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反芻亞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反芻亞目
美洲野牛 Bison bison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演化支 鯨反芻類 Cetruminantia
演化支 反芻形類 Ruminantiamorpha
亞目: 反芻亞目 Ruminantia
Scopoli, 1777
下目

反芻亞目[註 1]學名Ruminantia)是偶蹄目中的一個亞目,其中的動物均是食草性動物,擁有分為多個胃室的胃進行反芻的動作。通過這個結構反芻亞目的動物,可以通過微生物消化其他只有一個胃的哺乳動物無法消化的糖類(比如纖維素)。除反芻亞目的動物外還有一些其他食草動物如袋鼠葉猴屬動物、馬科動物和兔形目動物也可以通過微生物的幫助消化纖維素。不過這些動物不是使用胃,而是使用大腸來消化纖維素的。

反芻亞目的名稱來自於這些動物在休息時將半消化的食漿重新咀嚼,然後將這樣再次磨碎的食物咽下,進行真正的消化

胃的結構

牛的胃:m—食管終端,v—瘤胃,n—網胃,b—重瓣胃,l—皺胃,t—小腸開端

反芻亞目動物的胃一般分四個部分:皺胃相當於單胃動物,在皺胃之前還有三個胃,這些胃實際上是食管不同分化出來的:瘤胃網胃重瓣胃。瘤胃還有一個前庭,它有時也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胃室,有些學者也將瘤胃與網胃合為一個單位,因此根據不同資料來源反芻亞目動物有四至五個胃室。

在吃草時反芻亞目動物僅將食物隨便地咀嚼就下咽了。食物通過瘤胃的前庭到達瘤胃。在瘤胃和其他兩個前胃中生活著許多細菌原生動物真菌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夠將其他動物無法消化和吸收的許多糖類(如纖維素)分解,其分解產物可以通過瘤胃的胃壁被吸收。通過這個發酵過程反芻亞目動物可以吸收和使用這些糖類的能量。在發酵過程中釋放出來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聚集在網胃中,最後通過打嗝釋放出來。

食漿在瘤胃和網胃之間不斷地傳來傳去,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被磨碎和混合。通過網胃與瘤胃前庭之間的反向的蠕動小部分食漿會被反芻到口內被繼續咀嚼和下咽。

網胃具有「過濾」的作用,粗的和大的食物留在網胃中,只有碎的食物才進入重瓣胃。通過不同的「瓣」中的收縮食漿會被擠壓,其中的水被吸收,這樣食漿變稠,皺胃中分泌的消化液不會被食漿中的水過渡稀釋。在皺胃中(如同在其他單胃動物的胃中)食漿通過分泌出來的鹽酸酸化,其pH值降低,食物被消化,尤其蛋白質和脂肪會被體內的消化。食漿中的微生物也會釋放蛋白質,最後這些消化產物會在小腸中被吸收。

由於食物在反芻動物的胃中逗留很長時間,而且不斷地混合和稠化,這樣往往會形成胃石。這些胃石主要由沾在一起的、不斷變硬的咽下的毛和植物纖維組成。

其他具有類似消化系統結構的動物

一些其他動物也演化出類似的、多胃室的胃,但是它們與反芻亞目動物並沒有親緣關係。這些動物幾乎具有相同的消化食物的功能。這些動物包括駱駝科動物、疣猴屬動物和紅袋鼠

河馬有三個胃室,但不會真正反芻,而是用前胃室的細菌發酵植物。

分類

種系發生學

反芻亞目是偶蹄目的一個演化支,屬於全撰類鯨反芻類。在現存物種之中,河馬形亞目是本亞目的姐妹群[1][2][3]

反芻亞目與其它偶蹄目動物的親緣關係如下[1][2][3]

偶蹄目

 胼足亞目 Tylopoda

全撰類

 豬形亞目 Suina

鯨反芻類
反芻亞目

 有角下目 Pecora

 鼷鹿下目 Tragulina

Ruminantia
鯨河馬亞目

 凹齒下目 Ancodonta

鯨下目

 鬚鯨小目 Mysticeti

 齒鯨小目 Odontoceti

Cetacea
Whippomorpha
Cetruminantia
Artiofabula
Artiodactyla
反芻亞目
鼷鹿下目

鼷鹿科 Tragulidae

Tragulina
有角下目

叉角羚科 Antilocapridae

長頸鹿科 Giraffidae

鹿科 Cervidae

牛科 Bovidae

麝科 Moschidae

Pecora
Ruminantia

內部分類

本亞目可分為兩個下目共六科:

注釋

  1. ^ 反芻,拼音:fǎn chú。

參考文獻

  1. ^ 1.0 1.1 Groves, Colin P.; Grubb, Peter. Ungulate Taxonomy.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1: 25. ISBN 978-1-4214-0093-8. 
  2. ^ 2.0 2.1 Spaulding, M; O'Leary, MA; Gatesy, J. Farke, Andrew Allen , 編. Relationships of Cetacea (Artiodactyla) Among Mammals: Increased Taxon Sampling Alters Interpretations of Key Fossils and Character Evolution. PLoS ONE. 2009, 4 (9): e7062. Bibcode:2009PLoSO...4.7062S. PMC 2740860可免費查閱. PMID 19774069. doi:10.1371/journal.pone.0007062. 
  3. ^ 3.0 3.1 Montgelard, Claudine; Catzeflis, Francois M.; Douzery, Emmanuel.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artiodactyls and cetaceans as deduced from the comparison of cytochrome b and 12S rRNA mitochondrial sequences (PDF).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1997, 14 (5): 550–559 [2019-01-26]. PMID 9159933. doi:10.1093/oxfordjournals.molbev.a0257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4). 

外部連結