水東徙[1],保太白山之東北,阻奧婁河,樹壁自固。儘管武則天採取姑息政策,封乞四比羽為許國公,乞乞仲象為震國公,赦免其罪。但是乞四比羽拒不受命,698年,武則天命玉鈐衛大將軍李楷固、中郎將索仇將其擊斬。乞乞仲象病死,大祚榮兼併乞四比羽部眾,繼續反抗武周軍隊。李楷固引兵過天門嶺[2],追擊大祚榮。大祚榮反擊,李楷固大敗,僅以身免。

大祚榮帥其眾東據東牟山,其統治之地方圓二千里,十餘萬戶,勝兵數萬人,自稱振國王(渤海國的前身,振國王的稱號來源於武則天對大作榮父親大仲象所冊封的震國公),附於後突厥

注釋

  1. ^ 《遼史》稱:「武后萬歲通天中,為契丹所逼,有乞乞仲象者,度遼水自固」
  2. ^ 《滿州源流考》認為:「天門嶺當在承德縣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