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外國勢力在華發行貨幣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海和囒銀行10元鈔票

外國勢力在華發行貨幣史,是指外資銀行、中外合辦銀行、傀儡政權銀行以及外國軍隊等外國勢力在中國(包括各國在華殖民地租界)發行貨幣的歷史。

根據所用單位的不同,可將外國勢力在華發行的貨幣分為兩類,制錢票、銀兩票和銀元票等採用中國貨幣單位的為一類,採用外國貨幣單位的為一類。

英國

1845年,英國麗如銀行香港設立分行,在廣州設立分理處,其後又在上海福州等地設立分行,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

其後英國的匯隆銀行呵加剌銀行有利銀行麥加利銀行匯川銀行利生銀行利華銀行利升銀行相繼進入中國。

1865年,滙豐銀行香港成立,其投資人主要是英國洋行,還有美國、德國、印度、丹麥等國的洋行,是第一家總部設於中國的外資銀行。[1]

1866年,發生席捲全球的金融恐慌英語Panic of 1866,很多英資銀行停止了中國業務甚至直接倒閉,僅剩麗如銀行、有利銀行、麥加利銀行和滙豐銀行仍在中國活動。[2]:2-4

英國德豐銀行於1872年至1878年間進駐上海、福州漢口廈門等地,1883年撤出上海,業務由華記洋行代理,存續時間不長,也沒有發行貨幣。[2]:4麗如銀行在1870年代達到發展極盛時期,但隨著滙豐銀行的崛起,經營每況愈下,在1884年停業清理。

英國惠通銀行中華匯理銀行分別於1890年和1891年在中國成立。先期進入中國的銀行也不斷進行擴張,在各大通商口岸增設了分支機構。[2]:5-6

到清朝末年,在華營業的英國銀行有有利銀行、麥加利銀行和滙豐銀行三家。北洋政府時期,雖然其他各國銀行也相繼進入中國,但英國銀行仍占主導地位,其中滙豐銀行實力最強。[2]:6

麗如銀行從1846年進駐香港開始就發行鈔票,1857年該行的鈔票成為香港合法貨幣。匯隆銀行曾印製有上海地名券,但已發現的僅有試印票,可能從未正式發行。[3]英國各銀行發行的紙幣流通於英國在華的勢力範圍,即香港、上海、廣州及華南部分大中城市等地。[2]:15

法國

第二個讓其金融機構進入中國的國家是法國,被稱為「法蘭西銀行」的巴黎貼現銀行於1860年在上海設立分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於1894年在香港設立分行,之後又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設立分行,接收法蘭西銀行的在華業務。[2]:5-6[1]一戰後,中法合辦的中法實業銀行中法振業銀行設立,中法實業銀行的法方股東是東方匯理銀行。[2]:8-9上海法蘭西銀行、東方匯理銀行、中法實業銀行和中法振業銀行都曾在中國發行過紙幣。[2]:15

德國

德國德意志銀行於1872年在上海設立分行,因銀貨交易損失於1875年清算,存續時間不長,沒有發行貨幣。[4]1889年,德國成立專門對華資本輸出的德華銀行,該行總行設於上海。[2]:4-6[5]德國在華金融力量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有所減弱,德華銀行於1917年為中國政府清算接收。德華銀行和北洋保商銀行曾在中國發行過紙幣。[2]:15

俄國、蘇聯

俄國對外貿易銀行於1876年在上海設立機構,1883年撤出,存續時間不長,沒有發行貨幣。[6]1895年,名義上中國、俄國、法國合辦,實際上由俄國控制的華俄道勝銀行成立,在中國發行了多種貨幣。[2]:4-6

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朝鮮半島;8月15日,日本投降,24日,為籌集軍費,蘇軍開始自行印製軍用票。12月11日,也就是蘇聯紅軍票發行將近四個月之後,中華民國財政部長俞鴻鈞蘇聯駐華大使彼得羅夫簽訂財政協定[7],蘇聯紅軍票成為中國東北地區的法定流通貨幣。

