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吐火羅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吐火羅國,又譯為兜佉勒國吐呼羅國土壑宜國土豁羅國睹貨邏國,是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的古代國家,由吐火羅人建立,其領土位於帕米爾高原西南,阿姆河流域,即今阿富汗境內。在中國史書中也被當成是地名,地域與漢朝所說的大夏,或歐洲記載中的巴克特里亞大致重疊。

古漢語譯名

公元383年譯出的《鞞婆沙論》稱為兜佉勒,北魏時稱吐呼羅,隋唐時叫吐火羅或土壑宜,《大唐西域記》譯為覩貨邏。《梵語雜名》翻作覩佉羅,並記其梵音:𑖝𑖲𑖏𑖨(tukhara)。[1][2][3]

概論

吐火羅國在南北朝時首次被中國文獻記錄,隋代時開始與中國往來[4]。臨近大宛粟特嚈噠,此地信仰佛教[5],大乘佛教由此傳入中國。此地所用的語言,主要為希臘語巴克特里亞語(文字為希臘文),兼用古印度俗語梵語(文字為婆羅米文佉盧文),與于闐相近。

在唐朝時,分為多個小國家,皆隸屬於西突厥[6]

註釋

  1. ^ 佛光大辭典 - 睹貨邏國. [2021-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8). 
  2. ^ 通典 - 吐火羅. [2021-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8). 
  3. ^ 梵語雜名 - 覩佉羅. [2021-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8). 
  4. ^ 《通典》卷193〈邊防九〉:「吐火羅,一名土壑宜,後魏時吐呼羅國也,隋時通焉。都蔥嶺西五百里,在烏滸河南,即媯水也。與挹怛雜居。勝兵十萬人,皆習戰。俗奉佛。」
  5. ^ 《隋書》卷83〈西域傳〉:「吐火羅國,都蔥嶺西五百里,與挹怛雜居。都城方二里。勝兵者十萬人,皆習戰。其俗奉佛。」
  6. ^ 《大唐西域記》卷1:「出鐵門,至睹貨邏國(舊曰吐火羅國,訛也)。其地南北千餘里,東西三千餘里。東阨蔥嶺,西接波剌斯,南大雪山,北據鐵門,縛芻大河中境西流。自數百年,王族絕嗣,酋豪力競,各擅君長,依川據險,分為二十七國。雖畫野區分,總役屬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