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薩洛尼基帝國
塞薩洛尼基帝國 | |||||||||||||
---|---|---|---|---|---|---|---|---|---|---|---|---|---|
1224—1246 | |||||||||||||
地位 | 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的附庸 (1230–1237) 尼西亞帝國的附庸(1242–1246) | ||||||||||||
首都 | 塞薩洛尼基 | ||||||||||||
常用語言 | 希臘語 | ||||||||||||
宗教 | 希臘正教會 | ||||||||||||
1242年前稱皇帝,之後稱專制君主 | |||||||||||||
• 1224–1230 | 狄奧多爾·科穆寧·杜卡斯 | ||||||||||||
• 1244–1246 | 德米特里歐斯·安格洛斯·杜卡斯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 伊庇魯斯專制國攻占塞薩洛尼基 | 1224 | ||||||||||||
• 尼西亞帝國攻占塞薩洛尼基 | 1246 | ||||||||||||
|
塞薩洛尼基帝國(希臘語: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ης Θεσσαλονίκης)是一些現代學者[1]使用的史學術語,指存在於1224-1246年(嚴格來說,結束於1242年),以塞薩洛尼基為中心的一個拜占庭-希臘政權,由伊庇魯斯的科穆寧·杜卡斯王朝統治。由於塞薩洛尼基城在中文中有數種譯法,該政權又可被稱作薩洛尼卡帝國、帖撒羅尼迦帝國。
塞薩洛尼基帝國與伊庇魯斯專治國本是同一政權。伊庇魯斯的第二任君主狄奧多爾·科穆寧·杜卡斯在位時,國力強大,成為可與尼西亞帝國及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相抗衡的地區強權,他渴望占領君士坦丁堡,消滅拉丁帝國並重建1204年被十字軍消滅的拜占庭帝國。1224年左右,他在塞薩洛尼基稱帝,此後他統治下的政權就被稱為塞薩洛尼基帝國。
塞薩洛尼基帝國的強盛非常短暫,1230年,帝國軍隊在克洛科特尼察戰役中被保加利亞人徹底擊敗,皇帝狄奧多爾被俘。隨後帝國淪為保加利亞的附庸,新皇帝曼努埃爾·科穆寧·杜卡斯無力阻擋敵人的攻勢,狄奧多爾在馬其頓和色雷斯的征服成果全部喪失,米海爾·科穆寧·杜卡斯在伊庇魯斯叛亂,不再服從塞薩洛尼基政權。1237年,狄奧多爾被保加利亞人放回,他驅逐了曼努埃爾,任命兒子約翰·科穆寧·杜卡斯為皇帝(狄奧多爾被致盲,以拜占庭傳統,不能再做皇帝),被放逐的曼努埃爾則在尼西亞帝國的支持下奪取了色薩利。1242年,約翰被迫放棄皇帝(巴西琉斯)頭銜,改稱「專制君主」並承認尼西亞帝國為宗主,1244年,約翰去世,弟弟德米特里繼位,1246年,尼西亞帝國吞併了塞薩洛尼基。
背景
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後,拜占庭帝國解體,被威尼斯共和國和十字軍領袖們瓜分。拉丁帝國在君士坦丁堡建立,而希臘本土的北部和東部被封給蒙菲拉特侯爵博尼法斯,建立塞薩洛尼基王國[2][3]。但與此同時,三個希臘人國家也成功建立,挑戰拉丁人的統治,聲稱自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狄奧多爾·拉斯卡利斯統治的位於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帝國,米海爾·科穆寧·杜卡斯統治的位於西希臘的伊庇魯斯專制國;以及建立於偏遠的本都海岸的特拉比松帝國[4][5]。伊庇魯斯的米海爾一世開始向外擴張,很快占領了色薩利地區,他的繼承人狄奧多爾·科穆寧·杜卡斯則於1224年占領了塞薩洛尼基,滅亡塞薩洛尼基王國[6][7]。
興衰
塞薩洛尼基傳統上被視為拜占庭帝國僅次於君士坦丁堡的第二重要的城市,占領該城,使狄奧多爾認為自己有資格宣稱拜占庭皇帝的頭銜。伊庇魯斯國內的主教們支持這一主張,奧赫里德都主教(保加利亞牧首)季米特里奧斯·霍馬特諾斯在塞薩洛尼基為狄奧多爾加冕,加冕的具體日期不能確定,應是在1225年或1227或1228年[8][9]。公開稱帝後,狄奧多爾開始把眼光投向君士坦丁堡,當時第二保加利亞帝國的伊凡·阿森二世與尼西亞帝國的約翰三世·瓦澤塔斯都是原拜占庭領土上的強權,都有占領君堡的野心。1225年,約翰三世搶先攻占了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重鎮亞德里亞堡,但狄奧多爾隨後向色雷斯進軍,迫使尼西亞帝國放棄其歐洲領地。這時,狄奧多爾似乎能夠輕鬆地占領君士坦丁堡,但尼西亞帝國與困守城內的拉丁帝國簽訂盟約,保加利亞沙皇伊凡·阿森二世也不顧與狄奧多爾的盟約,也與拉丁帝國開始談判,使得其計劃落空[10]。1230年,狄奧多爾出人意料地出兵進攻保加利亞,但在克洛科特尼察戰役中打敗,他的軍隊幾乎覆滅,狄奧多爾本人則被俘虜,後因為陰謀殺害保加利亞沙皇,又被致盲[11][12]。
