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政治研究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務院政治研究室是「文革」運動後期為全面整頓的目的而設立的一個機構。它不是以前曾存在過的「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與後來(1988年始存在而至今日)的「國務院研究室」亦無關聯。

機構始末

「文革」中,鄧小平林彪隕滅後於1973年復出,採納李新抗戰時期鄧小平的老部下,在鄧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時曾擔任北方局組織部組織科長)的建議,設立政治研究室,隸屬國務院國務院政治研究室(以下簡稱政研室)於1975年6月成立,存在了4年,到1979年與中央辦公廳研究室合併。政研室作為「全面整頓」時期黨中央國務院的參謀班子和寫作班子,由鄧小平直接領導。

當時政研室有過七位名義上的負責人——胡喬木吳冷西胡繩熊復于光遠李鑫鄧力群(前六位系經鄧最初提議[1],後來加上了鄧力群),但經常視事者只有胡喬木、于光遠和鄧力群。政研室初未設主任,胡喬木是主要負責人。

根據政研室骨幹成員馮蘭瑞回憶記述,該機構曾歷經如次之幾個階段:一、起草出《論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總綱》(即《論總綱》)[2]以及《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3]等文件;二、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這些文件被列為「大毒草」遭到批判,政研室更被污衊為「鄧記謠言公司」,其工作及職能遭到阻撓破壞;三、「四人幫就捕之後,政研室成員各自積極著文發表,撥亂反正,批判「四人幫」;四、1977年初(時鄧小平尚未再次復出),國務院即擬議撤銷政研室,至7月間鄧正式復出前後乃決定保留[4];五、1978年6月,「國務院政治研究室」正式改稱「國務院研究室」,其後所做的事情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難分彼此(或因三位負責人胡喬木于光遠鄧力群均兼任這兩個單位的領導)[5];六、1979年,在中共中央的理論務虛會之後,「國務院研究室」最終併入中央辦公廳研究室,政研室自此不復存在。[6]

參考資料

  1. ^ 1975年6月15日,鄧小平在給當時主持黨中央日常工作的王洪文的信中附寫了一段話:「另,國務院設政治研究室,先由胡喬木、吳冷西、胡繩、熊復、于光遠、李鑫等同志組成,以後再吸收一些人,特別是年青一點人,培養做理論工作。此事亦請一併提政治局審議。」
  2. ^ 《論總綱》一開頭就說,「黨的十屆二中全會和四屆人大,遵照毛主席的建議,提出了我國二十五年國民經濟發展的宏偉任務。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盆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接著提出以毛澤東的三項重要指示為「綱」同「四人幫」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相對立。這篇16000字的大文章是一發對準「四人幫」的重型炮彈。
  3. ^ 參見中國改革信息庫:《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的起草前後
  4. ^ 馮蘭瑞《被污衊為鄧記謠言公司的政研室是怎樣起死回生的》:「1977年7月,鄧小平正式復出。不久,他又找胡喬木、于光遠、鄧力群談話,明確表示政研室這個班子不能散,要存在。以後用什麼名義再說,反正理論隊伍不是多而是少了。就這樣,鄧小平親手建立起來的這個機構終於保留下來,不再撤銷了。」
  5. ^ 見于光遠文章《我憶鄧小平》。
  6. ^ 參見馮蘭瑞2000年在《百年潮》發表的《在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日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等回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