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埃里希·克萊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埃里希·克萊伯
Erich Kleiber
1930年的埃里希·克萊伯
音樂家
出生(1890-08-05)1890年8月5日
逝世1956年1月27日(1956歲—01—27)(65歲)
職業指揮家
母校布拉格音樂院捷克語Pražská konzervatoř
兒女維羅妮卡·克萊伯,卡洛斯·克萊伯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活躍年代1911-1956

埃里希·克萊伯(德語:Erich Kleiber,1890年8月5日—1956年1月27日),奧地利指揮家。其子卡洛斯·克萊伯也是指揮家。

克萊伯出生於維也納,畢業於布拉格音樂院捷克語Pražská konzervatoř,指揮事業則從地方起家,歷任達姆施塔特巴門-埃爾伯費爾德杜塞道夫曼海姆等劇院,1923年受邀擔任柏林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奠定其名聲。1933年納粹德國成立,為表立場,克萊伯辭去柏林職務,1935年舉家遷居布宜諾斯艾利斯,餘生則以客席指揮為業。

克萊伯棒下的莫扎特貝多芬理察·施特勞斯詮釋特別受到肯定,他亦是積極的當代音樂支持者,指揮了貝爾格伍采克》的首演。

生平

早年

1890年8月5日,埃里希·克萊伯出生於維也納第四區,五歲時他的父親過世,母親亦於翌年逝世,克萊伯由外祖父母撫養長大。1900年,他返回維也納,在那裏他目睹了金色大廳人民歌劇院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等地的演出,並親炙了古斯塔夫·馬勒的丰采。在一次聆聽馬勒親自指揮其第6號交響曲的演出後,克萊伯決定成為一名指揮[1]

1908年7月,克萊伯前往布拉格查理大學,修習藝術、哲學與哲學史等科目。而後,他申請轉往布拉格音樂院捷克語Pražská konzervatoř就讀,校方批准了他的申請,但言明必須在特定的科目達到標準,否則必須於一年後自行離校,而克萊伯透過自學通過了測驗[a][2]。1911年,克萊伯開始在布拉格國家歌劇院擔任伴奏,達姆施塔特州立劇院的劇院經理偶然發現了克萊伯的才能,力邀他前往任職,克萊伯遂轉入達姆施塔特方面。

此後的數年時間,克萊伯陸續在幾間重要的劇院工作,包括巴門-埃爾伯費爾德(1919年)、杜塞道夫(1921年)、曼海姆(1912年)等地[3]

指揮生涯

1923年,萊奧·布萊奇德語Leo Blech結束了個人十七年的總監任期,自柏林國立歌劇院離任。其繼任者名單包括瓦爾特克倫佩勒等人,惟接洽未果。克萊伯在指揮一次《費德里奧》的演出後,當即受邀繼任該院音樂總監一職,雙方達成了五年的合約協議[4]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描述,克萊伯在柏林的工作「異常高效」[3]

1924年,他指揮了雅納切克《耶奴發》(Jenůfa)的演出,奠定了後者的成功。同年,克熱內克《茨溫堡》(Die Zwingburg)亦完成首演。1925年則迎來貝爾格伍采克》的演出。他所擔綱演出的當代作品演出還包括了施雷克爾米約等人的創作。此外,他也指揮了理察·瓦格納《戀愛禁令》(Das Liebesverbotand),以及許多輕歌劇的演出。

柏林時期使克萊伯獲得了國際性的名聲,此後他陸續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莫斯科紐約等地客席演出。隨著納粹掌權,當局將貝爾格作品《露露》判為「頹廢音樂」,為表立場,克萊伯於1934年辭任。他對貝爾格表示,雖然曾多次收到入黨邀請,他從未考慮入黨[b][5]。離開柏林之前,克萊伯在一場音樂會中安排了節選自《露露》的音樂組曲,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這場演出大獲成功[6]。這之後,克萊伯履行了合約內剩餘的演出場次,而後於1935年1月舉家離開德國[7]

此後的克萊伯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基地,輾轉於各地客席、演出,他的足跡遍佈智利烏拉圭墨西哥古巴等國[3]。1935年,他指揮了倫敦交響樂團,這是他的英國初登場。另外他也頻繁造訪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以及其他歐洲主要城市。1938年,應湯瑪斯·比徹姆之邀,克萊伯前往科文特花園指揮《玫瑰騎士》演出。1939年4月,克萊伯拒絕了米蘭斯卡拉大劇院的邀約,明確表示了對墨索里尼政權的反對。克萊伯說[8]

我聽聞了斯卡拉拒猶太人於外的消息。音樂,就如同空氣與陽光般,應為所有人所享有。在如此艱難的時刻,此一慰藉如果僅因為種族、宗教的考量而被剝奪,那麼,身為一名基督徒與藝術工作者,我將無法與(這樣的政權)合作。

