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文派聖像破壞運動
喀爾文派聖像破壞運動(荷蘭語:Beeldenstorm;德語:Bildersturm),又可翻譯為搗毀聖像運動、聖像破壞派,是16世紀由喀爾文派新教徒發起,破壞歐洲教堂與公共場合中的聖像、聖像畫的激進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家約翰·喀爾文認為雕像與宗教畫屬於偶像崇拜,因此喀爾文派信徒常常主張,除了十字架外,拆毀教堂中的所有雕像與宗教畫。聖像破壞運動主要發生在今荷蘭、比利時、德國,以及瑞士境內[1][2][3]。
背景
喀爾文派的開創者、宗教改革家約翰·喀爾文認為宗教藝術對基督宗教沒有明顯好處,而且極易導致偶像崇拜現象的出現。因此,喀爾文主張除了十字架外,拆毀教堂中所有的人物雕塑與宗教畫。受到喀爾文主張的影響,宗教改革時期歐洲各地信奉喀爾文派者,發起了搗毀教堂中的宗教畫與雕塑的聖像破壞運動。部分聖像破壞運動由改宗新教的統治者主導,也有一些聖像破壞運動是改宗喀爾文派的平民自發性進行的[4][5][6]。
1522年-1566年間,隨宗教改革的進行,歐洲各地多次出現聖像破壞運動。其中影響較大的一些運動有:1523年發生在蘇黎世的聖像破壞運動、1530年發生在哥本哈根的聖像破壞運動、1534年發生在慕尼黑的聖像破壞運動、1535年發生在日內瓦的聖像破壞運動、1537年發生在奧格斯堡的聖像破壞運動、1559年發生在蘇格蘭的聖像破壞運動,以及1566年夏席捲低地的聖像破壞運動;英格蘭宗教改革時期,也曾有過政府主導以及民間自發的聖像破壞運動。法國宗教戰爭期間,新教徒也曾發起過聖像破壞運動。聖像破壞運動中,各地的喀爾文派新教徒湧向教堂搗毀教堂內的雕像與宗教畫,使中世紀宗教藝術在這次運動遭到了嚴重打擊[1][7]。對尼德蘭而言,聖像破壞運動標誌信奉喀爾文派歸正宗的尼德蘭人與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之間矛盾衝突的爆發、掀開了八十年戰爭的序幕[8]。
歷史
宗教改革時期,神聖羅馬帝國境內今屬德國、瑞士的一些地區改宗喀爾文派。受到喀爾文派影響,這些城市紛紛將宗教畫等喀爾文認為屬於偶像崇拜的傳統宗教藝術清除[1][2][3][9]。
16世紀60年代開始,法蘭西王國的喀爾文派信徒,即胡格諾派在法國宗教戰爭中曾進行過多次聖像破壞運動。與低地國家的聖像破壞運動不同,胡格諾派信徒在搗毀聖像時,常會與天主教徒發生嚴重衝突[10]。
尼德蘭的聖像破壞運動
1566年,統治尼德蘭(又譯「低地國家」,包括今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等地區)的是西班牙的腓力二世。腓力二世是一個天主教徒,而且持反宗教改革立場,對領內的新教徒採取壓制態度。雖然此時尼德蘭的新教徒人數上並不占多數,但新教徒中不乏貴族與富商,且反教權主義也在尼德蘭天主教徒中占據主導地位[11]。1566年,尼德蘭爆發聖像破壞運動,新教徒民眾衝進教堂破壞教堂中的宗教畫與雕像、沒收教會財產,並燒毀地契與債券[12]。
與八十年戰爭結束後新教徒集中在尼德蘭北部、天主教徒集中在南尼德蘭的情形不同,1566年聖像破壞運動爆發時低地的新教徒主要集中在南方(今比利時地區),聖像破壞運動也是從尼德蘭南部逐漸向北部蔓延[13][14]。以聖像破壞運動為開端,尼德蘭爆發了反抗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即後世所稱的「八十年戰爭」[15]。
影響
聖像破壞運動使中世紀宗教藝術遭到嚴重損失,許多有名的作品在聖像破壞運動中遭到毀壞。尼德蘭作為中世紀的文化中心之一,受到了較大衝擊。聖像破壞運動也是尼德蘭獨立戰爭的開端[1][7][16]。
路德派
馬丁·路德對聖像看法溫和,與喀爾文認為「偶像崇拜,必須清除」的做法不同,受路德指導的信義宗新教徒並未採取激進措施清除教堂內的聖人雕像、畫作,也因此宗教藝術在信義宗的教堂中獲得很大程度的保留[9]。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造型艺术硏究.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987: 20.
- ^ 2.0 2.1 Marshall, Peter. The Reform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10-22: 114. ISBN 9780191578885 (英語).
Iconoclastic incidents during the Calvinist 'Second Reformation' in Germany provoked reactive riots by Lutheran mobs, while Protestant image-breaking in the Baltic region deeply antagonized the neighbouring Eastern Orthodox, a group with whom reformers might have hoped to make common cause.
- ^ 3.0 3.1 Byfield, Ted. A Century of Giants, A.D. 1500 to 1600: In an Age of Spiritual Genius, Western Christendom Shatters. Christian History Project. 2002: 297. ISBN 9780968987391 (英語).
Devoutly Catholic but opposed to Inquisition tactics, they backed William of Orange in subduing the Calvinist uprising of the Dutch beeldenstorm on behalf of regent Margaret of Parma, and had come willingly to the council at her invitation.
- ^ Graeme Murdock. Beyond Calvin: The Intellectu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World of Europe's Reformed Churches, c. 1540-1620. Palgrave Macmillan. 2004-08-23: 20-21. ISBN 978-1-137-19716-0.[失效連結]
- ^ Robert Bartlett. Why Can the Dead Do Such Great Things?: Saints and Worshippers from the Martyrs to the Reform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5-09-15: 89–90. ISBN 978-0-691-16968-2.
- ^ J. P. Filedt Kok; W. Halsema-Kubes; W. Th. Kloek. Art and iconoclasm, 1525-1580: The case of the Northern Netherlands (PDF). Noordnederlandse kunst 1525 - 1580. 1986: 68-84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2-18).
- ^ 7.0 7.1 John Phillips, Reformation of Images: Destruction of Art in England, 1535–166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 ^ 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 宗敎文化出版社. 1999: 19. ISBN 978-7-80123-178-9.
- ^ 9.0 9.1 花亦芬. 宗教圖像爭議與路德教派文化政策 (PDF). 臺大文史哲學報. 2009, (70): 179-229 [2019-11-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8-25).
- ^ Eire, Carlos M.N. War Against the Idols: The Reformation of Worship from Erasmus to Calv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79–280. ISBN 978-0-521-37984-7.
- ^ J.H. Elliott. Europe divided, 1559–1598 2nd edition. Wiley-Blackwell. 2000. ISBN 978-0-631-21780-0.
- ^ 王冰. 勤敏之士南怀仁. 科學出版社. 2000: 3.
- ^ Petegree, Andrew. Emden and the Dutch revolt: exi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ed Protestant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18. ISBN 978-0-19-822739-7.
- ^ Arnade, Peter J. Beggars, Iconoclasts, and Civic Patriots: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the Dutch Revolt.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8: 90-91. ISBN 978-0-8014-7496-5.
- ^ 中国百科大辞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9: 4807.
-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兿苑美術版. 《藝苑》 編輯部. 1988: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