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後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後梁
907年—923年

  橙色部份為後梁疆域
京城東都開封府
陪都西都洛陽府(913-923)
君主3
• 907-912
太祖朱溫(開國)
• 913-923
末帝朱友貞(亡國)
常用語中古漢語
興衰
• 907年6月1日
朱溫篡唐稱帝,梁建立
• 923年11月19日
後唐入侵,梁滅亡
通幣方孔錢
前身
繼承
後唐
今屬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後梁(907年-923年11月19日)是中國歷史上的首個建都開封的王朝;也是五代中的第一個政權。自907年梁太祖朱溫篡唐稱帝建國至923年梁末帝亡國於後唐,歷時16年。因為皇帝為朱姓,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區別,故又稱朱梁後唐和不承認梁的各地藩鎮稱之為偽梁

歷史

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古國時代
三皇五帝
銅石並用時代
黃河文明長江文明遼河文明珠江文明

前21世紀—前17世紀

前17世紀—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年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年
東周
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前5世紀
戰國 前5世紀—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

220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漢 前202年—9年
9年—23年
更始政權 23年—25年
東漢 25年—220年
三國
220年—280年

220年—266年
蜀漢
221年—263年

222年—280年

266年—420年
西晉 266年—316年
東晉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國
304年—439年



420年

589年
420年—479年 北魏
386年—534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東魏
534年—550年
557年—589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齊
550年—577年
581年—619年
618年—907年
武周 690年—705年




907年

979年
後梁
907年—923年
十國
南唐
吳越
前蜀後蜀
荊南
南漢北漢
907年—979年

(契丹)

916年—1125年

西遼
1124年—1218年
後唐
923年—937年
後晉
936年—947年
後漢
947年—951年
後周
951年—960年

960年

12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西夏
1038年—12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1115年—1234年
蒙古帝國 1206年—1368年
1260年/1271年—136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1368年—1644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
後金 1616年—1636年
1636年/1644年—1912年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1912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至今
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年至今
相關條目
中國歷史年表

開國

朱全忠原為唐僖宗在位時代爆發的黃巢之亂將領,原名朱溫。降唐後賜名全忠,任宣武軍節度使,據汴州(今河南開封),漸漸成為唐末最強大的藩鎮,並受封為梁王。天祐元年(904年)閏四月,自西京長安劫持唐昭宗李曄至東都洛陽,又於八月加害,並另立年僅13歲的李祝為帝,即唐哀帝,並發起白馬驛之禍清洗官僚及殺害皇室成員,準備篡位。

唐天祐四年四月十八日(907年6月1日),朱全忠迫使哀帝禪位,以其封爵「梁王」(「梁」之得名來自其祖居碭山為戰國梁國故地[1])改國號為,建元開平,都汴(號開封府),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根據五行相生的規律,唐朝的「土」德之後為「金」德,因此後梁以「金」為王朝德運。[2]後梁疆土雖是中原五個王朝中最小的一個,轄地僅今河南、山東兩省,陝西、湖北大部,河北、寧夏、山西、江蘇、安徽等省的一部,但也是存在最久的五代朝,並得到契丹及一些藩鎮(見下)的尊奉。

梁晉爭霸

朱溫篡唐後,很多藩鎮均不承認後梁,仍用唐年號。次年(908年)蜀王王建也稱帝,建立了前蜀。當時有些割據勢力表示歸順後梁,朱溫遂晉封湖南馬殷王,兩浙錢鏐吳越王,廣東劉隱靜海軍節度使[註 1]福建王審知王。同年,太祖殺唐哀帝。開平三年(909年),幽州劉守光自稱幽州節度使,建立劉燕。而位於江浙一帶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則早在天復二年(902年)就已受封為吳王,建立。連同後梁,十一個割據勢力並存。[註 2]

由於過去朱溫與李克用在公私事上均有有恩怨[4],所以自建國起,後梁與晉王李克用、李存勗持續戰鬥,直至亡國。後梁建立後發兵8萬,打算收復被李克用占據的潞州,但圍攻半年不下。次年初李克用死,李存勗繼為晉王,親率晉軍為潞州解圍,大獲全勝。

