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
國富論 | |
---|---|
原名 | The Wealth of Nations |
作者 | 亞當·史密斯 |
譯者 | 嚴復 高格 |
類型 | 經濟學 |
語言 | 英語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W. Strahan and T. Cadell, London 南洋公學譯書院 中國華僑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1776年3月9日 |
出版地點 | 蘇格蘭 |
中譯本出版日期 | 1902年10月 2018年5月 |
《國富論》(英語:The Wealth of Nations)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是蘇格蘭經濟學家暨哲學家亞當·史密斯的一本經濟學專著,其首份中文譯本是來自翻譯家嚴復的《原富》。
出版
國富論首版於啟蒙時代的1776年3月9日。它不僅影響了作家和經濟學家,同時也影響了各國政府和組織。
全書包括兩卷共5部。在第一部的序言中,亞當·史密斯對全書進行了概括描述:他認為國民財富的產生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勞動力的技術、技巧和判斷力,二是勞動力和總人口的比例;在這兩個因素中,第一個因素起決定性作用。裡面闡述了所謂市場上「一隻看不見的手」。看不見的手說明了公私利調和論,透過價格機制的導引,使得追求自利的個體行動能促進社會整體的效率:「屠夫、釀酒者和麵包師傅,並不是因為想到我們的晚餐要吃喝什麼,才去做這些東西;他做這些事時,其實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內容
- 第1部,共11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勞動力生產能力的原因,分析國民財富分配的原則;
- 第2部,共5章,主要內容是討論資本的性質、積累方式,分析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取決於工作的性質;
- 第3部,共4章,主要內容是介紹造成當時比較普遍的重視城市工商業,輕視農業的政策的原因;
- 第4部,共9章,主要內容是列舉和分析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的各種經濟理論;
- 第5部,共3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國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為全民還是只為少數人服務,如果為全民服務有多少種開支項目,各有什麽優缺點;為什麽當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國債,這些赤字和國債對真實財富的影響等。
常見的誤解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提及的看不見的手這個概念經常受到誤解,事實上亞當·斯密沒有使用這個概念來試圖解釋所有經濟現象[1],而且作為自然神論者的亞當·斯密所提及的神之無形的手可能暗指上帝所定立的法則,而非某種神秘的市場規律,此外, 亞當·斯密不但沒有主張完全對經濟發展放任不管[2],反而主張在某些情況下對貿易實施一些限制措施以保障國家安全[3],例如亞當·斯密曾經在《國富論》中建議英國實施保護主義政策以保障該國國內的船業發展[4]。儘管亞當·斯密強烈反對重商主義和提倡自由貿易,不過他仍然支持國家提供公共教育和向藝術家提供補貼等等[5]。
評價
一般認為這部著作是現代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後來的經濟學家基本是沿著他的方法分析經濟發展規律的。這部著作也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繼後的經濟學家李嘉圖進一步發展了關於自由經濟、自由競爭的理論;馬克思則聲稱他從中看出自由經濟產生「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必然性,提出「用計劃經濟體系解決」的思路;凱恩斯則提出政府干預市場以進行經濟宏觀調節的方法。
目前的經濟學理論仍然處於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尚沒有任何一種盡善盡美、可以完全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但《國富論》這本書仍然可以看作是用古典經濟學研究方法寫作的第一部著作,對經濟學研究仍然在起一定的作用;現代經濟學研究都是在這部著作的基礎上進行的,不論是發展它或反對它。
翻譯
- 嚴復最早譯有《原富》一書,當時還是文言文體裁,無標點符號;並附〈譯事例言〉,又仿太史公筆法撰有〈斯密亞丹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本書由南洋公學譯書院出版發行。梁啓超稱讚此書:「嚴氏於中學西學,皆為我國第一流人物。此書復經數年之心力,屢易其稿,然後出世,其精美更何待言!」
- 高格翻譯了《國富論》,於2018年於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發行。[6]
原書
- The Wealth of N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MetaLibri Digital Libr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MetaLibri Digital Libr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譯,新國學網
- 《國富論》(中譯) 來自 天涯法律網(海南)
- 《國富論》(中譯) 來自 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劃指導委員會
- The Wealth of N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來自 Mondo Politico Libr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全文,屏幕適應格式。
- 《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英文)來自 古登堡計劃 – 全文,純文本格式。〉
參見
參考文獻
- ^ Glossary of Terms: In. Marxist Internet Archive. [2024-09-10] –透過Encyclopedia of Marxism (英語).
It is frequently said that Adam Smith used the invisible hand metaphor in reference to how the market price was determined, but this is a lat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which does not reflect Adam Smith’s view of market price. For Adam Smith the natural price was determined external to the market in the labour process, and the market superimposed fluctuations as a result of imbalances in supply and demand: '... market price will be liable to great fluctuations, will sometimes fall a good deal below, and sometimes rise a good deal above their natural price. In the other species of industry, the produce of equal quantities of labour being always the same, or very nearly the same, it can be more exactly suited to the effectual demand. While that demand continues the same, therefore, the market price of the commodities is likely to do so too, and to be either altogether, or as nearly as can be judged of, the same with the natural price. ... '
- ^ 清和. 好買財富 , 編. 思想家,亚当·斯密. 新浪財經. 2020-10-10 [2024-09-11] –透過智本社 (中文).
後人一般認為斯密用'看不見的手'來隱喻市場規律。但從斯密前後學術思想來看,'看不見的手'更可能指的是自然神學中的上帝創造的規則。美國經濟史學家艾瑪•羅斯柴爾德在《經濟情操論》中指出,'看不見的手'在斯密的作品中出現過幾次:「最早是斯密的「天文學史」文稿中,指的是'看不見的神物'【6】。第二次出現在《道德情操論》中,斯密這樣描述:『儘管他們生性自私貪婪,僱傭千百萬勞動力為自己勞作,但他們同時分享所獲得的產品。這些地主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去進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儘管他們沒有打算去做,沒有真正去做,卻不知不覺促進了社會的利益。【3】』這裡表達的意思應該與《國富論》中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看不見的手'表示市場規律更可能是之後經濟學家的拔高。不過,'看不見的手'的描述依然給我們打開了探索市場規律之門。真正推動市場運行的源動力是人的自利之心。斯密在《國富論》中非常經典地寫道:『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商或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通過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的利益。【7】』」 … 最後,將斯密界定為一個徹底的'自由放任主義者'或許是一種誤區。因為他在《國富論》最後一篇中論述了政府職責及作為,包括國防、司法、公共教育、公共工程及公共財政支出等等。
- ^ Niemietz, Kristian. Free trade vs national security: insights from Adam Smith. 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 2024-01-02 [2024-09-10] (英國英語).
- ^ 張登德; 劉倩. 理论与现实:近代中国学界论亚当·斯密与李斯特 (PDF). 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 38 (1): 29-35 –透過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 Winfree, Paul. The Free Trade Debate Needs the Real Adam Smith. American Compass. 2022-03-31 [2024-09-10] (美國英語).
- ^ 中图网. 中圖網. [2022-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中文(中國大陸)).
延伸閱讀
- 賴建誠:〈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與嚴復:《國富論》與中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賴建誠:〈嚴復對《國富論》的理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 The Wealth of Nations on Adam Smith Reference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