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辯
墨辯是指《墨子》書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六篇文獻,是墨經邏輯的基本推理程式。
研究
晉朝魯勝作《墨辯注》稱之為《辯經》。梁啓超稱墨辯即邏輯,1904年梁啓超發表的《墨子之論理學》一文試圖運用西方近代邏輯體系來勾勒墨家邏輯,但流於過簡。
胡適在赴美留學之前,即因梁啓超影響對墨學產生濃厚的興趣[1],胡適是第一個對《墨子》一書進行系統分類的人,他認為「故」與「法」是《墨經》中極為重要的兩個概念,只有懂得這兩大觀念,方才可講《墨辯》的名學。胡適批評章太炎把墨辯「三支化」是對墨辯的誤解。胡適指出,墨辯有類似三段論的推理,但不同於因明學三支作法及三段論的形式,卻具有同樣的效果。
墨辯 | 三段論 | 因明學三支作法 |
孔子必有死, 因孔子是人。 |
凡人皆有死, 孔子是一個人, 故孔子必有死。 |
孔子必有死, 因孔子是一個人。 凡人皆有死,例如舜。 |
從上述的例子來看,墨辯不用「大前提」,胡適以為: 「因為大前提的意思,已包含在小前提之中」[2]。
胡適的墨學研究的近代性比梁啓超、章太炎有很大的進步。胡適有較為深厚的西方哲學素養,能謹嚴地訓釋文字,他分析《墨經·經上》以「辯,爭彼也」,認為「彼」是訛字,正確的寫法應當是「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閲讀
- 井ノ口, 哲也, 「経」とその解説――戦国秦漢期における形成過程――, 中國出土資料研究, 1998, (2)
- 高田, 淳, 墨経の思想 : 経上・経説上について, 學習院大學文學部研究年報, 1963 國立國會図書館書誌ID:764856
- 高田, 淳, 墨経の思想 : 経下・経説下について, 東京女子大學論集, 1964
- 楊寛著、西嶋定生監訳、高木智見訳, 第二章四 墨子と墨経, 歴史激流 楊寛自伝 ある歴史学者の軌跡, 東京大學出版會, 1995, ISBN 978-4-13-023044-5
外部連結
- ctext.org 墨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墨経. Mohist Canons. 扎爾塔, 愛德華·N (編). 《史丹佛哲学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