梁太祖疑功臣,迫使鎮州(今河北正定王鎔定州(今屬河北)王處直,於開平四年(910年)起兵反梁,並向晉王求援。乾化元年(911年)初,李存勗率晉軍擊梁軍於柏鄉(今屬河北),經過一日激戰後,梁軍大敗。晉軍追擊150餘里,直至邢州(今河北邢臺),又連克澶州(今河南濮陽)、新鄉(今屬河南)等地。梁太祖亦親自率軍前往洛陽設防。柏鄉之戰梁軍主力受損,後梁處於劣勢。

次年,梁太祖趁晉攻燕,帶病親率軍北上,號稱50萬大軍。晝夜兼行,至下博(今河北深州),率軍5萬轉攻蓨縣(今景縣)。其時晉軍主力北攻幽州,南方空虛,僅有符存審的少量兵力鎮守趙州(今河北趙縣),但他用計以小部隊騷擾梁軍,又派數百騎兵偽裝梁軍,趁夜襲了梁太祖營寨,外加被晉軍釋放的梁軍士兵,歸來後傳言晉王李存勗親率大軍來攻,梁太祖驚惶失措,遂燒營夜遁。

梁朝內亂

乾化二年(912年)五月,梁太祖退至洛陽,病入膏肓[5],同年六月,為次子朱友珪所殺[6]。次年,朱友珪又為禁軍所殺,梁太祖四子東都留守朱友貞遂在東都開封繼位,是為梁末帝。後梁內亂相繼,只有大將楊師厚率軍與晉、趙周旋於河北。

貞明元年(915年)春,楊師厚死,梁朝廷密謀把楊師厚的領地一分為二,魏州(今河北大名縣東北)軍士叛降於晉,晉王李存勗乃親征出兵太行黃澤嶺(今山西左權東南),又襲德州(今屬山東)、澶州,梁軍連戰皆敗。次年春,梁末帝命王檀率軍3萬北上,直奔太原,企圖襲取晉軍基地,但為守城軍擊敗。

貞明四年(918年)八月,晉王李存勗舉兵魏州南下,想要滅梁,與梁軍相持於濮州一帶。十二月下旬,晉軍至胡柳陂(今濮陽西南),賀瓌率梁軍跟蹤而至,兩軍激戰,梁軍騎軍王彥章敗,西逃時衝散了晉軍的西線部隊,晉名將周德威戰死。另一名將李存審李嗣昭王建及率領騎兵反攻衝擊梁軍步兵,後梁慘敗,傷亡近3萬。但晉軍也因此戰元氣大傷,梁晉戰爭沉寂了一段時期。

龍德元年(921年)春,晉王李存勗正擬稱帝之際,鎮州王鎔為部下張文禮所殺。張文禮勾結後梁與契丹。晉軍進圍鎮州時,梁軍襲擊晉軍,卻反為晉軍所敗,死傷2萬多人。同年末,契丹南侵,晉軍在望都之戰,大破契丹。

滅亡

龍德三年(923年),晉王李存勗稱帝,國號大唐,史稱後唐。

龍德三年閏四月末,後唐乘後梁西攻澤州(今山西晉城),派將李嗣源率騎5000襲鄆州(今山東東平),次日清晨占之。

後梁啟用王彥章為帥,段凝為副帥,調集精兵10萬北討後唐。李存勗親自率軍與梁軍苦戰於楊劉(今東阿)。後王彥章兵敗中都縣(今山東汶上)被俘斬。923年11月19日後唐軍達開封城下,開封隨即降唐,梁末帝自殺,後梁滅亡。

君主

君主列表

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君主年號  編輯
肖像 廟號 諡號 名諱 在世時間 在位時間 年號及使用時間 陵寢
肅祖
(太祖朱晃追尊)
宣元皇帝
(太祖朱晃追諡)
朱黯 興極陵
敬祖
(太祖朱晃追尊)
光獻皇帝
(太祖朱晃追諡)
朱茂琳 永安陵
憲祖
(太祖朱晃追尊)
昭武皇帝
(太祖朱晃追諡)
朱信 光天陵
烈祖
(太祖朱晃追尊)
文穆皇帝
(太祖朱晃追諡)
朱誠 咸寧陵
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 朱晃
(原名溫,唐僖宗李儇賜名全忠,稱帝後改名晃)
852年912年 907年912年 開平 907年911年 宣陵
乾化 911年912年
朱友珪
(原為郢王,追廢庶人)
875年913年 912年913年 鳳曆 912年913年
朱友貞
(史稱末帝)
888年923年 913年923年 乾化
(復用太祖年號)
913年915年
貞明 915年921年
龍德 921年923年

