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喬恩·波斯特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喬恩·波斯特爾
出生(1943-08-06)1943年8月6日
 美國加州阿爾塔迪納英語Altadena, California
逝世1998年10月16日(1998歲—10—16)(55歲)
 美國加州聖莫妮卡
母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知名於徵求修正意見書RFC
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
魯棒性原則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計算機科學
博士導師Dave Farber
施影響於蒂姆·伯納斯-李[1]

喬恩·布魯斯·波斯特爾(英語:Jonathan Bruce Postel/pəˈstɛl/;1943年8月6日—1998年10月16日),是一位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對網際網路的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特別在網際網路標準制定方面。他的主要貢獻是編寫了RFC 系列文檔,同時是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IANA)的創始人。在他的有生之年,因為其對媒介的全面影響,他被稱為「網際網路的上帝」[2]

網際網路協會的Postel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同樣信息科學研究所的Postel研究中心也是。他的訃告文頓·瑟夫 撰寫,發表為RFC 2468以紀念Postel和他的工作。2012年,Postel被網際網路協會選入網際網路名人堂[3]

事跡

波斯特爾高中就讀于于范奈中學[4],然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1966年)以及工程碩士學位(1968年)。1974年,他在導師Dave Farber的幫助下繼續完成了他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他參與了ARPANET的早期工作。他曾在MITRE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然後幫助在SRI建立網絡信息中心(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1977年3月,波斯特爾加入了南加州大學信息科學研究所。[5]從1969年直到逝世,波斯特爾一直是RFC的撰寫者,撰寫和編輯了許多重要的RFC規範文檔,包括RFC 791RFC 792、RFC793、RFC 2223和RFC的作者說明,其中RFC 793定義了網際協議套件的基本協議。他撰寫或發表的RFC文檔超過了 200篇。 波斯特爾曾為網際網路架構委員會及其前身服務了很多年。從一開始,他就在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IANA)的主管,負責網際網路域名和地址的分配清算。他是網際網路協會的第一個成員,同時也是董事會的成員。他是最初的.us頂級域名長期管理員。他還管理著洛杉磯Nettos網絡。

上面的都是他兼任的職務,他的主要職業是南加州大學信息科學研究所計算機網絡部門的部門主管(「部門7」)。[6][7][8][9][10][11][12][13][14][15][16][17][18]

DNS系統管理員權限測試

1998年1月28日,作為測試,波斯特爾利用自己的權威向十二個網絡區域根域名伺服器操作者中的八個發送了機密郵件,讓他們將根區伺服器從那時的SAIC輔助網絡解決方案 NSI的 A.ROOT-SERVERS.NET (198.41.0.4)改為 IANA的 DNSROOT.IANA.ORG(198.32.1.98)。操作者遵守了波斯特爾的指令,從而劃分了網絡域名的控制:非政府操作者的IANA,和美國政府的4個(NASADoDBRLNSI)。雖然網際網路的使用沒有中斷,但他很快接到政府高級官員撤銷這一計劃的命令[19][20][21][22][23][24][25]。在一周內,美國國家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發表名為《完善網際網路域名和地址技術管理》的提案,包括網際網路DNS根區權限的改變[26],最終在爭議[27]中加強了美國對於網際網路的控制[28]

影響

1998年10月16日,DNS系統管理員權限事件後9個月,波斯特爾在洛杉磯死於心臟病[17]

據其工作夥伴文頓·瑟夫介紹,波斯特爾於1991年接受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約於10天前出現滲漏,所以再次入院接受手術。波斯特爾最終死於手術的併發症。[29]

無論是在從技術上還是個人上,喬恩·波斯特爾對於構建網絡的貢獻是巨大的,是一篇紀念回憶他的生平的文章被寫入了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文獻RFC 2468中。「我懷念IANA」,網際網路之父文頓·瑟夫這樣寫道。

