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派克·李
- Afrikaans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sturianu
- Azərbaycanca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Brezhoneg
- Bosanski
- Català
- کوردی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eilge
- Galego
- עברית
- Hrvatski
- Kreyòl ayisyen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Қазақша
- 한국어
- Latina
- Lëtzebuergesch
- Latviešu
- Malagasy
- Македонски
- Bahasa Melayu
- Nederlands
- Norsk bokmål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imple English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தமிழ்
- Тоҷикӣ
- ไทย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Yorùb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史派克·李 Spike Lee | |||||||||||||||||||||||||||
---|---|---|---|---|---|---|---|---|---|---|---|---|---|---|---|---|---|---|---|---|---|---|---|---|---|---|---|
導演 | |||||||||||||||||||||||||||
出生 | Shelton Jackson Lee (1957-03-20) 1957年3月20日(67歲) | ||||||||||||||||||||||||||
配偶 | Tonya Lewis Lee(1993年結婚) | ||||||||||||||||||||||||||
兒女 | Satchel Lee Jackson Lee | ||||||||||||||||||||||||||
|
史派克·李(英語:Spike Lee,1957年3月20日—),原名謝爾頓·傑克遜·李(Shelton Jackson Lee),美國導演製片人、編劇及演員。他曾獲得艾美獎,並曾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他的電影討論許多關於政治與社會的議題,他也時常在他的電影作品裡面演出。他同時也在哥倫比亞大學與紐約大學教授電影。
他的電影製作公司「40英畝及一頭騾影業」(40 Acres & A Mule Filmworks)[1]從1983年起已經製作了超過35部電影。
2015年被奧斯卡組委會授予榮譽獎即奧斯卡終身成就獎[2]。2019年,憑《黑色黨徒》在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中贏得最佳改編劇本獎。
早年
本名Shelton Jackson Lee,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母親Jacqueline Carroll(閨姓Shelton)是一名藝術及黑人文學教師,父親William James Edward Lee III則是一名爵士音樂家。「Spike」是母親給他的小名。
李大學畢業於一間相當有名的傳統黑人大學——莫爾浩司學院(Morehouse College);他主修的雖然是大眾傳播,但期間卻到鄰近的大學修讀了不少電影課程,更拍攝了他第一套電影。其後,他到紐約大學電影及電視系繼續學業,最後獲藝術創作碩士。同學之一是李安,李安並曾參加他拍攝的畢業論文電影《Joe's Bed-Stuy Barbershop: We Cut Heads》的製作,劇情反映當時的學生生活。
事業
他曾經為2K Sports的NBA2K16中的生涯模式編導故事。
個人
作品
電影
- 《美夢成箴(英語:She's Gotta Have It)》(1986)
- 《學校萬花筒》(1988)
- 《為所應為》(1989)
- 《愛情至上》(1990)
- 《叢林熱》(1991)
- 《黑潮麥爾坎麥爾坎》(1992)
- 《史派克·李之爵士布魯克林(英語:Crooklyn)》(1994)
- 《黑街追緝令(英語:Clockers (film))》(1995)
- 《6號叩應女郎(英語:Girl 6)》(1996)
- 《登上巴士(英語:Get on the Bus)》(1996)
- 《單挑(英語:He Got Game)》(1998)
- 《酷暑殺手(英語:Summer of Sam)》(1999)
- 《王牌電視秀(英語:Bamboozled)》(2000)
- 《25小時(英語:25th Hour)》(2002)
- 《出賣雄風(英語:She Hate Me)》(2004)
- 《臥底》(2006)
- 《聖安娜的奇蹟》(2008)
- 《雷德胡克的夏天(英語:Red Hook Summer)》(2012)
- 《復仇》(2013)
- 《耶穌的甜血(英語:Da Sweet Blood of Jesus)》(2014)
- 《芝拉克》(2015)
- 《黑色黨徒》(2018)
- 《誓血五人組》(2020)
電視劇
- 《惡棍自由之城(英語:Sucker Free City)》(2004)
- 《美夢成箴(英語:She's Gotta Have It (TV series))》(2017-2019)
紀錄片
- 《4個小女孩(英語:4 Little Girls)》(1997)
- 《怪胎(英語:Freak (film))》(1998)
- 《喜劇之王(英語:The Original Kings of Comedy)》(2000)
- 《一部休伊·牛頓的故事(英語:A Huey P. Newton Story)》(2001)
- 《群星為紐約而唱(英語:The Concert for New York City)》(2001,章節〈Come Rain or Come Shine〉)
- 《吉姆布朗:全美最佳球員(英語:Jim Brown: All-American)》(2002)
- 《決堤之時(英語:When the Levees Broke)》(2006)
- 《科比上場(英語:Kobe Doin' Work)》(2009)
- 《流浪異鄉(英語:Passing Strange)》(2009)
- 《那災難不再來(英語:If God Is Willing and da Creek Don't Rise)》(2010)
- 《飆25(英語:Bad 25 (film))》(2012)
- 《麥可·傑克森之旅(英語:Michael Jackson's Journey from Motown to Off the Wall)》(2016)
- 《美國烏托邦(英語:American Utopia (film))》(2020)
其他電影
- 《Joe's Bed-Stuy Barbershop: We Cut Heads(英語:Joe's Bed-Stuy Barbershop: We Cut Heads)》(1983)
- 《盧米埃爾與四十大導(英語:Lumière and Company)》(1995)
- 《十分鐘後:提琴魅力(英語:Ten Minutes Older)》(2002,章節〈We Wuz Robbed〉)
- 《被遺忘的天使(英語:All the Invisible Children)》(2005,章節〈Jesus Children of America〉)
參照
參考及注釋
- ^ 註: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國北部政府曾答應給南部一些被解放的黑奴「40畝地及一頭騾」,但最後卻沒有實現。
- ^ 奥斯卡公布终身成就奖 斯派克·李罗兰兹荣获. [2015-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外部連結
- 史派克·李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Ubben Lecture at DePauw Univers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史派克·李的X(前Twitter)帳戶
- 《查理·羅斯訪談錄(英語:Charlie Rose (TV series))》上的史派克·李
- Spike Lee在《紐約時報》上的節選新聞及評論
- C-SPAN內的頁面(英文)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 | |
---|---|
1975–2000 |
|
2001–今 |
|
分類:
隱藏分類: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相同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ibri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Emmy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rammy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usicBrainz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oM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UL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TBIO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