君主世系圖

名臣名將

參考文獻

引用

  1.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11: 215–217. ISBN 7-5622-2277-0. 
  2. ^ Chen, Yuan Julian. 陳元-臺北故宮藏宋元明帝王畫像與其隱喻的王朝正統性, Zhongguo wenhua 中國文化 [Chinese Culture] 44 (2016): 137-53. [2018-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英語). 
  3. ^ 揭開南漢國海外貿易的神秘面紗.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8-02-02 [2018-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4. ^ 《舊五代史·武皇紀上》:「(此事發生於唐中和四年,884年)是月,班師過汴,汴帥迎勞於封禪寺,請武皇休於府第,乃以從官三百人及監軍使陳景思館於上源驛。是夜,張樂陳宴席,汴帥自佐饗,出珍幣侑勸。武皇酒酣,戲諸侍妓,與汴帥握手,敘破賊事以為樂。汴帥素忌武皇,乃與其將楊彥洪密謀竊發,彥洪於巷陌連車樹柵,以扼奔竄之路。時武皇之從官皆醉,俄而伏兵竄發,來攻傳舍。武皇方大醉,噪聲動地,從官十餘人捍賊。侍人郭景銖滅燭扶武皇,以茵幕裹之,匿於床下,以水灑面,徐曰:「汴帥謀害司空!」武皇方張目而起,引弓抗賊。有頃,煙火四合,復大雨震電,武皇得從者薛鐵山、賀回鶻等數人而去。雨水如澍,不辨人物,隨電光登尉氏門,縋城而出,得還本營。監軍陳景思、大將史敬思並遇害。」公事則是朱溫阻止李克用勤王和征服與李克用友好的藩鎮。
  5. ^ 資治通鑑》:閏月壬戌,帝疾甚,謂近臣曰:「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更昌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復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
  6. ^ 《資治通鑑》:次郢王友珪,其母亳州營倡也,為左右控鶴都指揮使。次均王友貞,為東都馬步都指揮使。帝雖未以友文為太子,意常屬之。六月丁丑朔,帝命敬翔出友珪為萊州刺史,即命之官。已宣旨,未行敕。時左遷者多追賜死,友珪益恐。戊寅,友珪易服微行入左龍虎軍,見統軍韓勍,以情告之。勍亦見功臣宿將多以小過被誅,懼不自保,遂相與合謀。勍以牙兵五百人從友珪雜控鶴士入,伏于禁中;夜斬關入,至寢殿,侍疾者皆散走。帝驚起,問:「反者為誰?」友珪曰:「非他人也。」帝曰:「我固疑此賊,恨不早殺之。汝悖逆如此,天地豈容汝乎!」友珪曰:「老賊萬段!」友珪僕夫馮廷諤刺帝腹,刃出於背。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於寢殿,秘不發喪。遣供奉官丁昭溥馳詣東都,命均王友貞殺友文。己卯,矯詔稱:「博王友文謀逆,遣兵突入殿中,賴郢王友珮忠孝,將兵誅之,保全朕躬。然疾因震驚,彌致危殆,宜令友珪權主軍國之務。」韓勍為友珪謀,多出府庫金帛,賜諸軍及百官以取悅。辛巳,丁昭溥還,聞友文已死,乃發喪,宣遺制,友珪即皇帝位。

註釋

  1. ^ 劉隱被冊封的行為,有可能是因為劉隱賄賂朱溫並與其交好的結果[3]
  2. ^ 十一個勢力分別為:宣武節度使朱晃建立的後梁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建立的|晉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建立的、蜀王王建建立的前蜀、楚王馬殷建立的、吳越王錢鏐建立的吳越王審知建立的安南都護劉隱建立的南漢靜海軍節度使曲承裕自立曲家幽州節度使劉守光建立的桀燕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建立的

來源

書籍
論文
中國朝代:中國北方地區政權
前朝
五代 ·
907年6月1日-923年11月19日
後朝
五代 · 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