日本

最早進入中國的日本銀行是東京第一國民銀行,該行於1880年在上海設立分行,存續時間不長,沒有發行貨幣。

1880年,橫濱正金銀行成立後在東北特別是南滿發展迅速,先後在營口、大連和瀋陽等地設有分行,並於1893年進駐上海。

甲午戰爭後,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日本於1899年成立台灣銀行,該行於1911年在上海設立分行,之後又在福州、汕頭、廈門等地設立分支機構,主要面向兩省。

1909年,朝鮮銀行安東設立辦事處。一戰期間,橫濱正金銀行在青島設立分行。1913年,朝鮮銀行在奉天設立分行,之後在東北各地設立了十幾個分行,1917年在青島,1918年在上海、天津和濟南設立分行。住友銀行三井銀行三菱銀行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中國。

1917年,橫濱正金銀行的發鈔權轉授給朝鮮銀行。日本還在東北設立了大連商業銀行、哈爾濱銀行、開源銀行等二十幾家不設分支機構的地方性銀行,這些地方性銀行主要是負責向當地輸出資本,沒有發行貨幣。

從1914年到1926年,日本在中國設立銀行28家75個分支機構。[2]:6-8一戰後,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設立,其日方資本來自興業朝鮮台灣三家銀行。[2]:8-9

美國

美國金融機構進駐中國較晚,但1887年美國曾提出了極具野心的「米建威計劃」,即中美合作建立總部位於天津的華美銀行,並在上海、費城、倫敦設分行,初設資本中美各半,中方的一半通過向美國借款和在美國發行公債籌得,並規定該行負責的業務包括經理貸款、發行貨幣、經理國庫等,意圖壟斷中國金融市場,由於遭到了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反對,以及中美兩國內部也未達成統一意見,計劃最終流產。[2]:5

19世紀時期,當墨西哥比索取代西班牙銀圓成為主要流通銀幣後,美國的銀元漸漸在華沒有了市場。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白銀因產量上升導致價格回落,約翰·傑伊·諾克斯在同他人商議後提議發行銀元,與墨西哥比索和西班牙銀圓競爭大清帝國市場,這之後貿易銀元應運而生。

1902年,美國花旗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負責經理「庚子賠款」事宜,並為美國對中國和菲律賓貿易提供服務。[2]:5一戰期間和戰後幾年間,美國迅速擴張在華金融勢力,新設運通銀行友華銀行大通銀行匯興銀行等9家銀行25個分支機構。一戰後,中華懋業銀行美豐銀行等中美合辦銀行建立。[2]:8花旗銀行、友華銀行、中華懋業銀行和美豐銀行曾在中國發行過紙幣。[2]:15

其他

1902年,比利時華比銀行在華設立機構。1903年,荷蘭貿易公司「尼德蘭商社」進駐上海,曾以上海和囒銀行的名義發行貨幣。[2]:5-6一戰後,中國、挪威丹麥合辦的華威銀行設立。[2]:8

參考

  1. ^ 1.0 1.1 《汇丰帝国》第一章 伟大企业的创业史(一). 財新網. [2016-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0).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曲振濤;張新知. 外国货币侵华与掠夺史论:1845-1949.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9508060. 
  3. ^ 鎮海·蔡小軍. 1864年汇隆银行(中国最早的外商银行之一)股票25镑. 雅昌藝術網. [2016-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6). 
  4. ^ 德意志银行在中国大陆的业务. [2016-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5). 
  5. ^ Hong Kong bran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ankgeschichte.de (1 November 1979). Retrieved on 11 January 2012.
  6. ^ 洪葭管. 在金融史园地里漫步. 北京: 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0. ISBN 9787226025291. 
  7. ^ 張岩. 二戰後蘇聯「紅軍票」在中國東北的作用[J]. 蘭台世界, 2010(1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