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圖沙
40°01′11″N 34°36′55″E / 40.01972°N 34.61528°E
世界遺產 | |
---|---|
官方名稱 | Hattusha: the Hittite Capital(英文) Hattousa : la capitale hittite(法文) |
位置 | 土耳其(歐洲和北美地區) |
標準 | 文化:(i)(ii)(iii)(iv) |
參考編碼 | 377 |
登錄年份 | 1986年(第10屆會議) |
哈圖沙(西臺楔形文字:𒌷𒄩𒀜𒌅𒊭 Ḫa-at-tu-ša;土耳其語:Hattuşaş)是古代西臺王國的首都,位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東偏北約164千米喬魯姆省波阿茲卡雷,在克澤爾河彎道環繞的區域。
地理位置
城市遺址被農田、山坡草地和小片森林所包圍,古代森林面積可能更大,周圍農田為城市提供了小麥、大麥和豆類糧食食品,森林提供了建築材料,居民的主要服裝材料是羊毛,放牧的牲畜也提供了主要的肉食。貴族們可能還可以在森林中以獵鹿為樂。河流水量太小,不足以通航,運輸主要依靠陸路交通。
早期歷史
在公元前6000年這裡已經有人類居住的痕跡,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西臺人已經在這裡定居,公元前19世紀至前18世紀,亞述商人在這裡建立了貿易點和居民區,考古發現有楔形文字的銘文開始引入到哈圖沙。規模之大,被譽為當時中東四大帝國之一。
大約公元前1700年,哈圖沙曾被燒毀,可能是被阿尼塔國王攻陷的,他並立了一個碑文說:「我在夜晚用武力攻陷這座城市,在這裡撒播了雜草的種子,我以後如果有任何國王想重建哈圖沙,必將會被天神所擊垮。」
西臺帝國
只過了一代人的時間,一位西臺人國王到達這裡,建立都城,自稱哈圖西里一世,是有27位現在已知名稱的西臺王國的第一位國王。後來由於外敵入侵,西臺王國幾次遷都,最後穆爾西里三世將首都遷回哈圖沙,以後哈圖沙直到帝國於前1180年滅亡以前一直是西臺王國的首都。
在最繁榮時期,哈圖沙面積達1.8平方千米,由蘇庇路里烏瑪一世(約公元前1375年-前1335年)建造的內外兩道城牆包圍,內城有0.8平方千米,有宮殿和廟宇,外城城門在內城南若1千米處,有勇士、獅子和斯芬克斯的浮雕裝飾。外城內有四座寺廟,居民房屋是用木料和土坯搭建的,現在已經只留有地基,估計有4萬至5萬居民,其中有1/3居住在內城。目前還有石建的宮殿和廟宇遺蹟。
城北牆外有一座石刻陵墓和有宏大的銘文巨石的石窟神廟,廟牆上有精美的浮雕;城西北有供奉太陽神和風暴神的神廟。
大約在公元前1180年,隨著西臺王國的滅亡,哈圖沙也被毀滅和遺棄,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有一些其他民族的人在這裡定居。
考古發現
從1906年開始,德意志帝國考古協會開始在這裡發掘,發現了許多楔形文字碑片,包括有契約、法律、預言等,最重要的發現是大約在公元前1283年西臺王國和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和平條約,現在有一個複製品作為最早的國際和平條約範例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
在這裡已經發現了大約30,000件泥版文書,大部分存放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堡的博物館內。
登錄基準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i)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 (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 (iii)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 (iv)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外部連結
- 德國考古協會的項目,哈圖沙考古挖掘
- 公元前1283年西臺帝國和拉美西斯二世的和平條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西臺首都的圖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哈圖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NESCO申遺
參考文獻
- Peter Neve: Hattusa - Stadt der Götter und Tempel. Neue Ausgrabungen in der Hauptstadt der Hethiter. Ph. von Zabern, Mainz 1996. (2. erw. Aufl.) ISBN 3-8053-1478-7
- W. Dörfler u.a.: Untersuchungen zur Kulturgeschichte und Agrarökonomie im Einzugsbereich hethitischer Städte. MDOG Berlin 132, 2000, 367-381. ISSN 0342-11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