此次失敗對塞薩洛尼基帝國的力量造成巨大損害,因為它本來就是一時的軍事擴張和君主的個人能力的產物。先前占有的色雷斯、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的領土迅速落入保加利亞人手中,這也使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成為此時巴爾幹半島上的強權[12][13]。狄奧多爾的弟弟曼努埃爾·科穆寧·杜卡斯接替被俘的哥哥,控制塞薩洛尼基城周邊以及色薩利和伊庇魯斯,但他要承認保加利亞為宗主,為了爭取一定的行動自由,他甚至求助於哥哥的敵人尼西亞帝國,承認約翰三世·瓦塔澤斯皇帝以及流亡在尼西亞的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地位[14]。這時,流亡中的米海爾二世·科穆寧·杜卡斯(伊庇魯斯第一任君主米海爾一世的私生子)也趁亂回到伊庇魯斯,贏得了不少支持,曼努埃爾無力阻止,只能接受既成事實,承認米海爾二世對伊庇魯斯的統治,米海爾名義上承認曼努埃爾為宗主,後者則授予他「專制君主」的頭銜;但到了1236-1237年,米海爾就開始不再承認曼努埃爾的權威——以獨立統治者的身份奪取了科孚島,並以自己的名義頒布法律和締結條約[15]。
1237年,保加利亞沙皇伊凡·阿森二世娶狄奧多爾的女兒為妻,因此他釋放了狄奧多爾,後者秘密地回到了塞薩洛尼基,發動政變推翻了曼努埃爾。按拜占庭傳統,盲人不能為帝,所以狄奧多爾讓自己的兒子約翰·科穆寧·杜卡斯加冕稱帝,自己在幕後掌握大權[16][17]。曼努埃爾逃到尼西亞,向約翰三世皇帝宣誓效忠,1239年,他重回色薩利,開始集結部隊進攻塞薩洛尼基,攻占了拉里薩;狄奧多爾提出協議,讓曼努埃爾統治色薩利,另一個兄弟君士坦丁·科穆寧·杜卡斯則統治埃托里亞和阿卡納尼亞,狄奧多爾和兒子保留塞薩洛尼基,曼努埃爾接受了這一方案,統治色薩利直到1241年死去,曼努埃爾死後,伊庇魯斯的米海爾二世迅速占領了色薩利[18]。
向尼西亞帝國屈服
1241年,狄奧多爾在得到對方的安全保證的情況下,前往尼西亞,但約翰三世卻將他扣留,次年,約翰三世向歐洲進發,意圖奪取塞薩洛尼基,但由於蒙古人入侵小亞細亞,他被迫回軍,這時他與狄奧多爾的兒子約翰達成協議,允許他繼續統治塞薩洛尼基,但要他放棄皇帝頭銜,並承認尼西亞帝國的權威[16][19]。
1244年,約翰去世,他的弟弟德米特里歐斯·安格洛斯·杜卡斯繼位,德米特里歐斯為人輕浮,不受民眾歡迎[20]。1246年,約翰三世再次發兵歐洲,在三個月之內,從保加利亞那裡奪取了色雷斯和馬其頓的大部分,保加利亞成為尼西亞帝國的附庸,伊庇魯斯的米海爾二世也奪取了馬其頓的西部[21]。打敗保加利亞後,約翰三世轉向塞薩洛尼基,城中的顯貴們已與他通謀,要推翻德米特里歐斯的政權。約翰三世到達塞薩洛尼基城下,德米特里歐斯拒絕出城向他致敬,但城內的尼西亞支持者們打開了一扇城門,尼西亞軍隊隨之進城。之後,塞薩洛尼基帝國併入尼西亞帝國,由總督安德洛尼卡·巴列奧略(米海爾八世之父)統治,德米特里歐斯被送到小亞細亞,約翰三世賜予他一所莊園,使他過上了較舒適的生活,他的父親狄奧多爾則被流放到沃德納(今埃澤薩)[16][22]。
餘波
塞薩洛尼基帝國滅亡後,伊庇魯斯的米海爾二世仍然以親屬關係宣稱對塞薩洛尼基的所有權,試圖重新建立一個可以挑戰尼西亞帝國及拜占庭皇位的強大國家。1251-1253年,他與被流放的狄奧多爾·科穆寧·杜卡斯聯手發起進攻,但被擊敗;1257年,他又尋求與其他勢力結盟,包括亞該亞侯國和西西里王國的曼弗雷迪,但諸國聯軍在佩拉戈尼亞戰役中被尼西亞帝國擊敗,勝利的尼西亞軍隊甚至短暫地占領了色薩利和伊庇魯斯,米海爾的野心化為泡影。此戰也為尼西亞帝國1261年收復君士坦丁堡,恢復拜占庭帝國掃清了障礙[23][24]。
統治者列表
- 狄奧多爾·科穆寧·杜卡斯(1224-1230,加冕於1225或1227年)
- 曼努埃爾·科穆寧·杜卡斯(1230-1237,加冕於1235或1237年)
- 約翰·科穆寧·杜卡斯(1237-1244,1237-1242年稱皇帝,1242-1244年稱專制君主)
- 德米特里歐斯·安格洛斯·杜卡斯(1244-1246年,稱專制君主)
腳註
- ^ e.g. Finlay 1877,第124ff.頁,Vasiliev 1952,第522頁, Bartusis 1997,第23頁, Magdalino 1989,第87頁.
