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慶壽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約1900年至1903年間的大慶壽寺雙塔

大慶壽寺,又稱慶壽寺,俗稱雙塔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現已無存。

簡介

慶壽寺在今北京電報大樓處,舊時門牌號為西長安街28號。[1]《元一統志》載,該寺的前身是金朝的慶壽宮,創建於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元朝改稱大慶壽寺。[2]《宸垣識略》載:「雙塔寺在小時雍坊西長安街,金章宗建,即元慶壽寺。專有塔二:一九級,一七級。九級者額曰『特贈光天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佑聖國師之塔』,七級者額曰『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3]至元四年新建上述兩座磚塔,故該寺俗稱「雙塔寺」。[1]

元朝初年,慶壽寺面積廣大,東至府右街,西至橫二條,北至力學胡同,南至西長安街街面。雙塔在整個寺院西南,即今北京圖書大廈南側的西長安街的馬路中間。雙塔是兩位僧人的靈塔,其中東側的是海雲和尚塔,高九級,匾題「特贈光天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佑聖國師之塔」,塔下石龕存放海雲和尚骨灰,西側的是可庵和尚塔,高七級,匾題「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寺中還有碑亭兩座,碑上分別刻有金章宗御筆「飛虹橋」、「飛渡橋」,碑亭前有溪水,四周古木蒼翠。[2]

約1900年至1911年間的大慶壽寺雙塔

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興建元大都南城牆時,慶壽寺正好在南城牆所在的直線上。元世祖忽必烈降旨,將此處城牆向南移,「遠三十步環而築之」,通過讓南城牆拐彎而保留了慶壽寺。[2]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花七年時間重修慶壽寺。至順二年(1331年)三月,元文宗將慶壽寺賜予皇太子為功德院,在慶壽寺大殿供奉皇太子彩繪真容像。[2]

海雲碑。大慶壽寺海雲塔地宮出土。首都博物館藏。碑上題有:「佑聖安國大禪師海雲和上,法諱印簡,於丁巳年閏四月初四日辰時圓寂於西京大花嚴寺,享年五十有六。奉王旨建塔於大慶壽寺之西。」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僧人姚廣孝來北平主持慶壽寺事務,並成為燕王朱棣的謀臣。明太祖朱元璋傳位其孫明惠帝。明惠帝削藩時,姚廣孝勸燕王朱棣發兵取皇位。靖難之役中,朱棣率兵進攻南京,姚廣孝佐燕王世子率萬人留守北平。明成祖朱棣登基後,恢復姚廣孝的姚姓,並賜名廣孝,授太子少師。姚廣孝一直保持僧人身份,住在慶壽寺。明朝永樂十六年(1418年)三月,姚廣孝在慶壽寺圓寂,壽數84歲。姚廣孝葬在北京市房山區崇各莊鄉常樂寺村東。[2]

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二月,慶壽寺僧覺貴擅自興建毗盧閣,閣高幾十丈。後來遭到監察御史李德全上疏,認為有窺視皇宮之嫌。明宣宗下令拆除此閣,將覺貴逮捕。[2]

明朝正統十三年(1448年)二月,太監王振藉口寺已糟朽,動用兩萬多名軍民役工大修慶壽寺,用銀數十萬兩,花費八個月,在同年十月竣工。寺前建起牌樓,額書第一叢林,此寺也更名為大興隆寺,又稱大慈恩寺。當時,皇帝親往該寺講法,大臣紛紛前去。[2]

嘉靖十四年(1535年)該寺因火災被毀,雙塔倖存。[4]嘉靖十五年(1536年),該寺舊址改為講武堂。

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又將該寺舊址改成演射所,訓練士兵騎射。後來由於演射所金鼓聲囂,影響皇宮安寧,遂把演射所遷至宣武門外的校場。該寺舊址改為演象所,訓練皇家禮儀所用大象[2]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明朝覆滅。明朝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范景文在慶壽寺雙塔旁邊跳井殉節。[2]

慶壽寺海雲塔地宮出土海雲禪師石雕像。元初。首都博物館藏。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該寺擴建,寺東北興建關帝廟,關帝廟旁邊建了專奉明朝崇禎年間重修雙塔寺碑記的廟宇,碑上記載了寺名變更始末。清朝末年,慶壽寺早就頹敗。中華民國時期,慶壽寺大部分建築已無存,僅存雙塔。[2]

1955年4月,為拓寬西長安街,雙塔遭拆除。在拆除雙塔前,梁思成曾建議保留雙塔,建成街心環島,但該建議未獲採納。拆除時,在海雲和尚塔基下面發現了石函,內有木匣收藏海雲和尚骨灰,木匣為正方形,其蓋是覆斗形,上面貼有織金聹絲。骨灰被絲綿裹著,外面有黃地繡花綢袱,四角有四字金印「香花供養」,中央繡有黃龍,四周繡有串枝花。黃地繡花綢袱內,有金屬制牙仗,耳挖,宋朝太平年號銅錢22枚,金大定錢1枚。骨灰包上面有一頂平金綢質僧帽。石函里還有一方碑形墓誌,塗有黑漆,下承龜蚨,墓誌內容和海雲和尚塔前元朝王萬慶撰寫的道行碑內容吻合。後來,道行碑遷至法源寺,塔內出土文物轉存首都博物館[2]

北京電報大樓後身的大秤鉤胡同2號門前,有一個須彌蓮花座,附近北安里胡同有一個須彌蓮花座和一根六棱形擎天柱,這原是一對,都是該寺遺物。每個須彌蓮花座原來用於插放一根六角形擎天柱,柱頭設一圓盤,圓盤上立一尊古獸,兩柱列於大殿兩旁,驅邪避災。1950年代初,拆除該寺時,被附近居民移至胡同內當作桌子等使用。[2]

馬連良擅演的京劇四進士》,便取材於發生在該寺的歷史故事,其戲詞中有:「上寫田倫頓拜首,拜上了信陽州顧大人,雙塔寺前分別後……」[2]

參考文獻

  1. ^ 1.0 1.1 1954年因拓宽西长安街被拆除的元代双塔,网易,2005-01-14. [2016-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邱崇禄,从一张老照片中引出双塔庆寿寺里的故事,西城追忆2007年3期. [2016-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3. ^ 吳長元輯,宸垣識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4. ^ 王征,知公罪公星有定盤——南薰殿《姚廣孝像軸》考釋,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1):11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