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歷
漢傳古六歷或古六曆[1](中國古代「厯」或「歷」即今日「曆」)採用戰國四分曆術[2],指戰國初期編制[3]之陰陽曆曆法,是中國最早之曆法。其名稱並非所指朝代確實實行過,而是託古而作[1];例如商朝採用的並非殷曆。使用至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一說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改以太初曆取代為止,凡323(一說335)年。張汝舟《二毋室古代天文曆法論叢》[4]主張四分曆最早施行於公元前427年[5]。朱文鑫用歲差推算出殷歷和顓頊歷的測制年代大約在公元前370年前後[1]。
曆法
四分曆以日為一回歸年,四分曆因此得名;以日[6]為一朔望月,通過在19歷年中設置7個閏月,使得回歸年與朔望月相合,這個周期稱為一章;以四章為一蔀,使得周期使用的日數為整數,以便紀日;以二十蔀為一紀,在一紀之內日干支從甲子開始循環,直到回到甲子;由於紀年也是六十一循環,故以三紀為一元,這是最大的周期,為4560年,期間年、日干支全部能被60除盡。以古書中的專業術語,即為:元法四千五百六十,紀法一千五百二十,蔀歲七十六,蔀月九百四十,蔀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章歲十九,章閏七,章月二百三十五。
饒尚寬等據《史記·曆書·歷術甲子篇》考證認為四分曆原本以甲寅(原文為太歲紀年「焉逢攝提格」)為上元,即以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0刻合朔冬至作為曆元。(原文為「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饒氏認為「太初元年」為後人加筆,因為一直標至建始四年,遠超司馬遷壽命)
沿用及改編
四分曆自公元前427年制定完成,隨後在諸國沿用。戰國初期,周、齊、魯、秦[7]等國建子正,三晉、楚等國建寅正,但均以子月為歲首,歲中置閏。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統一六國,嬴政改自稱始皇帝,采五德終始說,以秦為水德,改以冬十月(亥月)為歲首[8],建正仍為寅,又諱正,改正月為端月;以九月為歲末,置閏後九月,歷數運行仍按四分曆。
漢武帝時期,曆法與天象運行正朔失合,於是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人上書,「言曆紀壞廢,宜改正朔」。於是漢武帝在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五月宣布改歷,同時改以寅月為歲首,改當年為太初元年。太初改歷的詳情,後世記述不一。《漢書》以元封七年當年改用太初曆;《史記》止說落下閎入朝制歷之事;瀧川資言、何幼琦等認為司馬遷在朝廷鬥爭中失敗懷恨在心,並將其與後來司馬遷為李陵上書求情相附會;陳垣《二十史朔閏表》以當年正月改用太初曆;饒尚寬《春秋戰國秦漢朔閏表》則認為太初改歷僅僅是減朔餘705分,而後至征和元年鄧平方以八十一分法呈上,當年十二月復「借半日」強行改十二月為大,使次年正月朔余為0,方正式切入太初曆。總之,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時,四分法被暫時廢棄,太初曆取而代之,雖然因太初曆自身的原因,東漢又重新啟用四分法,不過已是後話。
周秦漢之際,五德、陰陽、讖緯之說流行,有人以四分曆為基礎,剪切文字,附會以黃帝、顓頊、夏、殷、周、魯之名[9],以為曆法,合稱古六歷。目前考證表明,殷歷改動最少(僅僅改用丑正);其與夏曆、周曆、顓頊曆有使用過的痕跡,不過也可能是建正一致導致的巧合。古六曆中各曆之差異主要是曆元、實行地區和歲首不同。黃帝、周、魯三種曆以冬至月為歲首(夏曆11月,建子之月),亦即子正;殷曆以冬至月為歲終,以建丑之月(夏曆12月)為正月,亦即丑正;夏曆以元春為歲首(夏曆1月,建寅之月),亦即寅正;顓頊曆(秦曆)以孟冬為歲首,曆元於立春正月初一,亦為寅正。夏曆寅正為人正、殷曆丑正為地正、周曆子正為天正,是為三正[10]。
曆法
由開元占經第105卷所列數據,可知古六曆皆採用十九年七閏(章 (曆法))及四分術(或四分法,指一歲長日)。因推算上元積年之制曆方法始於三統曆[11],下列上元積年恐為後世推得。
古今曆上元已來,至今開元二年甲寅歲積:
曆名 | 上元積年 | 章率 |
---|---|---|
黃帝曆 | 上元辛卯,至今二百七十六萬八百六十三算外。 | 章歲十九,章閏七,章月二百三十五,蔀歲七十九,蔀月九百四十,蔀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元法四千五百六十,紀法一千五百二十,蝕月一百三十五,蝕法二十三,蝕歲五百一十三,蝕數一千八十一。 |
顓頊曆 | 上元乙卯,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一十九算外。 | 章歲十九,章閏七。 |
夏曆 | 上元乙丑,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五百八十九算外。 | 章歲十九,章閏七。 |
殷曆 | 上元甲寅,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一千八十算外。 | 章歲十九,章閏七。 |
周曆 | 上元丁巳,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一百三十算外。 | 章歲十九,章閏七。 |
魯曆 | 上元庚子,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三百三十四算外。[12][13] | 章歲十九,章閏七。 |
歲首
古六曆歲首(一年之開始)月建不一。《左傳》:「火出,於夏為三月,於商為四月,於周為五月。」
歲首月建 | 相當於現行夏曆月份 | 建正(正月、一月月建) | 曆 |
---|---|---|---|
亥 | 10 | 寅 | 顓頊曆以亥建月,即以夏曆孟冬十月為一年之開始。 |
子 | 11 | 子 | 黃帝曆、周曆、魯曆三種曆法是以子建月,即是以夏曆仲冬十一月為一年之開始。 |
丑 | 12 | 丑 | 殷曆(非殷朝曆法)以丑建月,即是以夏曆季冬十二月為一年之開始。 |
寅 | 1 | 寅 | 夏曆(非夏朝曆法)以寅建月,即是以夏曆孟春正月為一年之開始。 |
文內注釋
- ^ 1.0 1.1 1.2 中国农历发展简史.
- ^ 青川郝家坪秦牘《田律》曆日考釋
- ^ 白光琦. 顓頊曆三事考. 《自然科學史研究》2002年 第2期 10 頁 179-188頁.
- ^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初版
- ^ 漫談【歷術甲子篇】 - DestinyNet 命理網. destiny.to. [2022-04-29] (中文(臺灣)).
- ^ =3651⁄4/ 12+7⁄19
- ^ 文物1982年第1期《四川省青川縣戰國墓發掘簡報》引秦牘「〔秦武王〕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據饒尚寬《春秋戰國秦漢朔閏表》,秦武王二年(周赧王六年,前309年)戌月己酉朔,為秦用子正之明證
- ^ s:稗編_(四庫全書本)/卷015#周正辯
- ^ s:尚書正義/卷二:然古時真歷遭戰國及秦而亡,漢存六歷雖詳於五紀之論,皆秦漢之際假託爲之,實不得正要有梗槩之言。
- ^ s:漢書/卷021#律曆志:其於三正也,黃鐘子為天正,林鐘未之衝丑為地正,太族寅為人正。
- ^ 曲安京. 中国历法与数学. 2005.
- ^ 此數值有誤。張培瑜的《中國先秦史歷表》推算為2761514。
- ^ 古六曆計算法. ytliu0.github.io. [201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