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四神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四神湯
台語羅馬字sù-sîn-thng
四神湯

四神湯中華民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收錄四神湯臺灣話sù-sîn-thng[1])一說是「四臣湯」[2],為著名台灣小吃。四神湯是用淮山芡實蓮子茯苓四味中藥加入排骨,豬肚或豬小腸,煮成鹹湯來食用。在台灣為減少藥味、增加口感和成本考慮,通常用薏仁來取代茯苓,或者只使用薏仁和豬小腸來煮湯。應留意四神湯和四物湯的分別。 (以上都是台灣閩南移民的食法) 廣東移民的四神湯是以甜湯的型式呈現。以淮山芡實蓮子薏仁煮做甜湯來食用。

歷史

《壽世保元》(明朝龔廷賢)陽春白雪糕有用同樣的原料,「白茯苓去皮 懷山藥 芡實仁 蓮肉去心皮各四兩共為細末 陳倉米半升 糯米半升 白砂糖一斤半」。[3]

中藥四神丸(《內科摘要》明朝薛己),而以人參、白朮、茯苓和甘草這4種中藥為四君子湯。而以淮山芡實蓮子茯苓四種中藥和豬肚或豬腸(豬小腸)為藥引,煮成藥膳湯,在臺灣稱做四神湯(臺語:sù-sîn-thng),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在清朝文獻中沒有提到四神這個詞語。四神湯這個詞語源於台灣日治時期,在《台日大辭典》中就已經收錄[4]。在台灣,一般攤販所賣的四神湯,為改善口感、減少藥味與節省成本,通常以薏仁取代芡實,或是只用薏仁、不使用四臣,也會加入米酒以提香[5]

四臣湯之說

唐魯孫在其著作《唐魯孫談吃》提到其在嘉義的見聞,「四臣湯」訛傳為「四神湯」[6],或有穿越故事說是乾隆下江南,四臣有恙,喝此湯後痊癒。[7]

藥用

利濕、健、固、養安神、增強免疫力。 「四神」可以治療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能吃不長肉、長不胖的人,且價格大眾,是瘦人增肥食療佳品。加入豬肚或豬小腸一起煲,更有幫助消化之效。

參見

參考資料

  1.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編輯委員會. 四神湯《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1年07月 [2020-03-16] (中文(臺灣)). 
  2. ^ 魚夫. 其實咱們沒嚐過正港四神湯. 遠見雜誌. [2017-09] [2021-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8). 
  3. ^ 壽世保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4. ^ 小川尚義主編. 四神《台日大辭典》. 臺灣總督府. 上卷:1931年出版、下卷:1932年出版 [2020-03-16] (中文(臺灣)). 
  5. ^ 四神湯不神了!「減味」店家:卡好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唐魯孫. 《唐魯孫談吃》四神湯其實是四臣湯. 大地出版社. [2021-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0). 
  7. ^ 王儀絜. 中都藥師雙月刊第9期:除濕、健脾~四臣湯. 台中市藥師公會. [2021-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