戰後,克萊伯重返歐洲舞台,並大力協助皇家歌劇院的重整[c]。劇院方面曾邀請他擔任音樂總監,克萊伯並未應允[9]。此外,他一度有機會返回維也納,擔任國家歌劇院的總監,惜未成行。1948–55年間,克萊伯為迪卡唱片錄製了為數不少的作品[10]。1953年,克萊伯則在羅馬指揮了瓦格納《指環》全本演出[d]

克萊伯和他的妻子的墳墓位於蘇黎世的洪格伯格墓地。

1951年,克萊伯應東德當局之邀,重返柏林國家歌劇院。對於這次任職,輿論及泛民派人士不表認同,柏林愛樂樂團更取消了預定由克萊伯指揮的演出。對此,克萊伯則認為自己定位應該是東、西德的「橋梁」[12]。1955年,受戰事波及的柏林國家歌劇院主建築重新整修完成,然而當局將腓特烈二世像逕予拆除的行動,引來了克萊伯的不安,他將此舉視為政治干預藝術的顯著跡象。「我認為,老劇院的精神在這座新建築中已蕩然無存。」克萊伯寫道,並在新劇院剪綵前再次辭去音樂總監一職。鑒於西德一方對他亦無好感,克萊伯自此遠離柏林樂壇[13]。在傳記作者約翰·羅素英語John Russell (art critic)眼中,柏林的爭端對晚年的克萊伯造成了沉重打擊,甚至為此抑鬱寡歡[14]。1956年1月27日,克萊伯於蘇黎世猝逝,享年65[15]

作品

作曲

克萊伯在指揮之餘亦從事作曲,他的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管弦樂變奏曲、隨想曲,以及室內樂、鋼琴作品與歌曲等[3]

錄音

克萊伯在英國Decca唱片公司留下幾個經典的錄音如貝多芬的第三、五、七號交響曲;歌劇也有理查·史特勞斯玫瑰騎士莫札特費加洛婚禮

格羅夫評論說,克萊伯錄製的玫瑰騎士、費加羅的鼻子和貝多芬的交響曲「都展示了他非凡的節奏控制和動態靈活性」[16],其中許多已通過數字傳輸重新發行。

獲獎與榮譽

評價

⋯⋯傑出的莫扎特貝多芬理察·施特勞斯作品指揮者,不與耽溺式的浪漫詮釋為伍,拒絕偽誤的演奏習慣,並且勤奮地研讀總譜。他能把握作品的全局觀,以不失客觀的角度詮釋之,並因此獲得了樂團成員及歌者們亙久的敬重。—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3]

個人生活

埃里希·克萊伯是法蘭茲·奧托·克萊伯(Franz Otto Kleiber)與Vroni Schöppl之子[18]

1926年,克萊伯與露絲·古德里奇(Ruth Goodrich)成婚,婚後育有一子(卡爾)一女(維羅妮卡)[19][17][20]

1936年,克萊伯取得阿根廷公民身分[17]

注釋

  1. ^ 在當時,在各地的歌劇院擔任歌劇伴奏(德語:Korrepetitor;法語:Répétiteur),進而成為劇院的指揮,是大部分指揮學習者的從業途徑。友人漢斯·加爾(Hans Gál)曾向克萊伯指出這點,認為後者沒有嚴謹的鋼琴訓練便前往布拉格,所遭遇的困難將相當嚴峻。
  2. ^ 克萊伯並沒有猶太血統,然而他在政治議題上並不吝於表態,對於納粹當局的政策多所批評,因此不見容於納粹德國轄下。
  3. ^ 戰時的倫敦樂壇滿是各國的音樂工作者,但隨著他們在戰爭結束後重返母國,為倫敦的主要劇院、樂團等團體帶來了一波顯著的人才短缺。
  4. ^ 該系列的演出在當時由廣播實況播出,不過相關的錄音檔案已經遺失[11]

參考資料

參照
  1. ^ Russell, pp. 28–29
  2. ^ Russell, p. 33
  3. ^ 3.0 3.1 3.2 3.3 3.4 Brunner, Gerhard. "Kleiber, Erich",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Retrieved 2020-05-25 需付費查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Russell, pp. 62–63
  5. ^ Notley, p. 224
  6. ^ Notley, p. 257
  7. ^ Russell, pp. 148 & 159
  8. ^ "Musical Notes from Abroad", The Musical Times, April 1939, p. 306 需付費查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 ^ Haltrecht, p. 173
  10. ^ Stuart, Philip. Decca Classical 1929–20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020-05-25.
  11. ^ Brown, p. 441
  12. ^ Russell, p. 220
  13. ^ Russell, p. 228
  14. ^ Russell, p. 227
  15. ^ Russell, p. 245
  16. ^ Kleiber, Erich. Grove Music Online. [2022-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5) (英語). 
  17. ^ 17.0 17.1 17.2 "Kleiber, Erich, (5 Aug. 1890–27 Jan. 1956), orchestral conductor, professor, general music director", Who's Who & Who Was Wh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Retrieved 2020-05-25 需付費查閱
  18. ^ Russell, pp. 20–21
  19. ^ Hart, p. 86
  20. ^ Barber, Charles "Kleiber, Carlos",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Retrieved 2020-05-25 需付費查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