波斯特爾法則

也許他最著名的貢獻是RFC 760,介紹了魯棒性原則,常被稱為波斯特爾法則:「在實現中發送行為應該是保守的,而接受行為應該是開放的」(RFC 1122中改寫為「你接受什麼是自由的,而你發送什麼是保守的」)。

在數字電路中,這個原則一直是靜態定律的一個重要方面。

其他

Postel在阿爾巴尼亞語言中也意味著電子郵件。[30]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A Ten Year Tribute to Jon Poste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here Berners-Lee comments on the "society, sets of values and ways of working" as, in part, established by Postel
  2. ^ q:Jon Postel
  3. ^ 2012 Inducte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ternet Hall of Fame website. Last accessed April 24, 2012
  4. ^ Hafner, Katie; Lyon, Matthew. Where Wizards Stay Up Late: The Origins of the Internet. Simon & Schuster. 1996: 137 [December 2, 2011]. ISBN 0-684-81201-0. Steve Crocker and Vint Cerf had been best friends since attending Van Nuys High School in L.A.'s San Fernando Valley.... While Cerf and Crocker were academic stars, Postel, who was twenty-five, had had a more checkered academic career. He had grown up in nearby Glendale and Sherman Oaks, and he too had attended Van Nuys High School, where his grades were mediocre. 
  5. ^ USC Memorial Tribute for Jonathan B. Postel.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November 5, 1998 [April 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5月21日). 
  6. ^ Jon Postel Home 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USC.
  7. ^ Jon Postel Biography.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web site. June 5, 1997 [April 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8年12月6日). 
  8. ^ USC/ISI Computer Networks Division ("Div 7").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8-17). 
  9. ^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eb site.
  10. ^ RFC-Editor.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2). 
  11. ^ Remembering Jonathan B. Poste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ostel Center.
  12. ^ In Memory of Jon Poste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ternet Society.
  13. ^ Calverley, Bob; Krieger, Dianne. Jonathan B. Postel 1943–1998. USC Trojan Family Magazine. Spring 1999 [April 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1). 
  14. ^ About the Postel Awa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SOC.
  15. ^ The Postel Center.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9-11). 
  16. ^ Los Nettos.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6). 
  17. ^ 17.0 17.1 'God of the Internet' is de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October 19, 1998.
  18. ^ In Memori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omain Name Handbook.
  19. ^ Chandrasekaran, Rajiv. Internet Reconfiguration Concerns Federal Officials.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31, 1998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30). 
  20. ^ Gittlen, Sandra. Taking the wrong root?. NetworkWorld.com. February 4, 1998 [2015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3月8日). 
  21. ^ Gittlen, Sandra. Surprise IP address system test creates a stir. Network World. February 9, 1998. 
  22. ^ Gerwig, Kate. One Man's Attempt to Reroute Internet Traffic. InternetWeek.com. February 9, 1998 [2015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0月5日). 
  23. ^ Cave, Damien. It's time for ICANN to go. Salon.com. July 2, 2002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24. ^ Farber, Dave. a comment on Gilmore: ICANN Must Go (good insights). Interesting-people mailing list. July 2, 2002 [2015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5月25日). 
  25. ^ Bridis, Ted (AP). Internet reconfiguration turns out to be rogue test. The Daily News (Kentucky). February 5, 1998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26. ^ A proposal to improve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Internet names and addresses. Discussion Draft 1/30/98. NTIA.org. January 30, 1998 [2015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8年2月7日). 
  27. ^ Froomkin, A. Michael. Wrong turn in cyberspace: Using ICANN to route around the APA and the Constitution. University of Miami School of Law. 2000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5).  (cited 50 Duke L. J. 17 (2000))
  28. ^ Cukier, Kenneth. Testing times for Net guardians. Total Telecom. February 16, 1998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0). 
  29. ^ JON POSTEL, INTERNET PIONEER, DIES AT 55 AFTER HEART SURGERY. Washington Post. [2021-06-19]. ISSN 0190-8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美國英語). 
  30. ^ Wiktionary contributors, "postel," Wiktionary, The Free Dictionary, [1] (accessed November 13, 201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