- ^ Nicol 1993,第8–12頁.
- ^ Fine 1994,第62–65頁.
- ^ Nicol 1993,第10–12頁.
- ^ Hendy 1999,第1, 6頁.
- ^ Nicol 1993,第12–13頁.
- ^ Fine 1994,第112–114, 119頁.
- ^ Nicol 1993,第13, 20頁.
- ^ Fine 1994,第119–120頁.
- ^ Fine 1994,第122–124頁.
- ^ Fine 1994,第124–125頁.
- ^ 12.0 12.1 Nicol 1993,第13, 22頁.
- ^ Fine 1994,第125–126頁.
- ^ Fine 1994,第126–128頁.
- ^ Fine 1994,第128頁.
- ^ 16.0 16.1 16.2 Nicol 1993,第22頁.
- ^ Fine 1994,第133頁.
- ^ Fine 1994,第133–134頁.
- ^ Fine 1994,第134頁.
- ^ Fine 1994,第157頁.
- ^ Fine 1994,第156頁.
- ^ Fine 1994,第157–158頁.
- ^ Fine 1994,第157–165頁.
- ^ Nicol 1993,第24, 28–29, 31–36頁.
參考資料
- Bartusis, Mark C. The Late Byzantine Army: Arms and Society 1204–145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7 [2020-08-25]. ISBN 0-8122-16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 Fine, John Van Antwerp.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to the Ottoman Conquest. Ann Arbor,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ISBN 0-472-08260-4.
- Finlay, George. A History of Greece: Mediaeval Greece and the empire of Trebizond, A.D. 1204–1461. Clarendon Press. 1877.
- Hendy, Michael F. Catalogue of the Byzantine Coins in the Dumbarton Oaks Collection and in the Whittemore Collection, Volume 4: Alexius I to Michael VIII, 1081–1261 – Part 1: Alexius I to Alexius V (1081–1204). 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 1999. ISBN 0-88402-233-1.
- Magdalino, Paul. Between Romaniae: Thessaly and Epirus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 Arbel, Benjamin; Hamilton, Bernhard; Jacoby, David (編). Latins and Greek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After 1204. Frank Cass & Co. Ltd. 1989: 87–110 [2020-08-25]. ISBN 0-714633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 Nicol, Donald M. The Last Centuries of Byzantium, 1261–1453 Seco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0-521-43991-6.
- Vasiliev, Alexander 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324–145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52 [2020-08-25]. ISBN 978-0-299-8092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0).
延伸閱讀
- Bredenkamp, François. The Byzantine Empire of Thessaloniki (1224–1242). Thessaloniki: Thessaloniki History Center. 1996. ISBN 9608433177.
- Stavridou-Zafraka, Alkmini. Νίκαια και Ήπειρος τον 13ο αιώνα. Ιδεολογική αντιπαράθεση στην προσπάθειά τους να ανακτήσουν την 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Nicaea and Epirus in the 13th century. Ideological confrontation in their effort to recover the empire]. Thessaloniki. 1990 (希臘語).
- Stavridou-Zafraka, Alkmini. Η κοινωνία της Ηπείρου στο κράτος του Θεόδωρου Δούκα. Πρακτικά Διεθνούς Συμποσίου για το Δεσποτάτο της Ηπείρου (Άρτα, 27‐31 Μαΐου 1990) [The society of Epirus in the state of Theodore Doukas]. Arta: Μουσικοφιλολογικός Σύλλογος Άρτης «Ο Σκουφάς». 1992: 313–333 (希臘語).
- Stavridou-Zafraka, Alkmini. The Empire of Thessaloniki (1224–1242). Political Ideology and Reality. Vyzantiaka. 1999, 19: 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